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平城赋 > 第三十六章 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第三十六章 痈疽之症当治则治(2 / 2)

当时,他在一旁无话,却一直暗中观察她的行止。

结论是,志不在小。

而今,他心里蓦地闪过一个念头,遂斟酌了一下言辞,问:“老夫有两个问题,不知王后是否愿为老夫解惑?”

“乐意之至。

国师请说。”

“王后一直支持修纂史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天下大同。”

拓跋月毫不犹疑,脱口而出。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严格来说,王后引用此词,距离她所述之理也有些差距,但刘昞却轻而易举明白了她的真意。

天下若想大同、大治,只能在它归于统一之时,方才有可能。

刘昞沉默良久,方才颔首道:“王后高见。”

“国师还想问什么?”

拓跋月含笑问。

她不笑时,神情微微冷肃了些,但一旦言笑,便显得亲切近人,让人忍不住想和她多说话。

只是,刘昞要问的事情,不好开口。

半晌,刘昞沉吟道:“老夫是来感谢王后所赠的青木香的。

但老夫心中尚有疑问。

这青木香,一可治痈疽,二可令人须发乌黑。

不知,王后是想说哪一层意思。”

听得此话,拓跋月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二者并不冲突啊。”

刘昞索性问得更直接:“若只取一种意思呢?”

“那便是治痈疽吧?”

“老夫……”

刘昞刚说了两个字,旋即顿住。

他直到,这不过是个譬喻。

她真正想说的是,河西国的顽疾很深,应该治一治。

这内里的深意,却是不敢细想。

刘昞不愿被扯进是非之中,本来想说,老夫并无痈疽之症,但又担心显出自己的老于世故,招致王后反感。

因为,天下大势,并不在河西一国。

对首那人没说话,只含着笑一直看他,但刘昞却觉出一种无可言喻的压迫感。

最终,他垂眸谢恩,道:“臣明白了,在此谢过王后美意。

日后定时时警醒,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弦外之音,已然明了。

且这老人,方才一改“为老而尊”

的模样,分明是在暗示她,他愿做她的臣子。

拓跋月心里一阵轻松。

刘昞之于河西国,不是其他官吏所能比的。

到了关键时刻,只要他不向着沮渠氏,她便更容易达成心愿。

二人不再谈青木香的事,说起一些文史的闲话。

末了,拓跋月为刘昞抚琴一曲,刘昞也对她透露,史官们虽不敢直言先王之事,但却用了些春秋笔法,索敞、阴兴等人风骨犹存。

拓跋月微微颔首,目中尽是欣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