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鼎定南北朝 > 第284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284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 / 2)

永和里,扶风王府。元孚与元叔哲用罢午饭,又在会客堂询问元深和元融战死、卫铉战胜、源子雍严重“失期”的详细过程,以便应对未来的大战。

元叔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由于元孚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使他固然恨透了源子雍,却也不敢添油加醋。

正在两人一问一答之时,崔秉和三子崔叔彦来了。

崔秉已是六十七高龄,他曾经是燕州刺史,去年八月杜洛周发起叛乱时,将他团团围困在州府;崔秉以孤城抵抗杜洛周,苦等援军。朝廷令元谭、常景驰援燕州,然而他们部署在石离、冗城、斛盐三个据点的士兵勾结杜洛周,发动叛乱,另有两万多名精兵从松岍投靠杜洛周,元谭的军队在夜间溃散一空,负责断后的崔秉次子崔仲哲战死沙场,常景则是降了杜洛周。崔秉突围而出,退往定州,坐罪免官。

崔秉今天得知朝廷讨伐杜洛周,他为了一雪国仇家恨,让身为抚军将军的三子崔叔彦带他入宫觐见胡太后,请太后允准他们父子随军出征。

胡太后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并且任命他为安州刺史、安州都督、辅国将军、北道行军司马。原因很简单:一是安州还在杜洛周手中,她乐得“慷他人之慨”,而辅国将军只是从三品勋职、北道行军司马只是临时职务;二是崔秉出身博陵崔氏,有他们父子出面,博陵崔氏在情报、物资方面大开方便之门。

不过胡太后需要博陵崔氏出力,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另外又分别册封父子一个正二品开国县侯爵位。

元孚认识崔秉,当他得知对方父子来意,自然乐意镇守燕州多年的老将在身边。

他为双方介绍一番,然后向崔秉说道:“崔公,我在尚书省与元徽、元悦、郑俨有过一番争吵。”

崔秉微微欠身道:“愿闻其详。”

“羽林军欠饷严重,伤亡将士的抚恤金也多有所欠,导致军心涣散,厌战拒战几乎席卷全军。这也是朝廷给元彝调动三万五千名济州、齐州、兖州军的原因所在。”元孚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只见他沉声说道:“我今天早上向尚书省讨要三十万贯钱,目的就是弥补朝廷欠羽林军将士的部分抚恤、军饷,让将士们的士气多少恢复一些。如果不能到位,明年那一战,胜算堪忧。”

“扶风王未雨绸缪非常有必要,”崔秉缓缓的建议道:“历年以来,朝廷欠饷严重;只是想不到连羽林军也欠了。依我之见,扶风王最好入宫觐见陛下,详细陈明利害关系,方便这笔钱能尽快调拨、全数到位。若是依靠尚书省,怕是相当困难。”

“崔公所言极是,却是我找错了地方。”元孚忧忧心忡忡的点了点头。

他不像朝堂那些大臣一味报喜不忧喜,他早就清楚魏朝的军制、吏治、官制、体制通通出了问题。不过那三十万贯是非要不可的,有没有这笔钱,将直接决定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

魏朝初期的军制主要是兵民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为牧。这种制度逐渐演变为世兵制,即战士逐渐变成了职业兵,世代都必须参军,从而使之形成了军户。而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均田令,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对巩固江山统治、恢复和发展农牧生产、军户的向心功均有积极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