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以诚待人,以心交友,才能海阔天空,处处随缘无碍。
凡事韬晦,抑且益人
【原文】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凡事韬晦①,不独益己,抑且益人;凡事表暴②,不独损人,抑且损己。
【注释】
①韬(tāo)晦:隐藏,不显露。
②表暴:暴露,好表现。
【评析】
宽容待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二,用来约束自己的例律条规不要去要求别人。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
【原文】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要愈隆。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①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
①效:报效,服务。
【评析】
人生的辩证法,有时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水满则溢,日盈则亏。于是功成身退,见好就收,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退得适时胜过进得荣耀,只可惜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文】
从师延①名士,鲜垂教之实益;为徒攀高弟,少受诲之真心。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注释】
①延:邀请。
【评析】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为满足虚荣心而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往往由于太争强
好胜而忘记了求知的真正目的在于充实自身,而并不是为了装饰自己。
死后声名,穷途潦倒
【原文】
死后声名,空誉墓中之骸骨;穷途潦倒,谁怜宫外之蛾眉①。
【注释】
①宫外之蛾眉:皇宫外面的宫女,因年老色衰被逐出宫外。
【评析】
名与实从来就不能得兼。名者无实,实者无名。生前得不到礼遇或提拔,死后才被得到重视。因此,若想求实,自不必斤斤于名,若要求名就必须容忍失去现实欢乐的事实。
与其密面交,与其施新恩
【原文】
与其密面交,不若亲谅友①;与其施新恩,不若还旧债。
【注释】
①谅友:诚实正直的朋友。
【评析】
朋友不可**,交际场面上的朋友也不可过多,否则容易虚情假意,装腔作势。与其花时间对泛泛之交作表面功夫,不如“先择而后交”,对那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做到以诚相待,则可受益匪浅。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忻喜心
【原文】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忻喜①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徒自坏心术耳。恩重难酬,名高难称。
【注释】
①忻喜:指喜悦。忻(xīn),同“欣”。
【评析】
在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遇到名利恩怨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如果像陈公所言,见别人得意时要开心,见人失意时要怜悯,恩情重了要想方设法酬谢,名声高了要思量如何相称。这样的人心系俗事俗念,什么时候才能活出自己?所以,古人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心境的最高层次。
士人所贵,节行为大
【原文】
士人所贵,节行为大。轩冕①失之,有时而复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注释】
①轩:大夫以上的贵族所乘的车子。冕(miǎn):大夫以上贵族戴的礼帽。
【评析】
节行操守比金钱地位更可
贵。
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贵闲
【原文】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贵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①。
【注释】
①刻:刻薄。
【评析】
反求诸己,三省吾身,是一个君子修身养性的好习惯。静心思过,才能不骄不躁、不浮不虚,逐步完善自己。
高明性多疏脱,狷介苦苦迂拘
【原文】
高明性多疏脱,须学精严;狷介①常苦迂拘②,当思圆转。
【注释】
①狷(juàn)介:正直孤傲。
②迂拘:迂腐而不知变通。
【评析】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最清楚的有时却不是他自己。就像平时没有人会去直视太阳,只有当日蚀出现的时候,人人才都争相去看。因此,要想尽可能完善自己,就必须充分了解自己。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锻来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履过①。
【注释】
①薄冰履过:《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借指经过极其危险的境地。
【评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着缺失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两种行为动机。前者因缺失产生动机,没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多方磨炼,怎可立揭天掀地的大功呢?后者则因丰富而需要刺激,于是有钱人偏爱体验无钱的艰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结伴去打工,也是如此。
能轻富贵,能重名义
【原文】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①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注释】
①芥蒂:细小的堵塞物,比喻心中的不快或嫌隙。
【评析】
世间芸芸众生,都在名利场中追逐,生命在名利富贵的争斗中消耗殆尽,能不为名利所困的又有几个?况且脱得名利一时容易,脱开一世却很难。关键还在于心,心中杂念多,六根未净,就永远无法脱俗。
纷扰固溺志之场,故学者当栖心玄默
【原文】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①之地,故学者当栖心玄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②。
【注释】
①槁(gǎo)心:使心灵干枯。
②圆机:不为外物所牵挂。
【评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纷扰之地既可溺志又可增志,枯寂之地既可栖心又可槁心。关键是看如何稳定心性,并选择环境来为心性的培养服务。实际上,只要你潜心修学,即便是在繁华的闹市也心无旁物。
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原文】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①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体。
【注释】
①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评析】
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知道了自己的过失在哪里,就不可留牵挂犹豫之心,要彻底地抛弃昨日之非,谨防日后再犯才是聪明人。当然,对于今天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不可过于执著,否则就会加重欲望,痴迷不舍,走向事物的反面。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
【原文】
市①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②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有一念之犯鬼神之忌,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注释】
①市:交易。
②敦:加厚,加深。
【评析】
从小节着眼,的确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可养“性”是要养出独立的人格,倘若为避免得罪他人不露锋芒、谨小慎微,追求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反而失去了人的本真。试想,谁人能保证没有一念、一言、一事的疏忽?此言过于保守了。
天地俱不醒,落得昏沉醉梦
【原文】
天地俱不醒,落得昏沉醉梦;洪濛率是客,枉寻寥廓主人。老成人必典必则①,半步可规;气闷人不吐不茹②,一时难对。重友者,交时极难,看得难,以故转重;轻友者,交时极易,看得易,以故转轻。
【注释】
①必典必则:严格按规矩原则办事。
②不吐不茹:说话言语含混不清。
【评析】
了解人方可交人。懂得老实人轻易不破规矩,就不要故意为难他,气闷人不善言语,不要责怪他。对待重感情的人和轻感情的人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去交流,否则,要么辜负了别人,要么伤害了自己,都是不妥。
辩不如讷,动不如静
【原文】
辩不如讷①,语不如默,动不如静,忙不如闲。
【注释】
①讷(nè):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评析】
对年老气衰的老人适用,对于年轻人,怎可这么没有朝气?太静无生气,太动则不踏实,倘若做到静如**,动如脱兔,动静适时,则为最佳。
烈士不馁正气,清士不寒青史
【原文】
烈士不馁①正气,以饱其腹;清士不寒青史,以暖其躬;义士不死天君②,以生其骸。总之手悬胸中之日月,以任世上之风波。
【注释】
①馁(něi):气馁胆怯,失去勇气。
②天君:过去以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因此称为天君。
【评析】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胸中有浩然之正气,才可以万物灵长的身份为骄傲的资本。
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闲人
【原文】
孟郊①有句云: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闲人。于邺②云: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又云:如逢幽隐处,似遇独醒人。王维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然③云: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每一吟讽,逸思翩翩。
【注释】
①孟郊:唐诗人,与韩愈齐名。
②于邺:唐诗人,工于律诗。
③皎然:字清昼,唐著名诗僧。
【评析】
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古今的共鸣,心灵的碰撞交汇,便是最高境界。
会心处,自有濠濮间想
【原文】
会心处,自有濠濮①间想,然可亲人鱼鸟;偃卧②时,便是羲皇上人③,何必秋月凉风。
【注释】
①偃(yàn)卧:安闲地躺着。偃,安闲的样子。
②羲皇上人: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认为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称隐士为羲皇上人。
【评析】
心内闲逸,身处闹市,亦有临渊窥鱼之快乐,吟风弄月之怡悦。
一轩明月,十里青山
【原文】
一轩明月,花影参差①,席地便宜②小酌;十里青
山,鸟声断续,寻春几度长吟。
【注释】
①参差:不齐整。
②便(biàn)宜:方便。
【评析】
院中月色溶溶,一人独坐小饮,闲看花影参差,耳听深山鸟鸣此寻常人间景并不少见,而悠然自在之心几人能有。
沙林竹色,携幽人杖藜散步
【原文】
沙村竹色,明月如霜,携幽人①杖藜②散步;石屋松阴,白云似雪,对孤鹤扫榻高眠。
【注释】
①幽人:隐士。
②杖藜(lí):拄着藜茎做的杖而行。
【评析】
炎炎夏日,昼伏夜出。白日,松阳滴翠,白云似雾;夜晚,竹影婆娑,明月如霜。顺应自然之气,感受别样趣味,有夏日而无暑热。现代人早出晚归,整天关在空调房里,虽无暑热亦无暑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