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这边新帝即位,大汉正处于风雨飘渺之际,在这种情形之下,匈奴肯定会有所动作。
他们大肆南下。
现如今,能和匈奴有一战之力的除了霍光霍大将军以外,就只有同为辅命大臣的张伟。
张伟现在不得霍光大将军信任?
大司马现在对张伟以及张家也是多加防范。
不可能将大部分权力交给张伟。
张伟现在只能留在京都之中,辅佐刘弗陵。
刘弗陵现在正年幼。
根本无力执掌朝政。
几位辅政大臣同时监国,既能相互制衡,也能保持超常稳定。
刘彻在临死之前确实下了一步好棋。
他挑选的这几人确实都是大汉的肱骨之臣。
他不怕这些人背叛大汉。
所以才会让他们成为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
大司马也很信任张伟和张兴民的实力。
这两人一文一武。
一个关乎民生。
一个执掌军马!
权力不可谓不大。
现在大权在握,无人可以与之抗衡。
如果再让张伟手握君权,他们二人甚至可以联手架空皇权。
这是大司马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才会让张伟和张兴民留在京都。
将大部分兵马全部带走,甚至卸下了张伟手中的权力。
张伟现在除了一个挂职的将军衔以外,没有任何实权。
手中也没有任何兵符。
也算限制了张伟的权利。
大司马离开京都之后。
这些人只能找桑弘羊商量大事。
他们现在别无选择,总不能在这种时候去找张伟和张兴民吧。
张伟和张兴民都是张家的人。
张兴民这些年也做出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
尤其是改良物种。
张兴民也在这一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还提升了大汉的粮食产量。
大汉的粮食产量现在已经翻了几番。
不出意外,再过几年,大汉的人口将会再次增长。
目前,大汉的人口数量大致维持在4000~5,000万之间。
随着张兴民的一系列改革。
大汉的粮食产量不断提升。
能养活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再过几年,他们就能看到成效,大汉的人口数量可能也会再次增长。
当然,这些功绩他们不可否认。
可张兴民以及张伟的野心,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的,不得不防。
……
御史大夫府邸。
一群人联名上门。
桑弘羊看着手中的拜贴。
得知这些人要来见自己,桑弘羊没有拒绝,让人打开中门,把人全都迎了进来。
大司马没有在朝堂之上。
他这个御史大夫有极大的权利。
甚至可以说是辅政大臣之首。
张伟和张兴民都得听从他的调令。
他也知道这些人来找他的目的。
他并不想掺和到这件事情之中。
他现在只想将大汉发展得更好,不负武帝之托。
因此。
桑弘羊虽然召见了这些人。
但却并没有听他们的言论,也没有听进一面之词。
对他们说的话,更是一耳朵进一耳朵出。
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在场之人看着桑弘羊对张家之事的态度,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但也不好多说。
只能偃旗息鼓。
然后说起大汉的民生之事。
“大人,张伟和张兴民明明已经有粮种改良之法,但却从未推广,他们是想将其私昧下来吗?”
“再者,我们有所耳闻,张伟和张兴民想要让张家商行退出皇商之列。”
“张家商行可是武帝时期亲命的皇家商行,一旦让张家商行退出皇商之列,那不得成为张家私产?”
“张家现在在朝中可谓如日中天,一旦他们手握巨富,怕是会有别的心思。”
“新帝年幼,还需要好好教导,直至归政为止,在此期间,张家不得不防!”
他们把话说的很直白。
就是想让桑弘羊站在他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