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朱厚照刘瑾 > 第四十七章 铁杆汉奸下诏罪己

第四十七章 铁杆汉奸下诏罪己(1 / 2)

火光中。

跑在后面的西山商人身子向前飞了起来。

重重地摔在城墙前的石地上。

蚂蚁般跃上城楼的晋人,拔出随身携带的刀剑,从东面城楼向南面城楼和北面城楼吼叫着拥去。

一些晋人倒下了,又一些晋人倒下了!

城楼上越来越多的晋人冲下城楼,向城内的街道拥去。

城楼上。

披着红氅的大将军仇钺依然坐在马上,注视着无数的杀戮发生。

无数把映着月光的天巡刀高举着,掠过一条条街巷。

虎狼般的喊杀声过后,是无数晋人惊恐的叫声和哭声。

到处是惊惶奔走的晋人,到处是刀光过后的血光。

试图趁夜色逃出诛杀的晋商和家眷,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天巡军先锋大营,三万骑兵,在整个西山奔走数日,诛贼近十万。

如果不是晋商之间,彼此互相结亲,九族人数大量重复,不然,杀戮会更多。

西山上空。

漂浮着丝丝红气,与黑夜格格不入,那,是弥散不去的血气和怨气。

西山商业,遭遇毁灭性打击,以致未来百年,再没有诞生过大商人。

哪怕几十年后的西山,是国朝与西域商贸的重要中转地,亦是如此。

西山人每每想到这几个夜晚,都会为之恐慌。

当然。

这些都是后话了。

月光也静静地泼洒在城楼上。

“廷威,辛苦了!”

同样披着红氅的王守仁,登上城楼,感慨道。

自离了京师,整八日了。

天巡军三十万大军,于是日夜,全部抵达大同镇,随时可以北征鞑靼吉嚢部。

“大元帅,我会折寿吗?”

仇钺提了口气,询问道。

晋商不过八千人。

可九族连坐,高达了十万人。

这之中,必然有很多没有参与到晋商罪恶的无辜人。

可惜,都死了。

“不会!”

王守仁摇摇头,正色道:“为国诛贼,杀再多,也是功德,廷威,你做的很好。”

是有无辜之人不假。

可是。

国人讲究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死去的十万人中,绝大多数人,都多少沾染了晋商的血腥财富。

国朝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仔细察查所有人的罪证。

不然。

会对西山这七十万普通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

“是吗?”

仇钺得到大元帅的肯定,几近蒙尘的心,再次光亮起来。

既然大元帅说没错,那就肯定没错。

“禀大元帅、大将军,都找了,还是没找到陈渝所在。”

偏将的声音,在两人的背后响起。

陈渝。

就是大同镇总兵徐圩的幕僚。

据徐圩、曹儋交代。

晋商、鞑靼人的“两脚羊”买卖中,陈渝几乎是桥梁般的存在。

此人,与鞑靼达延汗相熟,是铁杆汉奸。

曾说过:

“国朝视鞑靼为北虏,焉知鞑靼看国朝是南夷?”

“比起鞑靼三大部落,国朝,不过是东南的一块小地方!”

“中原历朝历代,都说自己降伏了蛮夷,可又有哪个朝代真正灭了蛮夷?”

“国朝虽然没有向草原称臣纳贡,可是英宗皇帝却被瓦剌人俘虏过,与北宋徽钦二帝何异?”

“鞑靼,才是真正的强国,国朝,农耕而已!”

如此汉奸。

却诡异的消失了。

任凭先锋大营把大同镇翻个底朝天,也没找到。

“继续找!”

仇钺眉头紧皱,但话音还没落,就见城楼又上来了身着锦衣的人,制止道:“陈渝,去草原了!”

言罢。

不等王守仁、仇钺相问,先一步自我介绍道:“卑职沈壁,是锦衣卫秘使,奉指挥使大人牟斌之命,负责此次北征线报诸事。”

“陈渝,怎么去的草原?”

仇钺对此毫不在意,眼睛微眯,冷声道。

先锋大营。

早就把大同镇通往外界的一切道路封锁。

寻常人,绝对是难以突破的。

“回大将军,是锦衣卫密道!”

沈壁毫不掩饰,自豪道。

先锋大营的封锁。

自然不是闹着玩的。

普天之下,能将人安稳送出大同镇,且没被发觉,唯有锦衣卫能做到了。

然而。

下一刻,仇钺的佩剑,就架在了沈壁的肩膀上。

“协助无药可救、十恶不赦的汉奸出逃,锦衣卫,当真好大的胆子!”

仇钺死死地盯着沈壁,剑刃,紧紧贴着沈壁的脖颈,只需稍稍使力,就能割破沈壁的喉咙。

杀意。

扑面而来。

沈壁气息为之一滞。

他丝毫不怀疑,只要他的回答不够好,眼前这位屠戮十万晋人,在锦衣卫中,被誉为“杀神”的人,会不会杀了他。

“大将军,此人入鞑靼,对我国朝灭鞑靼,可敌万军之用。”

沈壁忙不迭解释道。

脖颈处,传来丝丝辣意,油皮已破。

“怎么个万军法?”

王守仁的手,轻握住剑身,暂时让沈壁的性命得到了保障。

锦衣卫,不是军方附庸。

在隐秘战线上的所作所为,是不会提前告知军方的。

只会根据线报和局势,做出当前最符合国朝利益的行为。

放铁杆汉奸进入草原,肯定是锦衣卫觉得陈渝活着,比死了对国朝,对北征更有益。

能够理解。

只是。

吓唬吓唬锦衣卫也无妨,毕竟,军方是花了钱的。

对锦衣卫的行为,要有知情的权力。

“陈渝这个人,靠着不择手段,才进入大同镇总兵府当幕僚,是无可救药了,可这个无可救药,倒能派上大用。”

沈壁感激望着王守仁,继续道:“陈渝什么本事都没有,但为了往上爬,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出来。

陈渝入鞑靼,肯定会受到达延汗的礼戴,而陈渝想要博得达延汗的欢心,一定会给达延汗出许多主意。

陈渝和达延汗,虽说来往密切,但此人却并不了解鞑靼。

陈渝的主意,肯定不利于鞑靼,一旦达延汗采纳,只能给鞑靼带来麻烦,而这,就是此人最大用处。

大元帅,大将军,请想一想,陈渝去了鞑靼,鞑靼还会是原来的鞑靼吗?”

闻言。

王守仁眼中浮现出一抹异彩,从仇钺手中拿走了佩剑,彻底解除沈壁的性命之忧。

这,是种认可。

代表军方认可了锦衣卫此次的行为。

“陈渝,是个贪心的人,而贪,能滋生诸种恶行,大同镇,就是现成的例子。”

沈壁信心大振,侃侃道:“但如果将这颗种子,种到鞑靼那边去,后果,可堪设想啊?

这个陈渝,初逃去鞑靼,现在是谋官心切,将其派过去呢,鞑靼三大部落本来就松散,如果内部争斗再增多了,大元帅,大将军,但愿我们就不再有心腹之忧了。”

悄无声息!

分化瓦解鞑靼!

然后。

再让天巡军一口口吃下鞑靼各部落,到时候,完全覆灭北虏指日可待。

锦衣卫。

或许无法参与到正面战场中。

但论起操弄人心,天下无人能敌!

“要是陈渝的主意,真的对鞑靼有用呢?”

仇钺质疑道。

固然,锦衣卫描绘的愿景令人心动,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汉朝李陵的教训,千余年,犹不能忘。

“锦衣卫会杀了他!”

沈壁沉默了下,冷血道。

锦衣卫能有办法帮其逃出去,也能有办法将其杀掉。

仇钺本想继续质疑,被王守仁阻止了。

没看过锦衣卫在鞑靼策反部落的舆图,是不会理解沈壁此话重量的。

反正人已去草原,多说无益,唯有相信锦衣卫的判断了。

沈壁离去。

“大元帅,何时出兵塞外?”

仇钺沉声道。

原以为先锋大营的初战,会是在河套平原上,刀剑饱饮北虏血。

没想到,是在这西山之地,杀戮叛国贼。

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择日不如撞日,就明日吧。”

王守仁沉吟道。

晋商之事。

基本已经结束。

剩下的。

就等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杰携众监察御史到来,代替陛下,对大同镇官员进行降罪。

还有。

对晋商商帮的财富进行抄点。

出兵塞外。

是仇钺的先锋大营三万骑兵,和他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主力。

另有七万天巡军,会在英国公统率下,协防诸镇。

正好。

能在都察院抄点完晋商财富后,护送金银等物入京。

“末将遵命!”

……

乾清宫。

朱厚照看着晋商通敌叛国、买卖人口的账册,忽然觉得两眼发黑。

司礼监随堂太监毕云连忙趋过去要扶陛下,恭声道:“陛下,小心了……”

朱厚照将手轻轻一甩,扶着龙椅坐下,隔着御案,看向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国朝中的晋商,抓完了吗?”

“回陛下,除了两广、琼州、云贵、藏都司、哈密、肃州之地零星晋商,其他省、州、府、郡、县,已全部肃清!”

牟指挥使半坐在绣墩上,答道。

两广等地地处偏远,而且,多林山,想要抓捕到案,需要更多时间。

即便时间充足,想把晋商抓的一个不剩,难度也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