朱怀赶紧让开:“我不是什么小王爷,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而已。
"
吴桢愕然地看着朱怀,又看向汤和。
一个平民百姓,老国公却说是老朱家的贵公子,这让自己岂不是成了对着别人的祖坟乱认亲戚的人了吗?
汤和似笑非笑地看着吴桢,把话题转向了东南沿海的情况,问道:“最近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啊?”
吴桢瞥了朱怀一眼,汤和紧锁眉头:“你给我说话就说话!你在忌惮谁、怀疑谁呢?连这点眼力都没有!
"
汤和的脾气并不好,在军中,他可是出了名的火爆性子。
最近两年有所收敛,但看到吴桢那样审视朱怀,他立刻火冒三丈。
吴桢被吓得冒出一身冷汗,朱怀也有点无奈,心想老国公这反应也太大了吧,至于这样吗?
不过朱怀清楚,汤和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撑腰、树立威望,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感动,内心暗自高兴。
被斥责一顿的吴桢并未生气,只是叹了口气,说道:“唉,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剿匪,海盗四处横行。
"
“这些年海盗杀了无数人。但是只要他们的首领和核心人物还在,就算我们消灭了一批,还会再冒出一批新的来,真是杀不尽啊!他们都藏在海岛上面,我们的大船根本开不上去。有时官军刚刚出发,他们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躲起来!
"
朱怀疑惑地看着他:“海盗?”
吴桢所说的并不是倭寇,而是海盗。
朱怀皱着眉头,听了吴桢关于东南沿海状况的描述,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当时明朝沿海的复杂形势。
原先他认为东南沿海的主要威胁仅限于倭寇,从洪武年间起,为了防止倭寇侵扰,东南地区就已经实施了严格的海禁政策。
早期的明朝,沿海的威胁并非来自倭寇,那时的倭人只是一群拿着刀棍的小个子而已。
即使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发展到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看似他们的国力达到了鼎峰,但实际上倭寇能够侵犯东南沿海,背后主要依赖的是明朝内部的商人引导,真正的祸患是那些与倭寇勾结的东海商人以及国人自身的贪婪。
倭寇是否强大其实毫无关系,否则等到万历年间,他们也不会被明朝海军轻易击败。
在整个明朝历史上,历代帝王从未真正将倭寇视为强劲对手,原因无非是日本是个远离东海岸线的小蛮夷国家,不值得明朝发动战争对付。
原本朱怀设想交趾地区的海商发展能带动东海贸易繁荣,进而遏制倭寇在浙江东部的肆虐。
但现在看来,需要考虑的海上威胁不仅仅是倭寇,还有那些盘踞在南方沿海的汉人海盗!
朱怀默默点头,转向吴桢说:“再多讲讲倭寇的情况吧。
"
吴桢有些惊讶,感受到朱怀话语中的坚定气概,仿佛在汤老面前也不落下风。
他回忆起汤和的态度,意识到这位年轻人的地位绝不简单,于是应声道:“倭寇远比那些海盗残忍,更是让海防军头疼的存在。
"
“他们见人就杀,武器装备比海盗精良,手上拥有的火枪数量更多,攻击方式也更为有序!
"
朱怀赞同地点点头,海盗终究只是匪徒,而倭寇却是一个国家正规军的力量。
"我们知道他们通常会在每年三月至五月和七月至九月期间,趁着西风吹拂前来。然而倭寇在何处登岸,又在哪个岛屿补给,我们一无所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船只太少,不管是堵截还是侦查都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