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月河这一番长篇大论,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这些人的情绪明显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一个都蠢蠢欲动有话要说。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了老多。我听河娃的,这次拼了命也要拼一把,拼过了还是考不上,任命也心甘。”
燕继成这会烟也不抽了,精气神提起来,整个面貌完全不同。
文承敏不甘人后,接着说:“成哥说的对,他娘的拼了,拼成了老子将来就是科学家,拼输了大不了种一辈子地,刚好去个婆姨多生几个娃。”
这家伙还不忘他最初的远大理想,还多生几个娃,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专门为他这种人准备的,看看能不能把他追的上天入地。
对于石月河而言,高考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短暂节点,没有任何阻碍,而是一个实现跃升的台阶。假如这样一个台阶能绊倒他,那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有一点点难度的事,是把这些身边的伙伴整体打包带进大学的校园,并且成为他的助力,一起去占领一个个科技制高点,从而最大限度的把科技树上的那些关键节点燃。这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他做不到,其他任何人都做不到,这必须依赖一批人的共同努力。
石月河试试反思,几十年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科技精英流落海外,成为别国的智力资源,甚至成为人家制约母国和对付母国的棋子,难道是这些人都不爱国,显然不是这样的。他自己就有很多同学在国外混的很不错,成为一些著名学府终身教授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中很多人其实是胸怀祖国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经济因素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而且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科研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原因,没有科研资金、没有关键试验设备、没有学术交流氛围等等,都可能成为阻碍他们归国的原因。
还有国内科研机构,行政化管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风气,更让许多人归而复返,不能不令人叹息。
随着年纪逐渐老去,心中没有了年轻时的热血与豪气,加上在国外多了各种各样的牵绊,也就彻底成为了一个外国人。
许多人可以说这都是推脱的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至少从石月河了解的情况,至少是有些一棒子打翻一船人。
石月河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所有这一切,但他想试试,哪怕是在一个局部或者营造一个小环境,那也不至于未来再次面对束手无策。
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