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古代制度之恶:太监、人殉、流放…… > 屠城

屠城(2 / 2)

藏身的地点在一堆烂草间的棺材后头,王秀楚一家缩着身子躲着,身上搭着破草席。可是一抬头就露头,一伸脚就露脚,怎样空间都不够。大白天的,坟地里竟多数是活人。一家人匍匐着不吭声,但附近来了兵,有个兵一举刀,附近立即传来一片惊恐的哭声。

事情就是这样,你能忍住不叫,可你能管得住别人的嘴吗?

清兵来这里是玩杀人游戏,他们杀了一整天,「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视」。所幸,王秀楚一家藏的地方非常隐蔽,终究还是没被找到,得以躲到了夜里。

但是坏消息不断,王秀楚的嫂子也被人劫走了,从此再没回来。

白天杀人,晚上休息,是屠城的特征,黑夜是隐匿者最好的保护。

此时的王秀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搜刮,竟还是有钱的。但很快,他就被敲诈光了。首先是当地的一个汉奸向导,狠狠敲诈了他一笔。那向导通过喊清兵抓人挣钱,既能拿那边的奖赏,也能敲诈这边的钱财。不过奸亦有道,也倒拿钱办事,拿了王秀楚的钱,就引着清兵去别家了。

惊魂未定,王秀楚又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兵发现了,又被敲诈了一笔。王秀楚藏在各处的钱,马上也要见底了。

这个少年兵狠厉好色,还想当着他的面强奸他的妻子。怀孕九个月,也不放过。王秀楚提前用血染了妻子的裤子,就是为了骗敌兵说妻子怀的是死胎,非常晦气,非常可怜,才得以逃过强暴。

少年兵还俘虏了一个少妇,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应该也是为了强奸。小男孩很饿,向母亲要饭,惹得少年兵震怒,提起刀就把他的头砍裂,随后带着少妇和小女孩走了。

靠隐蔽走位和不断贿赂躲过数次劫难的王秀楚,藏身的技巧已然十分高超,可还是被一轮又一轮的搜捕抓住。所幸狡兔三窟,他还藏了银子,每回都因为能拿出钱来而活命。但是,这拨过去,紧接着的下一拨根本就不认上一拨的赦免,同样让人拿钱。拿不出来的,只有死路一条。

装穷,是活下来的技巧之一。

但不能真穷,最后还是要拿钱的,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在屠城中活下来的大多数普通人,往往是因为有人网开一面,但这样的事太少了。晚上,再度走失了的王秀楚的大哥突然回来了,说是白天被人劫去挑柴,完事后居然还给了一千文的劳务费。不仅如此,那个带头的还发了令旗把人放还,以防止他被屠城的兵杀掉。又传说有个姓王的将军,驻所在本坊间的李宅,不仅不杀人,还救人。屠城的命令下达后,不许下属杀害无辜的将领,也往往控制不住局面。自然地,他的属下也跟着大流杀人了,但被他劝止的也有不少。

屠杀进行到了第五天,有传闻说钱财都被搜光了,下一步要洗城。

洗城,就是全部杀光,一个不剩。

这个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但百姓深信不疑。还活着的百姓,有一大半半夜冒死绳缒下城,但是,城墙外头,迎接他们的,却是另一个残酷的地狱。那里不光有清兵,还有结伴行凶的亡命之徒。

这世道,哪还有什么法律?

这天,一个鼠头鹰眼的悍兵发现了王秀楚的妻子,想要强奸。他的妻子不从,那人便发了狠,拿刀背拍打,她皮开肉绽,鲜血染透了衣裳。那人又拽着她的头发拖出去,到大街上,走几步,就用刀背砍几下。好在遇上了一队骑兵,骑兵跟那人说了几句满语,那人就丢下人跟着走了。

何家坟又有人放火。

那里贫户多,住的大多是草房,草房被大火烧到,很快化为灰烬。纵火,就是为了取乐,也是为了逼迫藏在里面的人出来。人果真被逼出来了,在外头等着的兵兴奋起来,一个一个地将他们斩首。

当活人不易,当死人反而简单。

这是王秀楚得出的道理,也是当时的真理。他索性全身涂满臭泥,淋上人血,与堆积如山的尸体躺在一起,生死反未可知。

大哥有令旗,但是没有用,还是得装死,装死的过程中,被人抓住了。王秀楚远远地看见一个兵正在杀大哥,比起王秀楚,大哥很有一股子蛮力,抓着那个兵相持。那个兵拗不过大哥,竟被甩开。大哥撇下人就跑,当兵的去追,双双消失在了街巷。

过了半天,装死的王秀楚跟前突然出现了一个赤身散发的人,几乎没把他吓死。

正是大哥!

可大哥后头还有人!

原来还是被抓住了,既然被抓住,就必须拿钱赎命,大哥身上没钱,糊弄当兵的说弟弟有钱,是来找他要钱的。

当时王秀楚只剩下一锭银子,就全拿出来,献给了清兵。这清兵不满意,嫌太少,觉得受到了侮辱,开始砍大哥。大哥被砍了几刀,躲着跑。接着砍,大哥一边流血一边跑,血喷了一百多步。

当时,王秀楚还有个五岁的儿子,名叫彭儿,十分聪慧乖巧,从来都听话不作声,在坟地里也很乖,没闹过动静。此时,彭儿拉着那个兵的衣服替大伯求饶。那个兵就用彭儿的衣服擦刀,擦完刀,当着彭儿的面,又是一刀,把大哥砍得昏死过去。

他又拽着王秀楚的头发拖拉,让王秀楚给钱。王秀楚说,真没钱了,但是还有两瓮首饰、服饰,藏在洪家宅。

于是去拿瓮,瓮里的首饰和好衣服被那个兵劫掠一空,就留下几件破烂。又看见彭儿脖子下衣服里藏着个银锁,也给拿走了。走的时候,他警告王秀楚说:「我不杀你,自有人杀你!」

据此,王秀楚怀疑,传说中的「洗城」是真的。

尸堆上的邻人请他一起抛弃家人,绳缒出城,他选择了拒绝。不愿意走,是因为这里还有妻子,还有大哥。

他是个苟且、惜命的人,还有很强的大男子主义,对待女人总是双标,譬如指责被强暴的女人为什么不能殉难,而他自己却剃发易服,磕头作揖,不断贿赂敌人,只求能留他一命。但是,我们不能说他活该,不能说他毫无廉耻。

最起码,在大家都确定清兵要洗城的时候,他依然不愿抛弃家人。

有人拿扬州之屠和江阴八十一日对比,说明末的扬州人不能全城殉难,实在是没有骨气。这些人就比屠城者更加冷漠,是为了好看而让别人去死。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扬州之屠里平民表现的,才是绝大多数。

面对屠杀,不屈的是英雄,逃生的是凡人。我们不能把英雄视作平常,把凡人骂成贱骨。

王秀楚把大哥安置好,继续和家里人假冒尸体。他们不能全待在一起,如果那样,一个被发现,等于全都被发现,钱没了,东西也没了,再被发现,家里就没人了。有的在尸堆,有的在粪坑,尸堆已有恶臭,粪坑里的臭汤更是恶心,他们藏在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依然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一个红衣服,黑靴子,带着身穿黄背甲随从的满人将领发现了王秀楚。他的后头还跟着好几个扬州本地人。那个将领告诉他,明天就要封刀了。

封刀,就是不许再屠。也就是说,之前的屠杀,是军令允许的。

这个将领给了他们几件衣服,一锭金子,又问他们几天没吃饭了,带他们去吃了一顿饭。

封刀是真的,但下头的人未必全然执行。还是抢掠,还是杀人。

直至五月初二,情况才算安定。这是因为被夺占的州县安置好了清朝的官吏,已经成了清朝的地方。有清兵举着安民牌巡街,让大家安心,又令各寺院的僧人和百姓收拾尸体。

王秀楚看过焚尸簿,前后共有80余万死者。

五月初四,天才放晴,因为连日下雨,路上的尸体都被泡得发青,胖大恶臭。到处都有烧尸的,一时间城内青雾缭绕,到处是哭泣声,鬼神为之含悲。

直至初五,躲在坑洞、粪坑里的人,才陆陆续续悄悄走出。但白天还是不敢留在家里,天没亮就去坟地躲着。

躲着是对的,官方虽不许杀人了,但因为秩序未定,劫掠从来没停止过。来一拨人,就恐吓着让人拿钱拿粮,不听话的就打,用棍杖打,有打死的。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哪个部分的,不过,想来既然官方禁止再杀,就不会有兵傻到要穿制服办事。

王秀楚的大哥身受重伤,头也被砍坏了。王秀楚为他剪了头发,洗了澡,烧灰止血。他把二哥、小弟的死讯告诉大哥,大哥不能说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大哥的伤势太重,终于没有挨过去,死在了重见天日的第二天。

王秀楚说不出话来,唯有同这世上万千失去亲人的人一样,对着哥哥的尸体长声哭泣。

短短几日,一家八口,只剩三人,其他家庭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扬州的这十日,是恐怖炼狱般的十日。事后,王秀楚把这永生难忘的经历记了下来。相信当时还有不少文人的记录,但是都没能传下来。

亲历记写出后,应当流传过相当一段时间,不仅在南明有刊印,日本有刊印,清朝内部也有流传。譬如清代史学家徐鼒(1810—1862),就曾在他所著的《小腆纪年》中说,他曾读过王氏的《扬州十日记》。但是扬州之事,封口极严,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所以才有了光绪年间在日留学生抄送回国事件。

没有这样的记录,谁又能知道这繁华之地,曾发生过那样惨无人道的事呢?出现在未来志存的,会是轻描淡写的「屠城」二字,甚至不会出现这两个字。

有不少人对王秀楚所说的80万不予置信,依据明代扬州城的人口规模来否定这个数据,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个数字太大了。但是,进而说「扬州十日」是虚构的,则大可不必。

当时的扬州城,是各方避难的场所,城破前就有许多难民涌入。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民国时,土匪刘黑七对费县朱田镇大泗彦村进行屠杀。大泗彦村修有两个圩子,四座门,还有炮楼,小股土匪不敢骚扰,所以当时很多避难的都往那里借住。本村人口92户,637人。来避难寄居的有近400人,统计1030人。事后统计,村里被杀死了947人。

我们不能说,大泗彦村只有600来人,不可能被杀死900多个,还得出刘黑七没屠过该村的结论。

扬州城外「寸寸节节,精房密布」,城内人口密度更是恐怖,容留了很多人。因此,80万这个数,虽说难以置信,但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不可否认的是,个人记叙是有其固有缺陷的。它真切,但因为是单线,不能统观全局,一些回忆和当时的记录对不上号也是有的。但那历历在目的屠杀景象,绝非能够信口编造。正如那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现在依然有否定存在派、数量商榷派和的确存在派。但是,亲历者讲述的那些恐怖场景,是能够轻易否定的吗?

王秀楚的记叙也是如此的,他个人的经历我们完全相信,但是,它不全面,会让人误以为扬州人民都忙着活命,没有反抗者。

但事实上,史可法死后,扬州城内出现了巷战。

史可法兵败后,刘肇基率所部400人城内展开抗争,其本人与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汪思诚等人全部壮烈殉难。

而扬州城内,官民抗争者也很多,殉国者不计其数。如秀才高孝缵、王士琇、王缵、王绩、王续,武生戴之藩,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愉义,市民冯应昌,船夫徐某,等等,都因不屈而死。死节的妇女,也多到不可胜纪。

有人壮烈,有人怕死,这是正常的。

有人残忍,有人恐惧,这也是常见的。

屠城之所以残忍,不仅仅是其执行者的暴虐,还在于宣布屠城者,不一定就是素以暴虐著称的将领,还可能名声不错,如刘邦、项羽、韩信、光武帝刘秀、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都曾下过这种命令。

屠不屠城,都是事先约定的,胜利者往往是对那些久攻不克,或者拒绝投降的城市进行屠杀,如项羽打外黄,连日不克,等外黄投降了,就把城里年龄大于15岁的男性居民召集起来,全部活埋。

有的屠城甚至没有缘由,只是觉得攻克一座城池,就该搞屠杀。如《清史稿·阿敏传》记载,阿敏问别人:「既然都把城池攻克了,为什么不屠杀里头的居民呢?」攻克一座城池居然不搞屠杀,这件事他是想不通的。

对胜利者来说,屠城是有大大的好处的。城市里有巨额财富,可以激励士卒奋勇杀敌,不费力就让士卒满意。一如饥饿的猎人遇见了猎物,不杀反而奇怪。

不过,屠城一直以来就是无道的象征,所以凡追求「内圣外王」的胜利者,对这种总要隐匿。屠城事大,有的当时就被人宣扬了出去,有的则隐瞒得很好。

正如扬州十日,很长一段时间,它都不为人知,甚至不为扬州百姓所知。但那痛苦的群体记忆,却一直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使人讳莫如深,让人的心中总燃着一团愤怒的烈火。人们用明里暗里祭祀史阁部的方法进行思想上的对抗,意为虽威武而我不屈,超过百年而不止。史可法在扬州人民心目中的分量,就是对屠戮者不服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