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今日早朝又发生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了??”
马皇后温婉地问道,她深知朱元璋的脾性,不愿旁人觉得他受了朝廷臣子的气,于是主动打破沉默,给他一个舒缓情绪的机会。
自两人相识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心有灵犀,相互扶持。
朱元璋闻言,笑着回应:“咱妹子果然最懂咱的心思。”
“今日早朝上,那些臣子又出了个难题给我。”
“咱收到北平边疆的捷报,赵行跟徐达立下了赫赫战功,咱呢,已许诺,在徐妙云那丫头大婚之时,会按照皇家规格给予重赏,以示对徐达的肯定和嘉奖。”
然而,说到此处,朱元璋话锋一转,坐到了旁边的石凳上,原本的笑容逐渐收敛,神情变得深沉起来。
马皇后敏锐地捕捉到变化,关切地问:“是不是群臣又在讨论赵行入朝为官的事?”
朱元璋点头应道:“正是。”
“他们都说应当让赵行步入朝堂。”
“此次北平战事能够顺利平定,赵行的确功不可没。”
“当初修筑长城时,咱也不惜拨款五千万两白银资助。”
“但赵行能在北平边陲安定繁荣,背后岂能离得开咱暗中的支持?”
朱元璋内心深处,对赵行虽有诸多助力,却对其张扬的性格和处世方式颇为不满。
尽管赵行能力出众,屡建奇功,但他那张口闭口俚语粗话的做派,令朱元璋担忧若其进入朝堂,是否会破坏朝纲秩序。
马皇后洞察朱元璋的心结。
赵行实力雄厚,声望极高,一旦进入朝廷,恐将形成独大的局面,挑战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可能比当年胡惟庸的影响更为深远。
马皇后提醒朱元璋:“你还记得赵行曾对你说过的话吗?”
“他说,一个人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皇帝的能力。”
朱元璋听后陷入沉思,马皇后继续劝解:“重八,你可是大明的皇帝,一国之尊,如果连你都担心驾驭不了赵行!”
“那当初为何还要调遣他去北平,并答应我若他在那里再创佳绩便不再刻意压制?”
马皇后笑容可掬,言语间充满智慧与包容:
“赵行才智超群,是担得起重任的人,只有赋予他机会,他的才华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与其总想着如何去压制他,不如面对现实,让他在合适的位子上发挥所长。”
朱元璋听着马皇后的话,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他明白马皇后所说在理,但想到满朝文武对赵行的推崇以及如今连马皇后都在为其说话,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在他胸中翻涌。
朱元璋身为大明的当朝皇帝,此刻心情犹如巨石压心,尤其对于皇后的话语,他更是耿耿于怀。
一个当朝皇帝竟然需要被皇后“说服”接纳一位臣子,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挑战。
他愤然冷哼一声,声音略带激昂!
“哼,咱降服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