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中作者塑造的某一个人?还是书中作者构思的某一个情节?亦或是书中作者某一段顶级的文笔?
结果康泽说这些都不是,我刨根究底地问究竟是为了什么,康泽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也知道来这些地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但却可以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寻找一种有关理想主义的执念。。。。。。”
“去书中的地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00后去了那些地方回来六级还是没过,实验项目也还是没有做完,又开始加班加点,未来还是一片迷茫;90后去了那些地方回来后还是拿着每个月半死不活的工资,距离存款三千万实现经济自由还有很远的路;80后从那些地方回来依然忙着给孩子赚奶粉钱,忙着孩子艺术班又该收费了。。。。。。或许就是每个人都有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从书里的地方得到短暂的心理安慰,然后回来又投入到现实的生活里,突破不了,救赎不了,自愈不了。。。。。。”
我无法共情康泽这种情绪,但他说的每个人都有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这个不假。
有的人喜欢安静,盯着路边的小石子也可以逃避生活;有的人则喜欢热烈,酣畅淋漓的极限运动也算逃避生活。
也有些人通过买彩票,泡酒吧,约女人来逃避生活,来逃避堕落的自已,比如曾经的我。。。。。。
。。。。。。
结束了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后,我和康泽才进入正题:“原本我和小龚计划五月中旬发布“朝阳助学金”的公益短片,现在你救人一事过后我们计划提前,你要有心理预期准备迎接第一轮流量。”
康泽沉默一阵才开口:“我没有那么善良,从洱海上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到这些了,大哥不必担心,只是我救人的动机或许没有那么纯粹,看见那个孩子在水里扑腾的第一眼我本能地想救他,但我还是犹豫了,又想到或许救人会让我未来多一条路走,才出手。”
“孩子,不管怎么说你已经超过那些旁观的人了,至少从结果来看只有你一个人愿意跳进洱海里挽救一个生命。至于你说的动机。。。。。。我只听过杀人动机,这救人动机好像是个很新鲜的词。”
我和康泽同时轻笑,意外的是我和他的电话也在这个时候同时响了。
“爸爸,你会烤什么烧烤?”
“爸爸会烤鸡胗,大虾,韭菜。。。。。。”
“听见了没,我爸都会烤!”
“我爸也会烤!”又有一个声音出现,紧接着是众人的笑声。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现在就回家。”
得到我的答复,所谓马上挂断电话,最后好像还有糊涂不服气的声音,我只听到了“我爸”两个字,估计糊涂又给米高创造了什么牛逼的超能力能在所谓面前显摆。
康泽还在接电话,他口中说的是什么策划案和孙悟空,我没太听明白。
挂断电话后,我和康泽互相报了离开大理的时间,康泽要在假期最后一天再走,而我和米彩计划明天就出发赶往丽江,我们都太想念C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