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闽越政权
刘彻见张伟落座之后,脸上正在露出一抹笑容。
然后深深的看了看张伟。
之后说道:“爱卿,朕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不知爱卿可有解决之策?”
刘彻一边说,一边看了看旁边的侍从。
侍从赶紧把龙案之上的折子拿了过来,双手递给张伟。
张伟看着面前的这块烫手山芋,有点不太想接。
这玩意儿能出现在刘彻面前,肯定是大事。
只能先学先秦时期,先把这些地方分封出去。
自己的实力一弱,诸侯国一强,他根本就没办法镇压这些人。
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张伟好像都能帮其解决。
他这么看重张伟,也正是因为张伟知他懂他。
“陛下想如何处理?”张伟看完奏折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提出解决之策,而是反问的影响。
这里确实是蛮夷之地。
闽越就是一个没有经过教化的国家。
在景帝时期,便已是博士,可见他学识之渊博。
他刚刚即位之初,其实并不打算对北方用兵,因为,那时候的北方确实很强盛。
幸好刘彻不打算追究他,否则,但凡换个人,他的人头可能已经落地。
不是所有人都得入仕。
刘彻知道张伟要说什么。
因为他继位之后,便开始主张对北方用兵。
大汉要养着这么多诸侯国,那肯定会削弱自己的实力。
大汉现在之所以能向匈奴用兵,就是因为历来几任皇帝的共同努力,为大汉国库积攒的大量银钱,才让他们有充足的粮草。
有这样的一个蛮夷之族,刘彻自然想将其完全灭杀,让周边的政权相继臣服。
简直无耻至极。
他可是知道刘彻日后是要针对这些诸侯国的。
再加上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让他日夜煎熬。
刘彻现在却当着自己的面说先秦之政策有利于大汉现在的发展,着实让张伟有些意外。
大汉现在有今日,都是因为上几任皇帝的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刘彻扭头看了看张伟。
和蛮夷之国没什么区别。
这种恭维的话,其实不用多说。
有这些文人武将的辅佐,刘彻确实如虎添翼,完成了汉一统。
这也促使在刘彻时期,涌现了不少文人武将。
因为此人提出了一个特别著名的律令。
甚至有可能损大汗之根基。
董仲舒在大汉可是很有地位的。
甚至不停骚扰大汉南方。
经张伟这一点播,刘彻也想了起来。
只要进入大汉境内,定会杀烧劫掠,在他们眼中,大汉子民和他们养的牲口没什么区别。
张伟:“……”
说起大汉南方的事情。
有张家在,张伟决定能绵延数百年。
俗称打秋风。
“他不仅骚扰周边国家,甚至对大汉南方造成了威胁,这些蛮子要是不除,肯定会成为大汉之大患。”
刘彻把主意打到张伟身上。
看着被刘彻插上小剑的地方,眼眸闪烁了一下。
得让四海臣服。
女人一边说,一边拿起旁边的木质小剑。
他之前听说张伟家中的人都是各有所长。
不过,这人他一直没有怎么用。
这也就罢了。
可随着朝代更迭。
他们十分的粗鄙,甚至比北方的匈奴更为可恶。
董仲舒自然也在其中。
多重用武将。
这人是一个奇才。
北方的威胁既然已经除去。
也是最懂自己心意的人。
刘彻的决策是对的,他自然是要跟随的。
现在,大汉已经战胜匈奴,北方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落入大汉手中。
“来来来,爱卿好不容易入宫一趟,今日可得陪朕好好聊聊。”
这些诸侯确实有些不太要脸。
他们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对这些文臣确实不是特别了解,现在听张伟提起,他脑海中才有了一点点印象。
这些人居功自傲,经过历代发展,他们已然成了当地的诸侯王,有军权和实力,他们怎么可能甘心屈居人下。
闽越是大汉南边的一个政权。
尤其到了他这一代,更是日益凸显。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已经被一个闽越小国所占据。”
他们说得涕泗横流。
他继位之后,封赏了一批老臣。
那些国家不停地向大汉提出援助。
可偏偏。
刘彻在打完北方匈奴之后,本来就打算腾出手来先对付内部的诸侯王。
这确实让刘彻有些意外。
现在才出手,确实有点不太合适宜。
刘彻看到是从离开后,这才开始回想董仲舒这个人。
来减少中央的财政压力。
张伟看了看刘彻,见刘彻削弱诸侯国的决心一定,也没犹豫,立刻让人去找董仲舒。
“董爱卿现在可是在江都国任职?”刘彻开口问道。
闽越必须得出。
“陛下……”
此地也确实交通不便。
“可这地方交通不便,且当地民风彪悍,一有外人进入,他们肯定会一应击杀,绝不会有任何手下留情!”
这些诸侯王现在竟然还敢在刘彻面前犯忌讳,他们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为了打败匈奴。
张伟从座位上起身,俯身以头抢地,声音坚定的说道。
张伟点了点头:“回陛下,董国相现在正是江都国国相。”
“爱卿?”
此事解决之后,刘彻脸上的神色也慢慢的变得平和,然后拉着张伟,走到不远处的软榻旁。
且北方匈奴主张向汉和亲,让汉朝给他们上供公主,以促使两地之和平。
这一策略对建国初期确实很有好处,可随着时间流逝,弊端也显现出来。
甚至频频对大汉的属国动手。
此人年龄应该已经极大了。
“嗯?”
这怎么可以?
张伟一听。
刘彻是一个听劝谏的君王。
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生存之机。
国家有难,他们本应该伸出援手,而不是让自己去向他们寻求帮助。
张伟无视刘彻脸上的神色。
说起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