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看着发回去的作文,有些人还互相讨论,石月河成就感满满。
不容易,自己好不容易才把这些人引领或者说忽悠到文化学习这条路上,他们也不容易,在这个读书无用论的大背景下,能收下心到书本上,还能养成一种看书学习的自学习惯,殊为不易,在某种程度上真是逆潮流而动。
石月河也参加他们的讨论,根据每个人的作文和基础,给他们意见和建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石月河不知道这些人哪些能跟着他一路走下去,一个都没有也不无可能,那又有什么关系,他相信他们的命运都以为之改变,这就已经足够,他认为比他写文章更有价值。
他的乡村系列小说,已经发表了五篇。《赤脚医生》和《乡村教师》自不必说,后面的《苹果树》、《一条大河》和《天边的山丹花》也都是发表在《燕上文艺》,基本是一年一篇的节奏。
石月河对于后三篇无疑更加满意,其中所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只是最后的《天边的山丹花》他就反复修改了五稿,从五万多字到最后发表时超过十万字,应该可以归类到长篇小说的范畴了。
这两年,他都收到了官方发来的相关座谈会的邀请函,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只是所有的邀请都被他婉言谢绝,一方面县城和燕回的两个学习小组都要他精心操持,最主要的还是他对参合外面的事兴趣缺缺,与他无益反倒有害,甚至成为人生污点,那他自然不会自讨牢笼。
陆陆续续发表的诗歌大概有四五十篇,有长有短。
最短的是一篇叫《话语》,只有十一行,以休休老者的角度表达对于土地的爱恋。
最长的有六十六行,诗名《青蛙》,这首诗以童话故事的表达方式和孩童的语言,描述一只青蛙的所见所思,石月河在这首诗里,潜藏了许多隐喻和歧义,算是他的擦边球之作。
歌曲一首都没有,原创他自己没有那个本事,抄搬没有特别合适的,也只好放下。
杂文和散文倒是写了不少,有些已经发表,更多的还锁在抽屉里,因为不合时宜,以后也许会发表,也许不会。
严格讲这几年的发表的诗歌、杂文、散文和小说都是两个目的,名气和钱,而这样的目的已经达到,效果超过他的预期。
这个系列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他以后也不准备继续写下去,原因很简单,高考就快来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他也可以略微放开手脚,写一些更有深度和思考的东西。
毕竟冰封万里的长河将在春风化雨中消解融化,一个现今人们不可想象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将要为这片苦难的土地披上新装。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