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44章

第44章(2 / 2)

明万钅堂撰。钅堂字仕鸣,进贤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李默传》。是编凡奏议十卷,分顺天、南京、南台、勘夷、北兵、吏部、辞谢、称贺八集,文集四卷,诗词三卷。每集冠以《自序》,而其文一字不易,盖其后人印行之时,分冠每集之首,而忘其合而编之,遂致复出也。史载,钅堂为南京都御史时,以星变上言八事,除名,颇著丰采。后为严嵩汲引,起为副都御史,征湖广蜡尔山蛮,剿抚失宜,暂平复叛,委罪於偏裨以解。及居吏部,委曲以顺嵩,反为赵文华斥挤罢官,则是集所载奏议,未必尽为可据,诗文则更其馀事矣。

△《南原集》七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韦撰。韦字钦佩,上元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明史文苑传》,附见《顾璘传》中。韦与璘及朱应登、陈沂相友善,时有朱、顾、陈、王之目。朱、顾皆羽翼北地,共立坛墠。而韦与陈沂独心惩剿袭之非,颇欲自出手眼,《阁试春阴》一篇,当时至谓有神助,然所作多尚秾丽,亦未能突过李、何。是编璘所选定,凡诗三卷,文四卷,前有璘所作《小传》,一篇。

△《西樵遗稿》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献夫撰。献夫有《周易传义约说》,已著录。是集名曰《西樵》,以早年读书西樵山也。献夫缘议礼骤贵,故开卷即冠所上《大礼疏》,《明史》本传,谓其: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入阁之初,攻者四起,故集中多引疾求退之章,无所谓嘉言硕画云。

△《行远集、行远外集》(皆无卷数,内府藏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录》,已著录。其文集、续集,刻於嘉靖中。此集,则崇祯庚午,其曾孙休宁县知县起龙所编。前有起龙《述言》一篇,称深随地著述,散见四方者,邈不可购,所镌正、续集,一百五十卷有奇,十不得五,迄今模糊散佚,又十之二三,起龙眷怀先泽,多方搜购,见辄笔之,又积至二十馀卷,以次校编;又称附以年谱,重开生面云云。今考此本所载,皆《文裕集》所已收,盖其时,旧刻散佚,因掇拾所存,重刻此版,故称搜购,实则非续获於正、续二集之外也;所称年谱,今亦不存,或装辑偶漏,或岁久版又佚缺欤。

△《雪窗诗》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吴爰撰。爰字翼夫,上海人。本姓陆、以父赘於吴。故冒其姓。本名瑗,后去玉旁名爰,则不知其何故也。是集为其门人高介所编,浅弱殊甚,如《谢定翁招联句》诗云:“旧雨不来新雨至,绣衣宁岂布衣嫌。”“宁岂”二字,殆不成语,又附载其里人张衎评语,如朱隐翁《易斋诗》曰:“庖犠王天下,龙马负河图,夏禹治水成,元龟呈洛书。”即密点其旁,批於句下曰:味易之深,有此等语。通集大抵此类,殆故相侮弄耶。

△《霞城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程诰撰。诰字自邑,歙县人。生平好游,所至山川都邑,辄纪以诗。卷帙虽多,亦瑕瑜互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诰诗气格专学空同,第才情稍钝,色泽未鲜,五言庶称具体耳。”其论当矣。

△《类稿》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涂几撰。几字守约,又字孟规,宜黄人。以隐居著述称。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几尝撰时事策十九篇,上言孝庙,大言不怍,盖非安於遯世者云云。”今观其集,亦不甚讲经世之学也。

△《士斋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女子邹赛贞撰。赛贞,当涂人,赠监察御史谦之女,翰林院编修濮韶之母也。当时称为女士,故自号曰士斋。是集凡诗二卷,杂文一卷,其婿大学士费宏为之序。考明弘治中,有御史**,谪官萧山令,以私憾害何舜宾。其子竞,结客复仇,殴鲁几死。遣官

鞫实,竞与鲁皆抵罪,见於《明史孝义传》。今以赛贞所作,其父谦行状证之,则赛贞即鲁之妹也。

△《丹岩集》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黄云撰。云字应龙,丹岩其别号也,昆山人。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是集凡诗四卷,文六卷,其门人巡按御史高安朱实昌所编,中多与沈周、文徵明诸人,往来题咏之作。

△《东壁遗稿》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蒋焘撰。焘字仰仁,长洲人,徐有贞之外孙也。九岁能究经史百家言,十一岁补郡学生,十七岁而卒。祝允明为作遗文《后序》,载其死为《丹台记》,事甚怪。焘外舅程遵为作《墓志》、《墓碣》、《集序》,乃无一语及之。允明故好奇,所作野记、志怪诸书,朱孟震《河上楮谈》称其百无一信,则所述焘事,殆影附李贺小传为之,未必有据矣。是编乃焘没之后,遵所编次,凡论十五篇,策五篇,表四篇,皆其揣摩科举之文,大抵才气溢发,有苏氏父子遗意,而神锋太隽,义蕴未深,则天限其年,学问未足副之也。遵《序》称焘在时,尝

题其文曰:《东壁录》,故因其志,题曰《东壁遗稿》云。

△《寻乐堂集》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烈撰。烈字正邦,乐安人,寻乐其别号也。成化弘治间诸生,是集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江府经历、素节所撰《行实》一篇,载其论文、论经史之语,盖志大而学则未广者也。

△《康谷子集》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明刘养微撰。养微字敬伯,广济人。是集前三卷为乐府及诗,四卷则其《说铃》及《自谱》四则,其诗宗李梦阳,而才力薄弱,颇窘於边幅。其《说铃》内极推梦阳,谓古色过於子美,未免为偏好之言;五卷以下附其弟养言诗文,及其远祖天行、文焕等传。又附刘秉鉁《石浪诗钞》,刘醇骏《盟鸥集》,刘鹍化《味闲轩遗稿》数种,皆寥寥数篇,姑备刘氏一家之书而已。

△《句曲纪游诗》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朱凯撰。凯字尧民,长洲人,与同里朱存理齐名,称为“二朱先生”。所著有《尧民集》,久已散佚,故朱彝尊《明诗综》不载其诗,但附其名於存理之下。且云有《句曲纪游》一卷,亦不传。此本乃马裕家所藏,末有马人伯《跋》,谓崇祯己巳仲秋,摹录成、弘诸先哲诗,因凯度先生谈及,借得此本,抄於双橘斋中,云云。则明末,尚有传本,彝尊偶未见耳。编中古体八首,近体十七首,乃正德丁卯三月十三日凯与东阳沈用之、沈宜永兄弟,同游三茅山而作,前有凯《自序》,末有凯友吴奕《跋》。

△《谦光堂诗集》八卷(两广总督采进本)

明文城王朱弥钳撰。弥钳号秋江翁,唐庄王芝阯次子。初封文城王,后以子宇温嗣封唐王,弥钳亦追封唐王,谥曰恭。《明史》附见《唐王桱传》,称其有学行,孝友笃至。是集诸体诗凡八卷,而赋物居其大半,“咏梅”一韵,至百首。颇见才气,而骨格尚未成就,集为正德戊寅弥钳所自编,卷首有嘉靖辛丑思诚子《序》,“思诚子”即宇温自号也,亲藩尊贵,笔札例不署名。然子序父集,则又不当拘此格,此亦於礼未协者矣。

△《省愆稿》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魁撰。魁字焕吾,泰和人。正德丁卯举人,官至工部员外郎。嘉靖初,疏谏雷坛工作太急,忤旨廷杖,与杨爵、周怡同,长系镇抚司狱。久之,释归而卒。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有《晴川集》、《仁恩录》,今皆不传。此编乃其诗集,其六世族孙承琦所编,与黄淮《省愆集》同名,盖亦狱中作也。魁少从王守仁游,讲良知之学,登朝以气节著,吟咏非所注意,大抵皆一时遣兴之作而已。

△《禺山文集》一卷、《诗集》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含撰。含字愈光,永昌卫人,正德丁卯举人。其学出于李梦阳,又与杨慎最契,故诗文皆慎所评定。慎《序》有曰:“张子自少不喜为时文举子语,见宋人厌弃之犹腻也。其为文必弓、左,字必苍、雅。其推挹甚至,然其病正坐于此,故襞积字句,而乏熔铸运化之功。明人别有雕镂堆砌一派,含其先声欤。盖慎在云南,无可共语。得一好奇之士,遂为空谷足音,不觉誉之过当。且慎名既重,闻者咸推波助澜,而赝古之文,又足以駴俗目,含遂盛为文士所称,实则涂饰之学,与其师同一病源,各现变证也。

△《泾野集》三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吕柟撰。柟有《周易说翼》已著录。其集初刻於西安,既而佚阙,其门人徐绅、吴遵、陶钦,重为删补编次,刻於真定。此本即真定刻也。柟之学,出薛敬之,敬之之学,出於薛瑄,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然颇刻意於字句,好以诘屈奥涩为高古,往往离奇不常,掩抑不尽,貌似周、秦间子书,其亦渐渍於空同之说者欤。

△《矫亭存稿》十八卷、《续稿》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方鹏撰。鹏有《续观感录》,已著录。是集诗文多

应酬之作,所载笔记,亦无所发明。

△《韩五泉诗集》四卷、《附录》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韩邦靖撰。邦靖有《朝邑县志》,已著录。是集乃其兄邦奇所编,以“志”、“传”二卷,附录於后。邦靖兄弟,负重名,时有“关中二韩”之目。而诗则不出当日之风气。王九思云:“五泉子七言绝句诗,绝类少陵,古歌词浸淫唐初,逼汉、魏矣。”标榜之词,未免溢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五泉心摹手追,乃在大复,比於西原、南泠不足,方之孟有渥、李嵩渚似胜一筹。”斯为平允之论矣。

△《鸟鼠山人集》二十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胡缵宗撰。缵宗有《安庆府志》,已著录。是编凡《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后集》二卷。其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无娬媚之态,是其所长,多粗厉之音,是其所短。

△《拟涯翁拟古乐府》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缵宗游李东阳之门,乃取《东阳古乐府》二卷,以次属和,立题指事,率由“东阳”之旧,亦间有所釐正。凡一百八首,太康张光孝为之评,而其弟统宗为之注。

△《拟汉乐府》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一名《舆上集》,以其多成之舆上也。汉乐府多声词合写,不能复辨,沈约《宋书》言之甚明。缵宗乃揣摩题意为之,殊类於刻舟求剑,况唐人歌诗之法,宋人不传,惟《小秦王》一调,勉强歌之,尚须杂以虚声,乃能入律。宋人歌词之法,元人亦不传。《白石道人歌曲》自度诸腔,所注节拍,今皆不省为何等事矣。缵宗乃於千年以外,求汉乐府之音节,不愈难而愈远乎?

△《邃谷集》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戴冠撰。案:明有两戴冠,其一长洲人,有《礼记集说辨疑》,已著录;此戴冠,字仲鹖,信阳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或混为一人,非也。冠受业於乡人何景明,诗亦似之。然景明诗虽风姿俊逸,而酝酿犹深。冠才学皆逊於师,而徒守其格调,殆所谓时女步春,终伤婉弱者矣。

△《少岷拾存稿》四卷、附《司徒大事记》一卷(两广总督采进本)

明曾玙撰。玙字东玉,泸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建昌府知府。宸濠之叛,玙率属引兵从王守仁破贼,收复南康。集中有《平江凯歌》,即记是事也。玙号少岷山人,其集本曰《少岷存稿》。此本乃隆庆辛未南京工部主事章懋所选定,故曰“拾存”。后载《司徒大事纪》一卷,自“裁冗食”至“重漕政”凡十条,皆陈当世时务,题曰:户部江西司郎中臣曾玙修,盖奏进之书,附刻集末者也。

△《毛襄懋集》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毛伯温撰。伯温有《奏议》,已著录。此本凡诗十卷,文八卷。文格颇疏畅,诗则所造不深,词多浅易,盖伯温北拒蒙古,南服安南,以功名自见於世,文章非所专营。童承钦《序》称:“正德间,李、何首倡,《雅》、《颂》复振,嗣响有唐,伯温亦其一”。乃自尊其师之词,非公论也。

△《东塘诗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毛伯温撰。是集为伯温所自编,后并入全集,此乃其初出别行之本。

△《欧阳恭简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欧阳铎撰。铎字崇道,泰和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谥恭简。

事迹具《明史》本传。史称铎清介自持,内行修饬,尝知延平,毁淫祠百十所,以其材葺学宫坛庙。今考集中《延平改建山川坛记》,具载其事,与史相符。集中又有《上严嵩书》,然只叙述荣遇,而无一字及其相业,犹异於称功颂德之流。

其文娟秀自喜,而边幅颇狭,诗多近体,又逊於文。

△《东畬集》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钱琦撰。琦有《钱子测语》,已著录。是集为其子蘥、蓘等所编。

其文如《申请设县事宜》以及《论御寇》、《劝捕蝗》诸作,皆能留心世务,诗则气味和粹,而警策者稀。陆师道称其七言绝句云:“江北滁南数日程,萧萧落木送秋声;夕阳满地鸟飞绝,人在乱山堆里行。”颇亦潇洒有致。然集中似此者,正不多覯也。

△《峰溪集》五卷、《外集》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孙玺撰。玺字朝信,平湖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是集乃其子、刑部尚书植所编。玺先世居松江之华亭,南有九峰,东有盛溪,自号曰峰溪道人,并以名集。卷一至卷四为诗,多往来滇、晋道中游览之作;卷五为文,不过试策、书启之类;外集则其任扬州时,所颁条令也。

△《棠陵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方豪撰。豪有《断碑集》,已著录。是集前六卷为文,后二卷为诗。豪与郑善夫友善,集中有《祭郑继之文》,叙交情极为笃挚,而诗则不及善夫远甚。

△《锺筠

溪家藏集》三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锺芳撰。芳有《春秋集要》,已著录。《琼州府志》载,芳诗文集二十卷。

此集,文二十四卷,诗六卷,与《志》不符。盖《志》误“三”为“二”也。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为《读书札记》。第二十二卷为《皇极经世图续》,所推起宋神宗,迄明嘉靖。第二十三卷为《杂著》。第二十四卷为《夷情要览》,盖皆各自为书者,附编於文集中云。

△《丁吏部文选》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丁奉撰。奉字献之,常熟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此集则宣城梅守箕合二稿选辑者也。凡诗四卷,文四卷,而诗末附以史赞,文末又附诗三首,体例颇为丛脞。诗文皆未成家,史论二卷,亦大半陈因之语。

△《渔石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唐龙撰。龙有《易经大旨》,已著录。龙敭历中外,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淮阳上集》,陕西提学佥事王维贤为合而刻之,以成此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於五言,然集中自朱彝尊《诗话》所摘数联以外,亦复罕逢佳句矣。

△《涂水集》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寇天叙撰。天叙字子惇,榆次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凡诗文三卷,巡抚陕西时奏疏五卷。天叙为应天府丞时,值武宗南征宸濠,力抗权倖,以风节著,后巡抚甘肃,又屡以战功显,词采则非所擅长,故郭玺《序》亦称:其平日未尝肆志於文章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