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死亡螺旋 > 16

16(2 / 2)

“啊,是这样啊……”这位饱经风霜的中年帮佣不仅没了戒备,甚至露出笑容,“现在就我一个人,都快忙不过来了!我一个人要照顾他们四十多个人呢,我都好长时间没休息过了,身子都快累垮了。要是你妻子肯来帮忙,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请她尽快过来吧!”皮肤黝黑的她咧开嘴,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

“山本主任说社长出差去了,录不录用我要等社长回来之后决定。我总不能让老婆一个人来这儿干活吧……”

“你也想在这儿干活吗?”

“是啊,夫妻俩一起干。”

“社长说是出差,其实是去打高尔夫球了。后天应该会回来。”

“山本主任说,他去热海附近的函南了,话说函南那儿有高尔夫球场吗?”

“好像有,不然他怎么能去那儿打球呢?嗨,我们这种粗人,跟那种富人运动也没啥缘分。”

“您说的是啊。”

眼前的这位帮佣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太大,巴不得能多个人手帮忙。然而矢田部关心的并不是这些——他的注意力都被眼前的搅拌车吸引走了。他费了好大劲才抑制住内心的激动。

“现在宿舍里有人吗?”他抬头看了看窗户问道。

“没人,还在工地干活呢。”

太好了,这样就能放心大胆地向她打听搅拌车的事情了。他骗现场主任说自己能够熟练操纵搅拌车,要是当着其他工人的面问一些只有门外汉才会问的问题,定会被人怀疑。麻烦的是,他也不知道这位帮佣对搅拌车有多少了解。

“对了,我向您打听件事儿,这辆搅拌车没人用吗?”

“已经在这儿停了三四天了,好像是出故障了。”帮佣在矢田部的影响下,也朝搅拌车看去。

“故障?就没人修吗?”

“我们这儿没人会修,就没把它送回去,直接丢在这儿了。”

“送回去?送去哪儿啊?”矢田部问道。

“混凝土工厂啊。”

“哦,原来这辆车不是中桥组的车啊……”

“当然啦,搅拌卡车都是混凝土厂的,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都是向他们借的。所以车子出了故障,就要送回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去,可是这辆车就一直放在这儿没人管。”

“那个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在哪儿啊?”

“总公司好像在岐阜市吧,分工厂还挺多的,各处都有。中桥组一共借了三辆车,除了这辆还有两辆,都是从梅泽的工厂借的。”

“梅泽?”

“往西北边走三十公里就到了,工厂在梅泽川旁边,位置挺偏的。”

“那他们生产混凝土时用的沙子啊石子什么的,应该就是从那附近搞来的吧?”

“是啊。”

“哦……原来如此……”

矢田部热血沸腾。他感觉自己追寻已久的东西近在眼前。不仅如此,还能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搅拌车的结构,确认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推测一致。

矢田部又上下打量了一番黄色的巨型搅拌车。

“您说人能不能从漏斗口钻进那大筒里面啊?”

“天知道……反正我没见人钻进去过……”

“是吗……”矢田部没有多加追问。

“这辆车究竟出了什么故障啊?放在这儿多浪费啊。”他扫视着搅拌车说道。

“我也不清楚……”

“哎呀,一不注意,聊了这么久,百忙之中真是打扰了。”

“你赶紧叫你妻子过来吧,这活两个人一块儿干就轻松多了。”

“我会的,太谢谢您了。”

帮佣用炽热的视线目送着矢田部离开台地。

矢田部按原路返回,不过他这回没有去工地,而是去了远山背后的巴士车站。

巴士朝惠那镇驶去,半道上又路过了惠那峡谷。在开过东云桥之前,矢田部又看见了笠置大坝的水力发电站。刚才停在站边的两辆搅拌车没了踪影。巨大的大坝在左侧窗边缓缓移动。他在惠那站下了车,立刻走去出租车上车点。

他走到最前面一辆出租车旁,隔着车窗对司机说道:“麻烦去梅泽。”

司机回过头来——没想到他正是刚才载着矢田部前往笠置山坡工地的那个司机。

“哎呀,真巧!”

“您在工地的事儿办完了吗?”司机一边发动汽车一边问道。坐在后座的矢田部发现司机的嘴唇很薄——薄嘴唇的人多饶舌。

“嗯,办完了。听说梅泽有个混凝土工厂是吧?”

“没错。”

“那就开去那儿吧。”

“好,客人您是搞建筑的吗?”

“算是吧。”

“搞建筑好像很能赚啊……”

“哪里哪里。”

“刚才您不是去笠置山坡的工地了吗?那个工程是中桥组承包的,他们原本是个小公司,最近才发展成大建筑公司的呀,搞建筑不赚钱,哪能发展得那么快呀。”

看来中桥组的传闻已经传开了。

“是吗?”

“建筑工程的活虽然粗,可赚的钱也多啊。”

“我们公司可没那么能干,最近日子也不好过……哎呀,这条路跟刚才的不太一样啊?”

“翻过笠置山坡,朝白川走,这是西边的一条路。到前面路就宽了。”

这也是条县道。出租车在群山中行驶。

“去梅泽町的路在山里,看不见什么景色,您要是觉得无聊,我就给您唱首惠那民歌吧?”

“好啊,唱来听听。”

矢田部心情不错,也有了听歌的兴致。

谜题,好像已经解开了。

在鞍马贵船町的红叶庄酒店发现的泽田美代子的尸体,为什么几乎没有出现尸斑?矢田部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他之前就认定,尸体是从远处的遇害现场运到旅馆的。然而,尸体身上却没有出现与死亡时间相应的尸斑。

他虽然已经推测出了防止尸斑出现的方法,但“如何搬运尸体”这个问题还是难住了他。要防止尸体的血液堆积下沉,在运送尸体的过程中,必须让尸体不断翻转。如何一边搬运尸体,一边让尸体翻转?矢田部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一辆混凝土搅拌卡车就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

至少,矢田部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也难怪他的心情会如此愉快。

“惠那有座堰,灯笼照亮河,原本是御岳,木曾的白雪……”

司机一展歌喉。矢田部也没有吝啬赞赏的词句。他的心情真是不错。

然而,这时的矢田部,对搅拌卡车的结构仍旧一无所知……

出租车沿着山路行驶了五十分钟。开到盆地之后,就能见到不少挤作一团的人家。低矮的屋顶中,有那么几栋高楼。屋顶、白色的大楼墙壁、蜿蜒的河面都被夕阳染红了。漫长的夏日终于迎来了黄昏。

“客人,那儿就是混凝土工厂。”司机指着出租车正面的建筑说道。

工厂依山而建,最大的特征就是高耸入云的铁塔。传送带从铁塔中伸出,把混合好的混凝土输送出来。山体被树林所覆盖,只有邻近工厂的那一侧露出了灰色的岩石表面。工厂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河。

开山取石,把大石头弄碎变成小石子。再捞出河里的沙子进行搅拌……当然,光是就地取材是不够用的,工厂肯定会动用卡车从其他地方运些原材料过来。

出租车离工厂越来越近了。传送带下停了一辆黄色的搅拌车。从传送带上掉下的混凝土掉进喇叭状的漏斗里,灌进了搅拌筒中。

工厂员工把矢田部带去了会客室。会客室很小,就在混凝土传送带旁边,感觉地板都在不断震动。

会客室的墙上贴着几张死板的工厂照片,上面都是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在各地的工厂的全景。每张照片都拍到了工厂旁边的山、几座巨大的铁塔和停在铁塔下方的搅拌车。

四十来岁胖胖的男子和一位三十多岁身材高大的男子敲门进了房间。他们都穿着灰色的工作服。胖的那个是所长,戴眼镜的高个男子则是制造课长。矢田部出示了名片,要求与负责人见面。

矢田部与两人闲聊了几句,还夸奖了工厂依山傍水的好环境,这才开口说道:“我今天上门拜访,不是来查案的,只是有事情想请教一下。”

“是有关混凝土制造的事情吗?”

所长圆滚滚的脸上露出落落大方的笑容。他一听矢田部不是来查案的,好像放心了不少,又好像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不过,面对孤身一人从外县来的乡下刑警(而且还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所长并没有起多大戒心。

“不,是有关搅拌卡车的。请问卡车是归混凝土制造公司所有吗?”

“那是搬运混凝土的卡车,每家生产商都有。我们公司大概有二十多辆吧。”所长说道。

“是不是把混凝土倒进那个大圆筒里,让它一边转一边跑,把混凝土送到各个建筑工地去啊?”

“没错,那个筒之所以要不停地旋转,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凝固,并且让砂石和水泥得到充分搅拌。”

“那筒里应该有用来搅拌混凝土的页片吧?会跟筒一起转动的那种。”

“是的,我们管它叫‘扇叶’,用筒前面的马达驱动,筒也会跟着转。”

“马达不转的时候,人能不能进到那个筒里去?”

“能啊,不然就没法打扫筒的内部了。”

“那人要从哪儿进去呢?”

“筒后边有一个灌水泥用的仓斗……”

“仓斗?啊,是不是那个喇叭形状的漏斗?”

“对对,只要把那个漏斗拆下来,人就能钻进去了。”

“啊,那个漏斗是可以拆卸的吗?”

“可以啊,一拆就下来了。”

矢田部还以为人能直接从漏斗口里钻进去。漏斗的直径有一米左右,如果能把漏斗拆下来,人就能更容易地钻进筒里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专业人士管那个漏斗叫“仓斗”。

“我们平时只知道查案,很多涉及到专业知识的事情就搞不清楚了,所以必须得请教各位专家才行。”

“原来是这样啊……刑警也不好当啊。”所长表示同情,可他的表情仿佛在说:无知的刑警真是可怜。

“这次您要查的案子跟搅拌卡车有关吗?”一直听所长和刑警对话的制造课长扶了扶眼镜,插嘴问道。

“这次倒不是在查案,只是想多了解些常识罢了。”

矢田部回答道。眼镜后,一双细长的眼睛犀利异常。看来这样的答案无法令他满意。矢田部心想,决不能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意图。

他忽然想起了警视厅编写的《图解・搜查必备资料》来。这本书上有国内外各种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家具、器皿、交通工具的叫法和图解。

矢田部就用这本书当挡箭牌了。他说,这次他们署要编一本自己的《图解・搜查必备资料》,要参考一线调查人员的意见。以前的图解上只有普通的轿车和卡车,没有水泥搅拌车。现在科技进步了,新机器越来越多,书本总是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所以署里想补充一下新知识,其中自然也包括搅拌卡车的知识。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咨询卡车的生产厂商,只是他今天正好路过这里,一时兴起,就打听起搅拌卡车的构造来了。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啊……”

略显神经质的课长比所长的反应更明显,他相信了矢田部的说辞,这才放下心来,看来对方真的不是来查案的。

“搅拌卡车生产商会给我们提供产品目录,里面有车的内部构造的图解,我叫人拿来给您看看吧,总比我用嘴解释强。”他吩咐女员工把目录拿来。

而胖胖的所长也松了口气:“那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便离开了会客室。

产品目录里有搅拌卡车的断面图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

“我们公司用的是这种型号的车。”课长指着重达10吨或11.5吨的车型说道。车辆的详细规格如下:

搅拌筒容量8.9m3/最大混合容量4.4m3/搅拌筒安装角度16°/筒长3610mm/搅拌筒最大直径2100mm/仓斗尺寸1000×1000mm/水箱容量200L

搅拌筒容量很大,几乎有9m³。即便两头较小,也能装下五六个人。

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油压泵马达无论低速高速都能保持稳定,保证搅拌筒匀速旋转。牢固耐用,能够长时间运转。

搅拌筒支撑组件硬度高,强韧耐磨,能将搅拌筒对车身的冲击降到最小。排泥装置(滑槽、副滑槽、加长副滑槽)耐磨性高,压平结构让混凝土的流动速度更快,加快倾倒时作业速度。

适宜搅拌的L型扇叶附着的水泥少,搅拌、排除性能佳。

门外响起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下班时间到,工人们回来了。

“图上说搅拌筒的旋转速度是可以调节的是吧?”矢田部向留在会客室里的课长问道。

“是的,可以调节。”

如果要用这种车搬运尸体,必须放慢搅拌筒的旋转速度,否则会在尸体身上留下不自然的痕迹。

筒里装着的不是混凝土,而是水。尸体就浮在水中。产品目录上说,水箱的容量为200L,这些水是用来和沙石进行搅拌的。除去混合物,搅拌筒的容量大概有9m³,只要灌满水,尸体就能在筒里“游泳”了。

搅拌车开到目的地,也就是发现尸体的现场附近之后,凶手再把尸体从筒里搬出来,这时就需要排出筒里的水,用的就是所谓的“排泥装置”。只是排出来的不是混凝土,而是水。那些水可以直接倒进那条坡度很陡的小河里。

搅拌卡车如果在深夜开去红叶庄或附近的人家,马达的噪音和放水的响声肯定会被人听见。所以一系列工作应该都是在远离人家的下游进行的。那里比较偏僻,到了晚上就是一片漆黑,不用担心会被行人看见。

“上面说搅拌筒‘能够长时间运转’,”矢田部向身旁的课长问道,“那搅拌筒在运转的时候,搅拌车能在路上开多久呢?”

假设泽田美代子的遇害现场距离尸体发现现场有一百五十公里距离。根据矢田部的推测,一路上大概需要五个小时,所以他才会问“搅拌筒能连续运转几个小时?”——距离京都鞍马贵船町的红叶庄酒店大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杀人现场,就是刈野温泉。之前他一直很疑惑中桥组为什么要收购温泉尽头的柳月旅馆。但看过搅拌卡车的产品目录之后,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筒里灌的不是普通的凉水,而是热水!

矢田部激动不已,提问的口气也不一样了。然而,戴眼镜的课长却吃吃笑道:“哎呀,开不了几个小时,毕竟筒里还装着混凝土呢,又是搅拌又是旋转的,最多只能跑一个多小时吧。所以距离工地一小时车程的范围内,一定会有一座小型混凝土工厂。”

“那是因为搅拌筒里灌着混凝土的关系吧?”

“是啊,没错。”

矢田部暗自心想,要是筒里装的是热水,肯定能多跑好几个小时。

“这个扇叶的X型是连着的吗?”矢田部看着产品目录里的截面图问道。图上写着“适宜搅拌的L型扇叶”字样。用于搅拌的扇叶,是基于与船只的螺旋桨相同的原理。

“是的。”课长也朝图解看去。

矢田部疑惑了。要是筒里交叉着这样的扇叶,尸体就没法旋转了。尸体碰到旋转的扇叶,肯定会被切断,就像被卷进螺旋桨里一样。

不过,既然筒里装的不是混凝土,那筒里的扇叶是不是就可以拆下来呢?这样一来就不会切到尸体,也不会在尸体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了。

“扇叶没法拆,是直接装在搅拌筒内侧两端的。”

课长迅速回答道。

扇叶的两端用螺丝固定。矢田部还以为,只要拆下螺丝,就能把扇叶拆下来。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再说了,搅拌筒是跟着扇叶转的。扇叶不动,搅拌筒也不会动的。”课长补充道。

搅拌车的原理,让矢田部瞠目结舌。

然而,课长刚才的一席话,又给矢田部留下了一线希望。

“您的意思是,是扇叶推动搅拌筒旋转的是吧?”

“是啊。”

“也就是说扇叶是贴在搅拌筒内壁上的?”

“没错……啊,我明白了。光看这个截面图,您可能会以为扇叶贯穿于搅拌筒里,其实扇叶是装在搅拌筒内壁上的,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看截面图容易误会。”

“那……那也就是说,正因为内壁上装着扇叶,所以筒中形成了空洞,是吧?”矢田部两眼放光。

“是啊,混凝土就灌在那空洞里。”

“课长,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让我见识见识搅拌筒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啊?”

“啊?”

“我想参考参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现在厂里有空余的车吗?”

“有几辆车刚跑完活回来。我不是不给您看,可搅拌筒还没洗过,里头黏着很多混凝土呢,会把您的衣服弄脏的。”

“没关系,我不在乎,只要不给您添麻烦的话……”

“那我让人给您拿套工作服过来,您换身衣服再进去吧,我再让人拿个手电筒过来。”

“真是太麻烦您了……”

“看来刑警也不好当啊……”矢田部的好学精神令课长感动不已。

等待工作服送到的时间里,矢田部又随口问道:“建筑公司有搅拌卡车吗?”

“没有,都是我们混凝土制造厂借给工程现场事务所的。”

“用完的车当天会还回来吗?”矢田部想起中桥组的帮佣说过的话。

“不一定,有当天就还的,也有一借就是好几天的。”

能打听到这些,矢田部已经很满意了。鲁莽提出有关“中桥组”的问题只会惹火上身。

年轻的部下把工作服拿来了。

两枚手电筒的光圈在巨大的空洞中来回扫荡。一支手电是矢田部的,另一支则是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梅泽工厂的制造课长的。搅拌筒里的混凝土还没干透,两人的工作服上沾满了白色的混凝土。

圆筒内是倾斜的,很难站稳。底面、两侧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弯的。不过,里头的空间的确够大。最大直径超过2米。全长3.6米,容量8.9m³,能装下9000L的水。

“这就是扇叶。”

课长用手电照亮了墙上的金属物体。三片连续的螺旋形扇叶贴在墙上。产品目录上的截面图上画出的几个X形物体就是这扇叶。

“油压泵马达驱动扇叶旋转,用来搅拌混凝土。”在空洞的搅拌筒中,课长的声音听起来完全不同,余音绕梁三尺。

在搅拌筒里装上9000L的水,一桶水在扇叶的搅动下泡沫横飞——矢田部想象着这样一幅场景。人在水中搅拌,如轻轻的叶片一样上下左右,翻滚旋转。

身高一米六左右的人,在全长3.6米、最大直径2米以上的容器中翻转,肯定会撞到天花板、内壁和底部。四周可都是坚固的金属啊。

然而,在京都鞍马贵船町的红叶庄酒店发现的泽田美代子的尸体完好无损,没有掉一块皮,也没有一处碰伤。

“如果在筒里灌满水,把猫狗的尸体放进去,再让搅拌筒转起来,尸体会不会碰伤啊?”

矢田部不能用人的尸体打比方,只能说是“猫狗的尸体”。他的声音在空洞内形成异样的回声。

“啊?把猫狗的尸体塞进来?”奇妙的问题让课长摸不着头脑。

“就是个假设嘛。”

“那肯定会碰伤的啊。就好比滚筒洗衣机里的衣服一样,上下左右到处乱碰,一会儿撞到内壁上,一会儿撞到扇叶上,早就粉身碎骨了。”

部长的答案果然如矢田部所料。

矢田部走近搅拌筒尽头,用手电筒照了照固定扇叶的部分。在亲眼看见之前,他还以为只要把螺丝卸下,就能把扇叶拆下来了。原来如此,就像课长说的那样,扇叶是固定住的,不用电锯之类的工具是卸不下来的。

然而,即便能把扇叶卸下来,也很难保证尸体完好无损。毕竟在激烈的水流之中,尸体会与四周的内壁产生激烈碰撞。

假设凶手把尸体装在睡袋里。这样虽然能减少擦伤的几率,但普通的睡袋根本撑不了这么久。矢田部推测车辆需要行驶五个小时。在五个小时的冲撞下,睡袋肯定四分五裂了,尸体的皮肤也会受到损伤,身上穿的衣服肯定也会被水流卷下。

矢田部爬出搅拌筒。仓斗已被拆下。天黑了。他的心好像也被混凝土堵住了一样,灰蒙蒙的。

两人回到事务所,脱下工作服。

年轻的员工端来了两杯热茶。矢田部与课长面对面坐下,喝了几口茶。头顶的电灯发出昏暗的光。

“您究竟在查些什么啊?”课长盯着矢田部问道。刑警提了个奇怪的问题:要是把猫狗的尸体放进筒里会怎么样?难道编写《图解・搜查必备资料》会用到这些信息吗?

矢田部无法道出实情。况且,他还有其他问题要问。

“没什么,我刚才也说了,我这次不是来查案的。只是一看见实物,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假设各种情况,随口问问罢了。”矢田部笑着回答道。

“这样啊。看来干哪行都不容易。”课长好像接受了矢田部的说辞。

“对了,我顺便问一句,”矢田部说道,“您刚才提到建筑公司的搅拌卡车是从混凝土厂借来的是吧?”

“是啊,没错。”

“有没有建筑公司借了车不还的啊?”

“哦,有几辆车借给附近的一个工地了,一直没还回来呢。”

“附近的工地?”

“一家叫‘中桥组’的建筑公司承包了惠那和白川之间的县道拓宽工程。我们借了他们三辆车,可他们一直没还,说是等混凝土浇筑好了再还。”

看来劳工宿舍的帮佣说的是实话。

“要是借给工地的搅拌车出了故障,他们是不是得把车送回来修啊?”矢田部想起,帮佣说那辆搅拌车已经在宿舍门口停了三四天了。

“出了故障当然要送回来,毕竟工地没人会修,不送回来,他们也只能干瞪眼啊。”

矢田部没有提起“中桥组”,以防对方看出自己是在调查和中桥组有关的事情。

“不过如果是小故障,他们也不会立刻送回来的。毕竟在工地干活的都是些粗人,大部分情况下,建筑公司会等水泥全浇筑好了再把车送回来。要是车还没回来,附近又有新的工程开工,我们的车就不够用了……”课长感叹建筑公司的“粗鲁”。毕竟是体力活,粗鲁一些也是在所难免。

“对了,我再跟您打听件事儿行吗?”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贵工厂生产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会用到沙子吧?是不是还会用到碎石子啊?”

“对,最近因为胡乱开采的关系,河里的沙石越来越少了,政府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会从山里开采石块,弄碎了代替河里的沙石。”

“那碎石里有没有一种叫‘五色石’的石头啊?”

“五色石?啊,是辉绿凝灰岩吧?有啊。”课长满不在乎地回答道。

“啊?有吗?”矢田部大吃一惊,身子不由得向前探去。

“工厂北边大概三十公里的山区就有辉绿凝灰岩。我们使用的就是那里开采的碎石,里头就混着辉绿凝灰岩。”

高中老师的回信中提到,金铃湖周边的地层中存在许多辉绿凝灰岩。梅泽以北三十公里——也许那里的地层和金陵湖周边的地层是连着的。

“不好意思,”矢田部激动地问道,“要是工厂里有辉绿凝灰岩的碎石,能不能分我五六颗呀?我那上初中的侄子对矿石特别感兴趣,想要几颗辉绿凝灰岩做标本……”

“没问题。”

课长命令年轻的部下从厂房里拿了几颗碎石过来。部下将石子随手装在塑料袋里。五颗五色石长约为1cm,宽约7mm。四周断面呈锐角,就好像打制石器一般。

矢田部从口袋中掏出名片盒。用棉花包裹的五色石的小石片就放在盒子里。他用手指拿起石子,放在掌心,与那五颗石头进行对比。在房间灯光的照射下,它们时而发出绿光,时而发出红光,就连石子断面的特征都如出一辙。

“这是我侄子捡到的辉绿凝灰岩碎片,他让我照这个样子找。”

课长用指尖抓起小石片,盯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没错,这就是辉绿凝灰岩的小碎片。”

“莫非这是贵工厂使用的碎石?”矢田部从旁注视着课长的神色。

“好像是……其他混凝土工厂也会用碎石代替沙石,但只有我们工厂的碎石里才会有辉绿凝灰岩。”

“太感谢了。”矢田部发自肺腑地说道。

原来掉在味冈鞋子里的五色石,是这家混凝土工厂使用的碎石碎片。

矢田部折回惠那。他没有选择豪华的惠那峡谷的温泉旅馆,而是随便找了家偏僻的小旅馆住下。

十点过后,矢田部往天龙市的山崎课长家打了个电话。

“哦?你在惠那啊?那可真是辛苦你了,查得怎么样?”山崎立刻接了电话。

“还挺顺利的。课长,味冈鞋子里的五色石,是中部混凝土制造公司使用的碎石!那家工厂就在惠那西北部三十公里的地方。我已经确认过了,绝对没错!”矢田部言简意赅地汇报道。

“混凝土工厂里的碎石?”课长的声音里透着惊讶。

“我还从工厂要了些样品,两者完全吻合。”

“那可是一大收获啊,干得好!”

“您先别急着夸我。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没搞清呢。”

很多事情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如果那是混凝土工厂使用的碎石……那把被害者从二俣的飞流阁运到船明大坝的车,是和建筑工地有关的车?”

“这个可能性很大。不仅如此,京都贵船红叶庄酒店发现的女尸,很有可能也是用那类车搬运的。”

“什么?”

“详细情况我明天上午回局里之后再向您汇报,总之我觉得红叶庄酒店不是第一现场,泽田美代子是在刈野温泉遇害的。”

“刈野温泉?刈野温泉离京都远着呢!”

“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吧。我已经大致查出搬运尸体的车了。”

“哦?”

“只是具体的搬运方法还有些疑问……”

在搅拌卡车的搅拌筒里装满水,把尸体塞进去,开动马达。尸体在激烈的水流中不停转动,血液就不会沉积了,所以尸体几乎没有出现尸斑。

泽田美代子的尸体几乎没有出现尸斑。只要使用这一方法,就能解释死亡时间与尸斑的出入。

可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疑问:在搅拌筒的水中不停旋转的尸体,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撞伤的痕迹?尸体在巨大的圆筒中逆流旋转,必然会撞到弧形的金属内壁,以及装在内壁内侧的扇叶。扇叶是无法拆卸的。转动的扇叶必然会碰到尸体。然而,尸体没有撞伤,也没有裂伤。

不解决这个问题,矢田部的推理就称不上完美。然而,他没法在电话里跟山崎课长解释清楚。等明天回到警局再说吧。

“对了课长,能不能麻烦您查两件事?明天早上查也行。”

“什么事?”

“静冈县的热海附近有个叫函南的地方,那里好像有个高尔夫球场……”

“啊,函南啊,我知道,就是三岛东面那一站嘛,在三岛跟热海中间。”

“一个叫中桥泰夫的R县建筑公司社长应该去那儿打高尔夫球了。能不能请您查查是谁请他去的,还有他是不是住在高尔夫球场附近的酒店里。”

山崎赶忙抓起笔记下。矢田部的问题很是突兀,让山崎摸不着头脑。

“我这就去查。”课长愣了一会儿才回答道。

“啊,我之前不是麻烦您派人保护金弥吗?能不能请您查一查金弥和其他艺妓是不是还住在箱根汤本的泷山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