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其有脾气本弱而过用寒药,或以误会生冷致伤脾胃而为泄泻者,亦多有之。此一证也,虽曰由
疹而发,而实非疹毒之病矣。但察其别无热证热脉,而兼之色白气馁者,便须速救脾气,急从温补
,宜温胃饮、五君子煎、胃关煎之类主之。若执谓疹毒不可温,则无不危矣。此医之当知本也。又
如气喘一证,大有虚实。盖十喘九虚,若察其本非火证,
又非外邪,而或以大泻,或以大汗而致喘者,必皆气脱之候,此非六气煎,或贞元饮必不可也。凡
此二者,皆不可不加细察,而或者以气促作气喘,则万万大误矣。又痘疮总论中,有因人因证之辨
,与此麻疹实同一理,所当参阅。故不可以麻疹之邪,悉认为实火,而不知虚火之为害也。
徐东皋曰∶痘难疹易之说,此俗谈耳。其有胃气原弱,所感入深,又或因泻利而发有不快,或
发之未透而随现随隐,久之邪气渐入于胃,必泻泄不已,出而复出,加之喘促,则必危矣。凡若此
者,又岂可以易言哉。所以但有出疹,若见虚弱,急当先补脾胃;其有欲出不出,急当托里发表以
助之。且首尾供不可泻,一如痘证同也。
疹禁忌(十三)
属性:凡疹疮发表之后,红影出于肌肤,切戒风寒生冷。如一犯之,则皮肤闭密,毒瓦斯壅滞,遂变浑
身青紫,而毒反内攻,烦躁腹痛,气喘闷乱,诸证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医家病家皆不可不
慎。
一、疹疮之证,全在调治,禁忌如鸡鱼炙爆,盐醋五辛之类,直过七七之后方可食之,惟宜食
淡,不可纵口,致生他疾也。若误会鸡鱼,则终身皮肤粟起如鸡皮之状。或遇天行出疹之时,又令
重出;误食猪肉,则每岁凡遇出疹之月,多有下利;误食盐醋,致令咳嗽,则每岁出疹之月,必多
咳嗽;误食五辛之物,则不时多生惊热,此痘疹之家皆所当慎也。
疹发热(十四)
属性:疮疹非热不出。凡疹子欲出,必遍身发热或烦躁,或头眩,或身体拘急。及既出则身便凉,诸
证悉解,此一层疹子随即收者,极轻者也。如疹子既出而热甚不减,此毒盛者也,宜大青汤解其毒。便涩者,宜黄连解
毒汤合白虎汤,或大连翘饮解其里。大便不通者,《局方》凉膈散加牛蒡子主之。
疹喘嗽(十五)
属性:凡疹证多嗽,此顿出顿入之势也。但有疹毒,须假嗽多而散,故疹后旬日之内,尚宜有嗽,切
不可见嗽多而治嗽也,宜慎之。疹证属肺与脾胃,肺受火邪则嗽多,嗽多则顿出头面并及四肢;大
肠受火邪,则上连脾胃而为泄泻。若早泻则嗽必减而变为喘,盖喘嗽二者皆属于肺。然嗽实喘虚,
得嗽者出,得喘者入,入则合眼多痰,胸满腹胀,色白而毒不尽出,证则危矣。此疹之宜嗽不宜喘
,而最不宜于泄泻也。
疹吐泻(十六)
属性:凡疹子初起,发热吐利,纯是热证,不可作寒论。此乃火邪内逼上焦则多吐,下焦则多利,中
焦则吐利并作。自利者,宜黄芩汤。吐利者,宜黄芩汤加半夏二钱、生姜三片。自利里急后重,宜
黄连解毒汤合益元散。
凡疹出一二日,或三四日,忽然大泻,嗽多者,用升表之药,加以分利治之。苦泻而兼喘,复
见闷乱摇头者凶。
一、麻疹现后,大便下脓血,或因泄泻而变成脓血者,或径自利者,但看疮疹出多而色红又多嗽
者,只宜表疹。俟其收后,方宜解毒,兼治其痢。
一、疹子初起,最忌泄泻,然亦有始终泄泻而不妨者,禀之强弱异也。苦因泻嗽减而变为喘者则
危矣,详前喘嗽条。
一、身热烦渴泄泻者,柴苓汤、四苓散。如热甚或夏月,益元散。
一、疹后作痢、亦有看手咬指甲,撕口唇皮,及咬人等证,当以解毒分利药治之。若所下稠涎,
红白相兼者,务要用解毒之药。若昼夜由三、五十次,渐减至二、三次,成渐多嗽,右手一指脉渐
起,清涕复来者,方
可望生。若痢变煤色,或现房漏色,或如青菜色,**如筒,
喘促音哑,饮食不进,午后腮红,皆
不治。
景岳曰∶自古方书,凡发挥未尽,及用治未当者,间亦有之,而惟于泄泻一证则尤其为最。何
也?盖古人以池泻为热者什九,故多用河间黄芩芍药汤为主治,而不知凡属泄泻,最多脾肾虚寒也。即如出疹一证,虽有由疹毒而泻者,然果系实热,多不作泻,但致泻者,卒由脾胃之弱。若但知
清火解毒,则脾必日败,而渐现房漏、青菜色,及气促、绝食不治之证矣。病而至此,岂犹热耶?
总属误耳。故凡治泄泻者,即虽
是疹,亦必察其有无热邪。如无热证热脉,即当于痘疮泄泻条求法
治之,庶最危者犹可望其生也。故余于诸法之外,而独言其要者有如此。
疹饮食(十七)
属性:凡出疹者,多有五六日不饮食,此胃为邪气所侵,亦为邪气所养,故不食亦不妨。切不可着意
治之,只宜治疹,疹疮出尽,毒瓦斯渐解,即思饮食。尤不可与面食,虽用粥饮,每次只可少与,候
气清神爽,身全不热,渐渐加添,但宜少而频也。
凡出疹之先,平昔过用面食者,或正出时吃面食者,成胃气渐开即思面食而用早者,因动胃火
,以致清涕不来,身体作热,两眼看手,咬指抠鼻,撕口唇皮,及撕眼札毛者,此皆疹后食复之病
也,当清肺解毒,加消导之剂治之。
疹饮水(十八)
属性:凡患疹之人,不拘大小,自起至收,必皆喜饮凉水。此不必禁,但宜少不宜多,宜顿不宜顿,
则毒瓦斯随之渐解。
疹渴(十九)
属性:凡疹子渴喜饮水,纯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内亢故也。初热发渴者,升麻葛根汤加天花粉、
麦门冬;渴甚者,人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主之。
疹汗衄(二十)
属性:凡疹子发热,或自汗,或鼻衄者,不须止之,此亦散越之义。汗者,毒从汗散;衄者,毒从衄
解,但不可太过。如汗太多,人参白虎汤,或合黄连解毒汤;衄太多者,玄参地黄汤。
疹躁妄狂乱(二十一)
属性:凡疹有初热而见烦扰谵妄狂乱者,宜升麻葛根汤调辰砂益元散主之。
一、疹收之后,余热未尽,日夜烦躁,谵语狂乱者,辰砂益元散用灯心汤调下,或四苓散加灯草
、黄连、黄芩,调水飞朱砂五分主之。
疹咽痛(二十二)
属性: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火毒上熏而然也,勿以喉痹同论,妄用针刺。盖此非喉痹痈肿,原无恶
血可去也。痘疹喉病,只是咽干作痛,宜廿桔汤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汤,细细咽之,更以玉钥
匙吹之。
疹唇口疮(二十三)
属性:凡出疹之先,或有胃火,及出疹之后,余毒不散,此热毒收于牙龈上下,故并唇口生疮。遇有
此证,每日
用温米泔水洗十余吹,急用解毒之药治之。若或失治,多变走马疳也。
疹腹痛(二十四)
属性:凡疹初热一日至五六日之间,多有腹痛之证。此大肠之火郁于皮窍之中,故作腹痛。俱不可认
作伤食,用消导之药,或以手揉,俱能致害。但解疹毒,毒散则腹痛自止,最宜慎之。
疹后诸证(二十五)
属性:凡疹后余毒未尽,随当解之。若停留日久不解,则必致喘嗽,或喉中痰响,或为四肢冷痹,或
目无光彩,面色青白,或鼻孔如烟筒,或嗽声不出。若右手一指脉轻取散乱,重按全无,则成难治
之证矣。
一、疹子收后身有微热者,此虚热也,不须治之,待血气和畅,其热自退。苦热势太甚,或日
久不减,宜用柴胡麦门冬散;甚则黄连解毒汤,或合人参白虎汤。
一、疹后热不退,而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为骨蒸劳瘵之证者,宜万氏柴胡四物汤
主之,或芦荟肥儿丸加当归、连翘治之。迟则变证,为睡则露睛,口鼻气冷,手足厥逆,遂成慢脾
风螈,不治之证矣。
一、疹后热不除忽作搐者,不可以急惊风同论,宜导赤散加人参、麦门冬,送七味安神丸。小便
清者可治,短少者难治。如见多痰,或用抱龙丸,或以四物汤加麦门冬、枣仁、淡竹叶、甘草、龙
胆草、黄连、茯苓、辰砂、石菖蒲之类治之,或以此药为末,用蒸饼、猪心血为丸服亦可。
一、疹退后多有咳嗽之证。若微嗽不已者,此余毒未尽也,用清肺饮加生甘草、牛蒡子主之。
苦嗽甚气逆,发而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虚叶焦也,宜清肺饮,或清肺汤合人参白虎汤、六一散
之类主之。若身热顿嗽,甚至饮食俱呛出,或咳出
血,皆热毒乘肺而然,宜多用门冬清肺汤,或加
连翘,或清金降火汤主之。若咳甚而面浮目肿,胸高喘急,血退场门鼻,面色青赤,昏躁摇头者,死
证也。又有肺气本虚,为毒所逼而发喘不已,但
无嗽血呛会等证者,宜用清肺饮倍加人参治之。不可拘于肺热之说,而纯用清肺解毒之药也。
一、疹后余热未尽,或热甚而失血者,四物汤加茵陈、木通、犀角以利小便,使热气下行则愈。
若血在上者去川芍。
一、疹后余毒入胃,久而不散,以致牙龈黑烂,肉腐血出,臭气冲人者,名为走马疳,用马鸣
散主之;甚者急用人中白、芦荟、使君子、龙胆草、黄连、五灵脂,浸蒸饼为丸,滚水服之,以清
胃火。若面颊浮肿,环口青黑,齿脱唇崩鼻坏者,死证也。
一、疹退之后,饮食如常,动止如故,乃卒然心腹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气虚弱,失
于补养,外虽无病,里实虚损,偶然为恶气所中,谓之中恶。此朝发夕死之证。
附麻疹(二十六)
属性:痘之外有疹,疹子外又有麻疹。麻疹者,亦疹之类,即斑疹也。但正疹则热至五六日而后一齐
涌出,出皆粒粒成疮,非若麻疹之皮红成片也。且麻疹之出,则不拘三四日,以火照之,遍身涂朱
之状,此将出之兆。出则细碎,皮红成片,如蚊蚤之迹者,即麻疹也。亦或有六日始出,出而又没
,没而又出,不过一周时许。世俗谓一日三出,三日九出,后方齐出透彻。然亦有不拘者,只三日
间,从面至胸背手足,虽随出随没,然只要出透,以遢身红润者为美。重者遍身膨胀,眼亦封闭。
色有赤白微黄不同,只要红活,最嫌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缠锁咽喉者为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所谓麻者,以遍身细碎如麻,无有空处故也。然又有遍身但红而绝无斑点者,是又谓之火丹,亦
其类也。故痘家有夹疹、夹麻、夹丹等证,总皆热毒所致,俱当详辨也。
一、麻疹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嚏喷流涕,宜升麻葛根汤加苏叶、葱白以解肌,切忌大汗。若潮热甚者,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者,调辰砂益元散。咳嗽加麻黄、杏仁、麦门冬、石膏。
咳甚热甚者,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者,宜四苓散。便红合犀角地黄汤。吐血衄血,用犀
角地黄汤加山栀。小便赤加木通。
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一、麻疹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而便闭者,前胡根壳汤加五味子。便秘甚者
,小承气汤。谵语溺闭者,导赤散。小便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谵语如狂者,解毒汤调辰
砂益元散。大小便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栀、童便。泄泻,解毒汤
或四苓散。喘兼泄泻,溺赤涩者,柴苓汤。烦热大渴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热盛干呕者,
解毒汤。伤食呕吐,***汤。夏月因热作呕,四苓散加人参。
一、麻证初起,及已出已没,一切杂证俱与痘疹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曰麻喜清凉,痘喜
温暖,不易常道,然虚则补,实则泻,寒则温,热则凉,方是医家玄妙。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
汤,气虚而用***汤,伤冷则温中、理中之药,皆当因证而用也。
一、麻证收后,余毒内改,凡寻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志乱者死。如热轻而余毒未除,必先
见诸气色,若有所见,须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四味消毒饮,或六味消毒饮、解毒汤
,随证选用,仍忌鱼腥葱蒜等物。
水痘(二十七)
属性:凡出水痘,先十数点,一日后,其顶尖上有水泡;二日三日,又出渐多;四日浑身作痒,疮头
皆破,微加壮热即收矣。但有此疾,须忌发物,七八日乃痊。
一、水痘亦有类伤寒之状,身热二三日而出者,或咳嗽面赤,眼光如水,或喷嚏,或流涕,但
与正痘不同,易出亦易靥,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麻疹论列方(二十八)
属性:***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六君子汤(补五)四物汤(补八)六气煎(新因二一)人参
败毒散(散三六)化斑汤(寒三)白虎汤(寒二)大柴胡汤(攻七)小柴胡汤(散十九)甘桔汤(因一
**)解毒汤(痘五一)黄连解毒汤(寒一)麻黄汤(散一)升麻汤(痘一三九)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透邪煎(新因二三)托里散(痘四)《局方》凉膈散(攻十九)柴归饮(新因十五)清肺饮(痘八七)清
肺汤(痘一四五)柴胡橘皮汤(痘二九)仲景黄苓汤(寒百五)二母散(痘百五十)射干鼠粘子汤(痘
七
七)麦门冬汤(痘一四二)导赤散(寒一二二)万氏柴胡四物汤(痘一四三)四苓散(和一八七)柴苓
汤(和一九二)养血化班汤(痘十八)小承气汤(攻二)益元散(寒百十二)门冬清肺汤(痘一四七)大
清汤(痘一五三)泻白散(寒四二)清金降火汤(痘一四九)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贞元饮(新补十九)
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胃关煎(新热九)大连翘饮(寒七八)玄参地黄汤(痘八六)七味安神丸(小七
二)玉钥匙(因一九三)马鸣散(痘一三八)胡荽酒(痘百十八)四味消毒饮(痘四八)犀角地黄汤(寒
七九)芦荟肥儿丸(小百十四)六味消毒饮(痘四九)前胡枳壳汤(痘九四)桂枝葛根汤(痘三七)黄
芩芍药汤(寒百丸)
备用方
属性:具列痘疹方末,所当详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