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晨曦肯定会在定亲前问下儿子,万一儿子看不上,或者有“远大目标”想着当了伴读后娶高门女。
成人都抵抗不住诱惑,更何况是个孩子。
等不及书院放假,莫晨曦派人去接何汕昆回家。看他面色,就知道他已经知道要当伴读之事。
何汕昆脸上有着惶恐不安,他从小生长的环境,虽然当初父亲是从五品,可是他来往的小伙伴,和后面读书的同窗,没有五品官家的
现在知道了,人家压根看不上何家。
这一年因为母亲的缘故,才陆续认识了一些大户人家的同龄人,接触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小门小户,什么是大户人家。
明白父亲为何一直心心念的让他和大哥苦读书,要为何家争光,要壮大何家。
他认同父亲说的苦读书,但是不赞成父亲的某些做法。
读书是会出人头地,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品,还有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
父亲是苦读书了,在朝廷里做事,尽心尽力。但是光埋头读书、埋头做事,不去处理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不仅家里一团糟,在外面也顺道不到哪里去。
这一年他也看明白了,父亲能做到从五品是外祖父的帮忙。
可是父亲明明知道,却又觉得欠了外祖父的情,让他抬不起头来。
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这样呢?
做人不是应该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吗?
父亲也是这么教他的,可是为何轮到他自己,他却别别扭扭地忘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他年龄小,没人给他说什么,他就暗自观察,观察每一个人。
一直以父亲为天的母亲自从大病一场之后,像变了一个人。
那会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家是和睦的,是衣食不愁的,是蒸蒸日上的。
可是因为母亲病了之后,全乱套了。
而乱套的原因,就是因为母亲生病无法打理这个家。
原来这个家是靠母亲,不是靠父亲。
何汕昆困惑,那么父亲为了这个家做了什么?
孝顺祖母,并且要求母亲和他们孝顺祖母,关心照顾二叔三叔,还有二姑,但真正孝顺祖母照顾二叔三叔二姑的是母亲,父亲只是动动嘴。
祖母挑母亲的不是,二姑挑母亲的不是,父亲只会埋怨母亲。
从母亲病了之后疏远父亲,说明母亲心里是有怨气的,而父亲一点不明白,还是一味地要求母亲妥协。
当何汕昆能看明白这些的时候,他很担心大哥,因为大哥很像父亲,将来的大哥会和父亲一样。
他也看到母亲极力地在改变大哥,让大哥明白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唯一的鉴定人品的条件。
幸好大哥在母亲的努力下,当了聂先生的弟子,现在又是季家的地址,他羡慕,但不嫉妒。
他暗自发誓,要好好读书,要协助大哥顶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