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无位:无形的官位。
②有爵:有形的官衔。
【评析】
平民百姓,没有公卿的职位,却有美好善良的心灵,能
够布恩施德于人,多行善事,那么他将比有职位的官员更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官吏,如果贪图财利,只知利用手中权力将天下的财产据为已有,不断地把罪恶之手伸向人民,那么他地位再高,也像一个乞丐一样没有人格,也像禽兽一样没有人性。就像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们头上,嗬,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们当牛马。”人的贵贱高低,能否受人尊敬,不是看他表面的地位多高,官有多大,而是看其所作所为如何。纵观古今,有多少为权为钱而费尽心机的社会蛀虫,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这与禽兽又有何异?一失足为千古恨
【原文】
一失脚①为千古恨②,再回头是百年人③。
【注释】
①一失脚:犹言“一失足”,指一时不慎而犯下错误。
②千古恨:永久不止的悔恨。
③百年人:指年事已高,体貌已衰。
【评析】
这是一句警世名言。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吴王夫差宠幸美人西施,结果亡国;周幽王宠幸美人,误听谗言,烽火戏诸侯结果国破人亡;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结果自刎乌江……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决定命运的往往是关键的两步。走错了一步,也许人生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等到你发现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生命虽短,岔路却多,一时失足不仅可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会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尽量减少过失,避免出现大的过错,就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脚下,看清前进的方向,用心去量一量,人生之路百年,把握好关键几步,就把握好整个人生。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
【原文】
圣贤不白之衷①,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②,托之风雷。
【注释】
①不白之衷:不曾表明的心意。
②不平之气:因不公正而生的怒气。
【评析】
天地万古常新,使人类生生不息;日月亘古不变,给人类带来光明。圣贤之人虽通达天地之间的事理,但他们的心境有欢乐也有哀愁,其间无法表达之处,只能寄托于日月。要人们放弃黑暗而趋光明,使日月昭昭,永远运行不息,为人类带来无尽的幸福。
人间有不平之事,天地有不变之气,不平则鸣,人间为不平而掀起除恶诛暴的革命,犹如天地之间的风雨雷电一样,轰轰烈烈,急风暴雨之后,就是晴朗的天空,处处显现出祥和之气,天地人间才能共享太平。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原文】
亲兄弟折箸①,璧合翻作②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③。
【注释】
①折箸:折断筷子,比喻兄弟不团结。
②翻作:反作。
③铜臭:指金钱的臭味。
【评析】
箸,筷子。折箸,指兄弟不和。传说一老翁临死前,将几个儿子叫到面前,让儿子们试试是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还是一把筷子容易折断,儿子们从一把筷子很难折断中悟出只有兄弟们团结一心才有力量的道理,老翁才放心离世。璧,美玉。璧合,是两块玉合在一起,比喻有价值的东西。俗语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兄弟之间有亲情、友情,如果能团结一致,就可以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如果不和睦,如同将美玉打碎后瓜分,没有任何价值。
读书人深知修身养性,懂得做人的道理,淡泊名利,所以有言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是至高至雅之乐,还要学以致用,造福百姓,才不枉为读书人。不能把读书作为赚钱弄权的手段,把书房变成铜臭熏天、世俗功利的名利场。同时爱财也要取之有道,如果见钱眼开,就会使书香变为铜臭,高雅的书生就会变成为市井之徒,最终让人所不齿。心为形役,尘世马牛
【原文】
心为形役,尘世①马牛;身被名牵,樊笼②鸡鹜③。
【注释】
①尘世:人间。
②樊笼:鸟笼。
③鹜:鸭。
【评析】
心是人的主宰,人总是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和认识世界。心为其总管,万事决断于心,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如果人的行为离开心的正确指导,只是不断地满足各种感官刺激的要求,那就是形体指挥思维,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了。追逐名声的人最终为名所围扰。如果被名声牵着鼻子走,一切为了名声而活,就完全失去了自由的心性。身心都不得自在,就如笼中鸟、缸中鱼受到羁绊,失去了自由的心性。所以只有跳出名利圈子,人才能活得轻松自如。留有余智,提防不测
【原文】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
可以维系无厌①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②之事变。
【注释】
①无厌:永不满足。
②不测:无法预测。
【评析】
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呼唤真情难觅的同时,更加渴望感情的交流。“君子之交淡如水”,决不应是功利性的,但对于一般的人际交往而言,却需有一些小恩小惠作为润滑剂,因为平常人的本性是好利,既然不是以义相交,自然要留一些恩惠来保持关系,因为人心是难以满足的,恩惠要留有余地,细水长流,才能维持无厌的人心。
在处理事情方面,不要绞尽脑汁,要留有余地,智慧不可用尽,宁有不足,不要盈余,只有这样做,才能一旦遇到突发的事变,有足够的精力和心智来应付。此乃一种处世之道也。要担当,又要善摆脱
【原文】
宇宙内事,要担当①,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②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③。
【注释】
①担当:担负承当。
②经世:治理世事。
③襟期:怀抱。
【评析】
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类不断的创造;个人要进步,就要建立起应有的功业。一个人如果能为人类谋福利,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在世,必须勇于承担起改造世界的责任。
人世间的事情总是充满磨难,面对漫漫长路上的种种难关,不仅会使人感到困惑,甚至会消磨人的斗志,这时就要有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站得高,看得远,提得起,放得下,善于解脱心中的烦忧,在人生的曲折坎坷中永葆进取初衷,拥有成就大事业的襟怀。假认不得真,巧藏不得拙
【原文】
任他极有见识①,看得假认不得真;随你极有聪明②,卖得巧藏不得拙。
【注释】
①见识: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
②聪明:耳聪目明,反应灵敏。
【评析】
世界亦真亦假,真假难辨,对于事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事情任凭你有卓越的见识也会觉得云里雾里,难以分清;有的事情如镜中**中月,看似真实确切,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真正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从细节去慢慢琢磨研究,不能冒冒失失,片面地得出结论,那样就是徒有一个聪明的脑袋。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哲学格言,也是现实生活的真谛。
巧和拙是相反而言的两个方面。当今社会上总有一些爱耍小聪明的人,常常以雕虫小技作为大本事来自吹自擂,实际上像一只纸老虎,看似吓人。所谓的聪明在真正的高人面前,正好暴露了自己的浅薄和肤浅。而有些看似愚笨的人却是大智若愚,在浑厚中藏着机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才是真正能干大事业的人。量晴较雨,弄月嘲风
【原文】
种两顷附郭田①,量晴较雨②;寻几个知心友,弄月嘲风。
【注释】
①附郭田:在城郊之外的田地。
②量晴较雨:计算晴雨的变化和节气的变换。
【评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身处闹市中的人所渴求的。而文中正是这样一幅文人自得其乐的闲逸图画,在城郊寻几块田地,种上秧禾,等着粮食的丰收。在一个温馨的日子,把三五个志趣相投的朋友邀约到自己的田园中,煮一壶酒,杯筹交错,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借明月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的心志,借清风寄托自己进取的抱负,如此闲情逸致,实乃人生一大雅事、快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退隐田园这也不是一种积极创造生活的表现,真正在生活事业上有所追求,应该是在赏风弄月之时,不忘创造机缘,寻机大展宏图,实现人生抱负。也许这才是作者真情所系。放下仙佛心,方名为得道
【原文】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①;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②。
【注释】
①丈夫: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大丈夫的意思。
②得道:彻悟宇宙的真相。
【评析】
世人所谓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者,他们渴望立大功,成大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千古之英雄。然而君不见,是非恩怨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佛家认为世事纷争,战火频繁往往是名利之心太重的人引起的,只有他们的英雄之心有所收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百姓才会安宁。更进一层说,虽然仙佛难成,但仙佛之心可及,只要心上平静,把世间的种种争名夺利视作过眼云烟,把世间功业视如梦幻,那么仙佛就在心中了。而继续自己修养,连成仙成佛的心也放下,那么就悟出了宇宙的真谛,也就是得到真道了。
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应以恬淡之心对待世间一切事物,这样你反而觉得海阔天宽,拥有世人缺乏的东西,本文讲的道理正在此了。
执拗者福
轻,圆融者禄厚
【原文】
执拗者①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②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③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注释】
①执拗者:性情固执乖戾的人。
②操切者:做事急躁的人。
③君子:旧指有道德的人。
【评析】
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他的先天条件、成长环境、经历等因素。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命运的发展,往往与其性情有关,因为对待生活的性情不同,便会有不同的结局。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人,难以顺应潮流,故不可能得到大的福禄;而性格圆融、善于适应情势变化的人,却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福禄更大。从身心健康上说,急躁者内心的阴阳之气难以谐调,也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容易早夭,而宽厚待人者心平气和,有利于延年益寿。《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薜宝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林黛玉心胸狭隘、脾气不好,以致红颜命薄;而薜宝钗性格宽厚、左右逢源,深得上下人的喜欢,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懂得修身养性的君子,必定心平气顺,不与世人相争,以致于延年益寿;他不安于上天的安排,尽自己的能力,去努力适应和改变天意,扭转局面,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达人撒手悬崖
【原文】、
达人①撒手②悬崖③,俗子沉身苦海。
【注释】
①达人:通达生命大道的人。
②撒手:放手。
③悬崖:比喻极危险急迫的境地。
【评析】
通达生命之道的人,能够有事不怕事,临危不慌乱,正显出达人的本性。因为通天命的人,胸襟宽阔,知道生命的短暂,懂得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艰难曲折,需要以理智平和的心去对待,去驾驭生命之舟,这样才能临危不乱,达观地走完生命之路。而世间的凡夫俗子整天沉溺在尘世的杂务中无法摆脱烦恼,不能在逆境中找到通往彻悟的道路,最后沉入自己心灵的苦海而无法自拔,悬崖与苦海都是危难急迫的境地,而对危境的不同态度正是通达生命之道者与凡夫俗子的分水岭。身世浮名余以梦蝶视之
【原文】
身世①浮名余以梦蝶②视之,断不受肉眼相看。
【注释】
①身世:人身一世的经历。
②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与蝴蝶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所说的物就是形,物化就是形的变幻,事物的变化。
【评析】
作者通过庄周梦蝶这一则浪漫的寓言故事,来阐明名利是虚幻的,是身外之物的道理。《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周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遨游四处,快乐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他醒过来,自己分明是庄周。他感到迷惑: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是的,世间许多虚幻的东西也许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也许是虚幻的。就像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生命中的情境,也许有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有曲折离合的悲忧,但时过境迁之后,再回头想想,一切仿佛都不重要了,如昨日黄花,留下一些或甜或苦的回忆。因此,对人间的名利得失,何不跳出羁绊,用庄周梦蝶的眼光来看看想想,那么,人生就如闲云野鹤般来去自如了。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原文】
士人有百折不回①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②。
【注释】
①百折不回:经过种种挫折皆不改变心意。
②妙用:巧妙的运用。
【评析】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有这样一个故事:李白小时候曾看见一位老太婆在河边不停地磨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询问她这是为何,老太婆说,我要将这根铁棒磨成一根针。李白大为惊讶,问:这么粗的铁棒如何才能磨成一根针呢?老太婆告诉他,我不停地磨下去,只要功夫深,铁棒自然就能磨成针。李白因此受到启发,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流芳百世的大诗人。
人们常说“滴水穿石”、“有志者,事竟成”,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遇到阻挠就绕道而行,那么永远看不到远方优美的风景,只能一事无成。殊不知就算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也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你才会觉得原来看似无比艰难的东西,你都有信心迎难而上,使困难迎刃而解,成功就在你的面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