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她担心联系不上石月河,毕竟宋瑾瑾也只是一个16岁的小女生,面临高考这样的人生大事本就压力重重,还要承担通过学习小组带动更多同学去获得好成绩,那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
如果没有朱红军、李学成和张文化从旁协助,她可能都不知道要哭多少次鼻子了。
以前有石月河在,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可石月河走后的这半年,她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的含义,与此同时,她也获得了快速成长,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多愁善感的小女生了。
好不容易等到上班时间,她跟着就去了他老爸的单位邮电局。
“瑾瑾,你在办公室等着,我去找你李叔叔,这电话不经过你李叔叔同意,不能打。”
宋瑾瑾的老爸是邮电局电话班的班长,电话班只有四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检修电话线路和维修电话机,大多数时间是野外爬电线杆的工作,不但辛苦,还有危险。年后在检修线路时,电话班就有一个工人,不小心爬电线杆时掉了下来,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爸,我跟着你一起去找李叔叔吧,这事很重要。”
宋瑾瑾和老爸口中的李叔叔,就是泾县邮电局的一把手。
宋爸爸也担心自己不会说话,给局长大人说不清楚,点头同意宋瑾瑾跟着一起。
“吆,老宋来了,你可是稀客啊。来来来,坐下,我这就给你倒水。这是你家二丫头?都长这么大了。”
一进门,李局长非常客气,宋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这局长办公室一年到头难得来一趟。
“李叔叔好!”宋瑾瑾很有礼貌的问好。
“李局长,你别忙活,我今天来时找你有事。”宋爸爸拦住李局长不让倒水。
李局长也不假客气,就问:“老宋,有啥事,你说。不过我听说你家二丫头学习很好,你要支持丫头争取当个大学生,可别和我说要二丫头顶替你上班,这个我不会答应你。”
县城人少,各家各户的事情传得很快,大家都知道,宋瑾瑾学习好,至少邮电局的人都是知道的。
顶替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期间的一种特殊就业安排,因为就业岗位有限,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岗位让给自己的子女顶替。
当然,这种顶替是有条件的,不能说当老子的是局长不干了,儿子顶替老子继续当局长。这肯定不可能,一般顶替的子女都是最基层的工人岗位干起,工资待遇也是最低的。
这种安排,有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情况,不过这在当时是知青返城解决就业的有效措施,许多后来人认为不尽合理的措施,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时期,他却具有起合理性,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渠道的拓宽,没有顶替一说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