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出城之前,便已经令盛家仆从,以及跟随他而来的常北等人散出去,寻找生病的牛,同时再三叮嘱他们要佩戴好口罩,切不可随意摘下。
第二日,戚氏那边也做好了大批量的口罩,在林大人倡导大家出门须得带上口罩,各类用品须得煮沸消毒后,陵安城所有的口罩售卖一空。后面百姓们再次出门时,皆都戴上了口罩,全身上下只留出一双眼睛。
只是寻找牛痘的事并不顺利,接连两天,虽找到一些生病的牛,却并不是盛世要的得了牛痘的病牛。
盛世再次从一户农户家无功而返,准备回城。在排队入城时,却听到城门处发生了争执。
看守城门的两位官兵,正戴着口罩从一名老者怀里抢夺孩子。
老人死死地护住孩子,坚决不肯放手,一时间俱是老少的哭喊声。“官爷,我家孙子真的不是得了痘疮啊!”
一听“痘疮”二字,周围的人齐齐后退了十余步,拉开与那对祖孙的距离,生怕被其传上。
如今人人谈痘疮色变,如何能允许这样的人在路上溜达,顿时有人道:
“林大人可是严禁得痘疮者出行的,所有病患全部集中到了刘家村,你这样不仅是不遵林大人的令,而且是在害人呐!”
老人一听要将他的孙子拉去刘家村,脸色更是大变,那里可是死人窝啊,小孙子去了那里,哪还有命在,顿时着急道:
“我们不去城里了!不去了,回家,我们这就回家,再也不出来了!”
官兵如何能让他就这么离开。
“那不行,林大人的令,所有染上痘疮者,必须得到刘家村隔离!”
周边的人纷纷附和,并且严厉谴责起老者。
“你不将孩子送去,可就是要将我们所有人都给害死!”
老人痛哭流涕,极力争辩。
“我孙子真的不是得了痘疮,他都没见过那些难民,如何会得痘疮。这就是牛痘,老汉我小时候也得过,不会死人的!”
其他人一听他也得过,顿时离得更远了。
更有人直言,如今陵安城的痘疮,是不是就是从这对祖孙身上传出来的。
吓得老人面如土色。
这罪责他如何担得起?
盛世刚掀开车帘便听到牛痘两字,他立即从车上跳了下来。
城门口的百姓并不多,迟迟不入城不过是因为那对祖孙两堵在门口,其他人害怕被传上纷纷避让开不敢靠近。
盛世拨开围观的众人,挤到官兵和祖孙两身上。
“不知可否让我看看?”
这两名官兵正是前几日盛世入城时塞过银子的那两位。对方见是他,且又得了林大人的令不得阻止对方出入城,于是这会儿便也松开了老人怀中的男孩。
男孩一得了自由,立即缩回他祖父的怀里,怯生生地看着面前的盛世。
盛世戴着口罩,隔着一步远,弯腰观察了一下男孩的面部。男孩的脸上有一些结痂的疤,之前应当是长了一些脓包。
官兵在一旁补充道:
“他的胳膊上还有一些脓包没有结痂,定是得了痘疮。林大人交代过,只要还有脓包,那就还是会传人的,必须得隔离。
我们也是听从林大人的命令行事。”
站在官兵的角度,他们并没有做错。
盛世点了点头,随后起身问老汉,“你刚说是牛痘?”
老汉见这年轻人一句话,官兵便松开了他们祖孙两,顿时像是抱住了救命稻草,急忙点头道:
“是的,就是牛身上的痘,传给了小孙儿,不过真的不要紧的。老汉打小就替主家放牛,日日与牛在一起,那些牛得了这种痘后,便也会传给人,老汉小时也曾得过,不是什么要人命的东西。”
周边人纷纷表示不信。
常北问道:“你是给谁家放牛的?”
老汉瑟缩了一下,但怕官兵将他的孙子再次拿走,只能照实答道:“是易家。”
常北皱眉,“易家的人说他家的牛,并未生病。”
老汉再次瑟缩了一下,“老汉怕主家怪罪,便没有将牛生病的事报上去。左右过些日子就好了,也不耽误耕种。”
盛世无语,这就是他们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得牛痘的病牛的原因了?
他转身对那两位守城兵道:“这名孩童我先带走,有任何事我自会向林大人汇报,不会让两位大哥为难。”
知道盛世这些天都在为林大人办事,好似就是与痘疮有关,这两人对视一眼后,也便同意了下来。
老汉见孙子不用送去刘家村隔离,顿时就要对着盛世磕头感谢。盛世将其拦下后,让他带路去看看那些生病的牛。
老汉养牛的庄子离得并不算太远,乘车半个时辰便到了。
张老汉一边下车一边介绍,说是主家的庄子田地都不少,只是耕牛并不养在各个庄子上,而是在不需要耕种的季节,统一牵到一起,由专门的人负责养,因此张老汉等人养了近百头的牛。
而这般多的牛挤在一处,一个得了牛痘后,很快便扩散开来,尤其是不少刚生完牛犊的母牛。
到了牛棚,不需要多复杂的检查,就连常北也能看出来不少牛得了痘。
虽然找到了牛痘,但盛世也不可能就这么草率地在这边直接接种,而是需要回城做些准备,至少不能感染上其他的什么病菌。
“不知这几头病牛,可不可以卖几头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