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村里,春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蜿蜒的石板路上,秦淑兰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挺拔。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上的黑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起,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不言而喻的庄重。
村里人私下里都戏称她“假正经”,但秦淑兰对此只是淡然一笑,继续坚守着她那套老派的道德观念。
这天午后,微风轻拂,河边柳絮飘飘,彩儿蹲在河岸边,双手浸在清冽的水中,搓揉着衣物,偶尔抬头望向远方,眼神中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忧愁。
秦淑兰见状,心中暗自盘算,决定找机会与彩儿谈谈心。
她悄悄地走近,脚下的碎石子路被踩得吱吱作响,却并未引起彩儿的注意。秦淑兰轻咳一声,打破了宁静,“彩儿啊,这天气可真好,洗衣服也成了享受呢。”
彩儿闻声一惊,转过头,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是啊,秦嫂子,您也来河边散步吗?”
秦淑兰缓缓蹲下身,伸手试了试水温,看似不经意地开启了话题,“彩儿,你是个好姑娘,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不容易。我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心里挺为你担心的。”
彩儿的心猛地一紧,手中的衣物差点滑落水中。她强作镇定,声音微微颤抖,“秦大婶,您听说了什么?是不是有人乱嚼舌根?”
秦淑兰目光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严厉,“彩儿,咱们女人的名声比什么都金贵。有些事情,做了就是一辈子的污点。我是过来人,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碰的。”
彩儿的脸色变得苍白,眼中闪过一抹慌乱,她没想到自已的秘密竟然被秦淑兰察觉到了。
她急忙摆手辩解,“秦嫂子,您误会了,我和公公李有田之间真的没什么。那些传言都是无稽之谈!”
秦淑兰闻言,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虑,但也夹杂着同情。
“彩儿,我自然是希望你能过得好。如果真如你所说,那就好好过日子,别让人家的闲话影响了你的生活。记住,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
彩儿感激地点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落下。
她知道,要想在这蛤蟆村里重新树立起自已的名誉,唯有靠自已的行动和时间的考验。
彩儿的心跳如鼓擂,慌乱如同被秋风卷起的落叶,无处安放。她与公公李有田之间那不可言说的秘密,本以为深埋于心,只在夜深人静时化作梦魇纠缠,却不料如今竟似要破土而出,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