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时辰后,我坐在邹家的书房,两本册子已查看完毕。
甲本册子,登记是本村有名有姓的人,越有三千余人,也算是个大村落了。
而乙册中标记的,则是按人头分到的田地数量,按其中记载推算,村中实际居住的人口至少该有个四千人。
事出反常,其中大有猫腻。
我心里有了个数,并不声张,含笑向邹梁开口:“贵村人口不少,但救济钱粮有限,我的想法是,根据各家拥有的土地数量来发放银钱,确保经济最困难的人家得到帮助。为保有人从中取利,我要亲自一个个登记。”
邹梁闻言一愣,面色不虞,很快又堆起笑意:“这个事其实还是由老朽来办比较好。老朽世代居于村中,较为谙熟家家户户的事,老朽来张罗此事,也能叫您省些心。”
不待我回复,他竟伸手就要来拿回户口花名册。
我抬了下眼皮,隔着衣袖按住了他的手:“老先生年迈,我怎么好劳烦您去费心?我既是受朝廷之托,原该亲自去办妥此事。”
一听这话,邹梁的脸色拉了下来,竟直接赌咒发誓:“姑娘是不信老朽?老朽也是为姑娘为村民着想,若有半点私心,天打五雷轰!何况老朽是半截入土的人,家产亦颇丰,还在乎这点钱么?”
还真说不准,洛郡的楚知府,不就是典型例子?
贪官与豪绅,可是从来不会嫌钱多压身。
虽如此想,我却只是好言安抚:“老先生莫要多心,我只是照规矩办事,求个雁过留痕。不然上头发觉我没尽心,亲自安民,只怕要责罚于我。况且我刚才也说了,本就是为了找寻幼弟才揽下这桩棘手差事,并不嫌累,也请您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