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 > 第19章 为了海清河晏革命的种子飘满天地

第19章 为了海清河晏革命的种子飘满天地(1 / 1)

李鸿章死了。 但也并非是到了七十八岁,才悟出这个道理。 李鸿章下葬的时候,他的亲信周馥悲痛万分。 可悲痛中,他也迷茫了,他迷茫的说出一句永远没有答案,同时答案就在眼前的话。 “救国救世?如何救?” “岂真气数力难为?可叹人谋着着迟;自古师和方克敌,何堪病急始求医!” “只能‘翘首中兴望后贤’罢了!” 一次次痛定思痛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何为知耻而后勇。 无论什么时候,千百年来唯不变的便是:一国说话的底气来自实力。 于是,他决定求变! 如何变? 而天空中,文字再现。 【命运好似来了个轮回,义和团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让国人明白,要想改革,不是武力上的强大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革命。】 【首先是自由,扪心自问,这国自由吗?从思想,再到行动,制度,都如牢笼一般冰冷,是否感受到的是麻木、空洞?麻木久了,就会变得愚昧、无知。】 【从思想上根本改变,这很难,可心怀民族大义的人不止一个,曾有这么一批人,身上背负的,是万家灯火,万世黎明,再难,也要上。】 汉末,建安年间。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基本代表了这个年间的诗赋散文,因而被称为‘建安七子’。 原本,他们看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有些乏了,于是喝酒吟诗,沉浸酒中。 建安年间天下大乱,皇帝已无实权,他们歌颂一个时代的悲凉与慷慨。 可是看到此刻的字体,他们愣住了,酒意渐退。 “乱世,有多乱?建安之乱不及清朝半分。” 孔融深深闭上眼睛,声音喃喃:“连我们都放弃了,这个国,却为何还有人坚持?” “这到底是……为什么?” 各个时空,有太多发出茫然、不解的呢喃声了。 “清廷不作为,百姓未开化,他们……到底在坚持什么呢?” 就在这时,文字盘点再现。 【该国初步的建国思路初现,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富强’二字重中之重,终于,有人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 伴着文字落下,新的画面出现。 辛丑之后,巨大的国债危机,掏空了清廷的国库。 清廷不得不加大税收,百姓更加民不聊生。 可呈现在众朝皇帝们面前的,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场景。 这一幕幕,以前从未有过,宛如世界的众生相—— 朝廷已千疮百孔,却依旧有人偏向朝廷,立正保皇,不争朝夕,只求安稳当下; 有人卸下官职,背井离京,到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静等下一场动乱的到来; 也有人挑灯夜读,拼死读书,希望在波涛汹涌的未来靠知识博得自由; “我看到了一个大世,正在逐渐成形!” 大秦,嬴政眼里爆发出精光:“一个新与旧冲击的大世!” 这一幕,瞬间席卷了各个时空的朝代。 上至皇帝将臣、下至黎民百姓,诗人圣贤,全部仰着头,看着此刻的画面。 他们看到了改变! 虽然,一切局面看似都没有变。 但是他们感觉到了一股苗头,时代的风暴即将来袭,这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这一次,是思想上的改革! 没有刀枪,只有纸笔,那是最好的武器! “辛丑的火,烧到了朝堂,烧到了紫禁城,还烧到了我们这儿!这已经不是靠一兵一卒就能拯救的局面了,而是需要我们团结起来,推翻旧政,我们要自由!” 辛丑条约,带来了压迫与剥削,但也刮来了西方之风。 一个小的课堂之中,一位五官清秀的年轻人,正在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 他不过二十岁,却义愤填膺,略显稚嫩的脸上,已经初具忧国忧民之心。 那时候的他不会知道,这个名字以后会发扬光大,被后世之人万人传颂。 最终,他被清廷通缉了,不得不狼狈逃跑。 也是历史改革的主要旗手! 江南陆师学堂。 一群少年正在刻苦读书。 其中一位周姓的少年特别显眼。 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就发现水师堂学的是英文,但这里是德文。 另外还要学生物学、物理学。 除此之外,此时的他想要学医,这让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父亲的病,不禁感叹一声:“庸医杀人啊……” 在这里他最:()展示近代伟人开国,皇帝们被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