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哥,黑颈鹤是不是不适应这里的环境?”
“我查了一下,黑颈鹤迁徙时要飞3000多公里,这只小家伙该不会是累坏了吧?”
“卧槽,叶哥快联系李队!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叶辰也注意到了黑颈鹤的异常状态,严肃说道:“没错,这只黑颈鹤看起来确实很疲惫,可能是长途跋涉消耗了太多体力。”
叶辰静静观察着这只疲惫的黑颈鹤,心中既兴奋又担忧。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迁徙的候鸟,而居然能在踩点的第二天偶遇黑颈鹤,真是太幸运了。
他的思绪飞快转动,回想起王教授发给他的《候鸟迁徙生态学》,书中详细描述了候鸟的群居本性,以及它们在迁徙过程中的行为模式。
叶辰清晰地记得,书中提到,提前迁徙的个体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族群。
“按照理论,它应该会在附近水域停留,等待或寻找其他同类。”叶辰在心里分析,“这可能是一个追踪整个迁徙群体的绝佳机会。”
如果能追踪这只黑颈鹤,也许真的能找到整个迁徙的族群。
那不仅仅是摄影上的重大突破,更可能为鸟类迁徙研究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但很快,他就想到了实际的困难:“怎么才能在不惊扰它的情况下进行追踪呢……”
叶辰皱起了眉头,回忆起在野外考察中常用的几种追踪方法,却发现每一种都不适用于眼下情况。
安装脚环需要捕捉,追踪器需要近距离接触——任何贸然行动都可能惊走这只疲惫的黑颈鹤。
阳光渐盛,水面泛起粼粼波光。黑颈鹤轻啄羽毛,动作优雅从容。
叶辰知道,这种珍稀鸟类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任何轻微的干扰都可能导致它直接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