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冶成泉下骷髅,功名是梦中蝴蝶
【原文】
无端妖冶①,终成泉下②骷髅;有分功名,自是梦中蝴蝶③。
【注释】
①妖冶:艳丽妩媚。
②泉下:九泉之下,指人死后所居。
③梦中蝴蝶:指庄周梦蝶之事。梦中蝴蝶,意谓终成虚幻。
【评析】
《庄子·齐物论》载: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遨游四处,快乐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醒过来,自己分明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美色与功名,也只是过眼云烟。佳人再艳丽,终究会有美人迟暮的一天,“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功名再高,也如庄周梦蝶一样,只是一场美梦。世间的虚荣繁华,就如热闹非凡的聚会终有曲终人散之时,既然如此,何以再对美女、名利孜孜以求?所以人生在世不必去争名夺利求美色,要让心灵冲破凡俗的樊篱。独坐禅房
【原文】
独坐禅房,潇然①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②图。垂廉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③也。
【注释】
①潇然:清爽的样子。
②达摩面壁:达摩乃禅宗始祖,梁武帝时由天竺至中国,曾面壁九年,传二祖慧可,至六祖慧能时,中国禅宗由此大盛。
③麻姑:古仙女名。
【评析】
达摩是禅宗的始祖,梁武帝时由天竺来到中国,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将法衣传给了二祖慧可。麻姑,据《神仙传》载,东海中有仙女名叫麻姑。传说麻姑能撒米成珠。
面对世间物质诱惑,如果能静下心来坐坐,冷静的思考,就像文中所写一样:独坐禅房,煮壶香茗,点燃一炷香,静静地观看达摩面壁图,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新境界,这是多么清静自在。作为凡夫俗子虽不需要静坐参禅,但静心思过同样能提升自己的境界。以正敛放,以趣通板
【原文】
才人①之行多放②,当以正敛之;正人之行多板③,当以趣通之。
【注释】
①才人:有才气的人。
②多放:多疏放而不受检束。
③多板:多死板而不知变通。
【评析】
昔文人才子大都“狂歌走马遍天涯”,如李白的“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性格洒脱,不拘形迹。但他们大都为当权者所不容,为世人所不解,所以命运多舛、人生坎坷,如果以人情世规来加以约束,他们岂不是既才华横溢又言行堪称表率,能圆融处世,岂不皆大欢喜?
古代正直的人也多命运曲折、受排挤,因为过于正直的人往往比较坚持原则,在行为方式上也许会显得刻板不近人情,如果以幽默谐趣来规劝他,使他变得活泼些,从而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外圆而内方,平易近人,世人就会喜欢他们。疑善信恶,满腔杀机
【原文】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①也。
【注释】
①满腔杀机:指胸中缺乏平和化育之气。
【评析】
郑板桥说过:“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善念,当听到别人做了善事或有了进步,都会当自己取得成绩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听说别人有了不好的事情,就会想也许是传闻有误或对方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是事实,也希望对方能及时觉悟并改正,这才是与人为善的正确态度,可是有的人却不是这样,当他听说别人有了好事时,或者怀疑其动机如何,或者充满妒忌之心,蓄意贬低、诽谤对方,而当听说对方做了坏事时,则抱着惟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感到无比的快意,这样的人实是卑鄙阴险的小人。
与人为善,这是处世立身之根本。能脱俗便是
奇,不合污便是清
【原文】
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①,处明若晦②,处动若静。
【注释】
①处巧若拙:对于巧妙的事情反以拙笨的方式处理。也可说是不自炫,寓巧于拙的意思。
②处明若晦:虽然位居高明之处,却善自韬晦。
【评析】
人们称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称它是“花中君子”。一个人追求超凡脱俗,志向高远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心灵的超凡脱俗,是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不同流合污,能出污泥而不染就行。
人们在处世中,不要锋芒毕露,要注意讲究藏韬隐晦的策略,越是机巧之事,越要补拙,不可自以为是,处处表现自己的小聪明,这样
做往往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人们不是常说“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吗?越是处在高位,越要行事谨慎,不可张扬、炫耀,成为众矢之的;越是面对动荡的环境,越要镇定自若,随机而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此乃处世之道也。君子尽心利
济,即此便是立命
【原文】
士君子尽心利济①,使海内②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③。
【注释】
①利济:利物济人。
②海内:犹言一国之内。
③立命:为自己的生命建立意义和价值。
【评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是这样回答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经把整个生命奉献给了社会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有人拼命追求享受,拒绝付出,这类人虽生犹死,生命毫无意义。而有的人,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尽力去做有益的事,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生命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这样的人就是死了,也能千古流芳。读史耐讹
字,闲居耐俗汉
【原文】
读史要耐讹字①,正如登山耐仄路②,踏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看花耐恶酒,此方得力。
【注释】
①讹字:错误的字。
②仄路:狭窄倾斜的路。
【评析】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总有些缺陷或遗憾,就是太阳也有黑子,或许正是这些遗憾,才使事物充满趣味和挑战性。就史书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书中难免有讹误,但如果读书时有恒心毅力,就能沉得住气,发现讹误不妨批注在文字旁边,然后纵情进入书中境界,就不会因为书中的错字或断简残篇而败了兴味,有时还能从错误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此就是“耐”。
读书如此,做人亦如此。比如登山遇险,踏雪寻梅时碰到危桥,享受闲情逸致时却遇上世俗之人,兴浓赏花却无好酒,和史书中发现了错讹一样,不免令人扫兴,但是如果学会遇事不苛求,用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不如意,“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讲究一个“耐”字,一切都恬然处之,佳境一样是令人兴味回穷。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
【原文】
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一生息顷①;利荣驰念②,何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③。
【注释】
①一生息顷:休息一会儿。
②利荣驰念:因荣华名利而意念纷驰。
③一登临时:登高而望远之时。
【评析】
声色娱乐诚然给人以短暂的享乐,但它让人心猿意马,沉溺于物欲中难以自拔,反生烦恼。荣华富贵只是如浮云飘过眼前,留下的是纷扰烦杂。与其这样,倒不如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临窗而坐,听清风细语,看云卷云舒,心情静谧平和,此种快乐才是人生中可宝贵的。
有的人一生追求着荣华富贵,为欲求所羁绊,岂不知如果抛却名利之欲求,就能超然尘世之外。当你面对名山大川,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当你登临山顶,极目远眺之际,那时,你才会顿悟人不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返朴归真应该才是人一生的追求。心上无事好快
活,何必情欲乃为乐
【原文】
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①,春花是粉黛②。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
【注释】
①笙歌:乐曲。
②粉黛:妆饰。
【评析】
感官刺激中得到的快乐不是享受,只有当身体健康没病痛,心中舒坦没有忧虑时,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快乐。那时听春天的鸟叫,感觉就像是婉转悠扬的曲子,看到春花满地,便把它当作上天对大地的装饰。快乐不要刻,意去寻求,因为它就在人们心中,只要有一刻空闲,就能享受一刻的欢乐。外在感官的刺激是短暂的,甚至是冒险的,短暂的快乐后面也许是无穷无尽的纷扰,那还不如享受心安理得的快乐罢了。兴来醉倒落
花前,机息忘怀磐石上
【原文】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①;机息②忘怀磐石③上,古今尽属蜉蝣④。
【注释】
①衾枕:枕被。
②机息:一切的心机平息不起。
③磐石:大石。
④蜉蝣:形似蜻蜓
的小虫,生在水边,生后数小时即死。
【评析】
饮酒作乐,醉卧花前,是何等的惬意悠闲啊!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写与友人在山间饮酒之乐,“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范仲淹登上岳阳楼,亦作感叹“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可见在大自然中,任我心自由自在地驰骋;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将天地万物置于空灵之中,看万物都如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样短暂,如黄昏中的彩霞,绚烂一时,夜幕终降。人生苦短,何不在短暂的时空中尽情享受这无尽的乐趣,又何必执迷而不醒悟呢?何不天作被衾地作枕,抛开凡心杂念,享受人生乐趣呢?烦恼之场,何种不有
【原文】
烦恼之场①,何种不有,以法眼②照之,奚啻蝎蹈空花③。
【注释】
①烦恼之场:指世间。
②法眼:佛的五眼之一,能观察一切的真相无妄。
③蝎蹈空花:蝎子爬在虚幻的花上。
【评析】
法眼即佛家认为的五眼之一。佛家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和天眼仅能见事物幻相;而慧眼和法月艮能洞见实相,仅次于佛眼;佛眼即如来之眼,无事不知,无事不见,《诸经要集》曰:“五眼精明,六通遥飚”。《无量寿经》曰:“当眼观察,究竟诸道。”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曰:“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正如佛祖参悟到人有心才有烦恼,无心何来烦恼一样,人世的一切烦恼都像蝎子趴在虚幻的花上,蝎子对虚幻的花能有什么伤害呢?悟透这一点,凡事就用不着太在意得失,烦恼自然就消失了。休去便休去
【原文】
如今休去①便休去,若觅了时了②无时。
【注释】
①休去:停止。
②时了:将一切了尽之时。
【评析】
停止与发展是相对的,想寻求到一个绝对终了的时候很难。所以凡事能够告一段落,就可以主动作罢,不必纠缠于非得一个彻底了结的时候,等侯中已经错过了很多停止的机会,也许在等侯中你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时再想停止已经晚矣。
人总有无尽的欲求,得了时且了,永无满足的索求带给人的只是虚幻的满足,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期盼着事物自动停止下来不现实,所以人要及时选择恰当的时机,当机立断,当止则止。常言道“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不了了之”,讲的也是同样之理。意亦甚适,梦亦同趣
【原文】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拂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藉以卧②。意亦甚适,梦亦同趣。
【注释】
①穷回溪:走尽了回旋曲折的小溪。
②相枕藉以卧:相互为枕而睡卧。
【评析】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深入自然中,寄情于山水,就会忘记凡俗中的种种纷争与心机。所以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有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愿望。徜徉于大自然中,看**清泉,奇石怪木,行云白雾,在天地间吟咏坐卧,其乐融融,似乎自己就成了那灵动花叶,与日月为伴,那种畅心与超脱是任何红尘之人所无法想象的。如果有良朋益友为伴,心意相通,就连做梦都会充满诗情画意。业净六根成慧眼
【原文】
业净①六根②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
【注释】
①业净:罪业清净。
②六根:佛家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
【评析】
佛家认为人是有罪孽的,业净是指罪孽清净。六根,佛家称眼、耳、鼻、舌、身、意六者为罪孽之源。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念虑根。慧眼,佛家所说的五眼之一,能看到过去和未来,即“慧眼无限量,甘露灭名称”、“慧眼见真,能度彼度”。业净六根成慧眼,是说当我们迷妄之时,仿佛还在梦中,梦中做了各种罪孽之事;当我们了悟时,就像发现了梦中所见、所听、所嗅、所尝、所触、所想,均为虚妄,皆是幻心所生。所以罪孽清静,六根便成慧眼,便能观照过去和未来;看透了世俗红尘,也就如同住在茅草庵中修行一样了。犬吠鸡
鸣,恍似云中世界【原文】
茅帘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①;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