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伯,我听您的。”
杨东沉默一瞬,然后缓缓点头。
肖家已经做到这种地步,自已总不能不识抬举,若是继续端着,未免有些过分了。
肖家能做到这种地步,尤其是肖建国能如此表态,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对于三伯肖建民和老书记之间的矛盾,最开始属于政治矛盾,从而影响了个人感情,甚至发展成为生死大仇。
若你说谁对谁错,杨东必须公平的说一句,老书记错了,至少是老书记的儿子错了。
在竞争的关键节骨眼上面,你绑架人家的女儿,实在是过分。
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前因后果是什么,都是过分之举,已经突破了底线。
但是杨东很难理解,老书记儿子做了这样的事,老书记竟然还能如愿的成功?上面竟然没管这件事?
杨东看向肖建国,想问清楚这件事,但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要节外生枝了,继续问下去,啥都得疯了(封)。
此事,到此为止,不再讨论了。
爱因为啥因为啥,反正都是以前的陈年往事,跟自已无关。
继续讨论下去,书都没了。
“小东,跟我说说你在庆和县这几年的成绩吧。”
肖建国缓缓开口,主动问起杨东的工作。
对于这个二叔的孙子,他还是爱屋及乌的。
按理来说,他这种地位,是不会主动去了解一个小县城的发展。
但若是这个县城,是自已家族的子弟所任职,那情况自然不同了。
肖家的三代子弟里面,也有在各省各地任职的,他都要尽数掌握。
只有尽数掌握,才不至于发生意外。
包括肖家子弟都和当地的哪些干部合得来啊?以及与哪些干部合不来,甚至针尖对麦芒,互相较劲的,他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
现在轮到杨东了,他也同样不例外。
甚至为了了解杨东的事情,他前几天不惜动用自已的力量,刻意去庆和县了解,实地走访,问了非常清楚。
因此杨东最好实话实说,如果有撒谎的地方,他可是会纠正的。
“庆和县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主要体现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杨东像个复读机一样,把庆和县的发展,又汇报了一遍。
只不过,之前汇报的对象是老书记。
现在对象变成了肖家大伯。
肖建国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目前为止,杨东汇报的东西,都跟他派人实地打听的信息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夸张的地方,甚至有些环节还保守了。
“也就是说,庆和县2010年度,GDP比以往高了近乎两倍?达到了40亿以上?”
肖建国刻意问道。
“是的。”
杨东点头,这是自已引以为傲的成绩之一。
经过一年半,小两年的改变和发展,庆和县的GDP终于是发展了一个大台阶。
GDP高了,意味着就业岗位多了,就业岗位多了,意味着经济活力出现了,老百姓兜里有钱了。
经济问题,都是一环套一环的东西。
一个发展,相互之间都会产生作用。
如果没有产生作用,只能说明你的方向不对,以及你的衔接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