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至少有一个新的起点。”
石月河含含糊糊的鼓励他们。
“海子说你说了280分就能上本科,这是说的理科吧!你估计文科是什么情况?”
石月河原来没有太关注过文科,唯一的就是77年文科高考有些印象,但并不是像理科那样清晰,文科高考分数线也不记得,好像是和理科差不多,甚至比理科要高一点,原因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更大。
“这个不太好估,应该和理科差距不大,280分是我按照比较高的分数估的,实际应该会低一些,也许250左右就能上大学。”
杨彩霞几个人都是眼睛一亮。
杨彩霞抢着说:“真的吗?我自己估的分数在280分左右,这两天正忐忑不安呢,如果250的话,那就太好了。”
都和平摇摇头,“哎,250分我也悬。”
这样的成绩其实已经很好了,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这次考试多么残酷,也不知道能考上大专院校的又是多么幸运,可以说77级和78级的大学生未来最少都是可以在单位受到重用,大多数人在十几年后,都成为某个方面或者地域的中坚骨干,远非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可比。
院校大合并和大学生扩招之后的大学生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概念。扩招后的教育更倾向于国民教育,而之前属于精英教育。
两者之间不能说哪个更好,应该说是时代发展的自然结果,九十年代之前的现实是高校师资等资源严重匮乏,不可能支撑后来一年几百万的大学生入学要求,社会的岗位需求也没有那么大。
后来有个笑话就能说明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稀缺程度。每年大学生分配,各个单位首先查看分配来的大学生档案的人,不是人事科科长,而是单位头头脑脑的夫人,为什么?选女婿啊!
“考都考过了,无论好坏多想无益,我们要向前看。如果觉得能走,就一起复习,为入学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走不了,也要抓紧时间复习,准备来年的考试。”
这些知青和应届生不同,年龄要大不少,也有了一定社会阅历,抗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要强很多,专门安慰他们没有必要。
杨彩霞问了一个别人都没有问过的问题,“河娃,你能考多少分?”
估计这是很多人想问而没有问的问题,反正过不了多久一切都要公之于众,石月河也不需要藏着掖着。
“估计在360到390之间吧,看老师阅卷的松紧情况。”
所有人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态,其中略有一些惊讶,更多的是理所当然的样子。
杨彩霞羡慕地说:“那你肯定是甘省理科状元了。”
石月河波澜不惊地说:“也许吧,这样的虚名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生活。”
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说罢了,石月河自己其实很在意状元的名头,因为这和影响力有关。
对于收割影响力,他一向是不遗余力。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