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隋朝其实很有趣儿.上 > 第五章 奠基人

第五章 奠基人(2 / 2)

十二月十一日,逃跑计划开始启动,第一批去北朔州的,是老娘胡太后和太子高恒——不容易,高纬还能想到上有老下有小……

十二月十二日,北周军杀至介休。当天晚上,高纬准备自己也开溜,这次又遭到了将领们的强烈反对,高纬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十二月十三日,北周大军终于抵达了晋阳。当天,高纬找来了高延宗,说我要闪了,老哥(高延宗和高孝珩都是高澄的儿子)帮我搞定并州。高延宗泪流满面,我劝陛下不要走,亲自带兵跟北周决战,必然可以破敌!旁边骆提婆又(咦,为什么要说“又”呢?)插话了,陛下主意已定,就这么着吧。

当天晚上,高纬砍开了五龙门,然后出城,他的目标——北朔州?开什么玩笑,北朔州安全吗?当然要去最安全的地方——投奔突厥!老大都溜了,底下人不溜也不好意思嘛;于是城内外一片大乱。高纬正要纵马狂奔,禁卫军司令梅胜郎拉住了马头,高纬万般无奈(就算要逃,也得有禁军护送嘛),只能改变主意,换个逃跑的目标——去都城邺城。

跟着高纬一块东奔的,还有高阿那肱、高孝珩、高彦道等人,零零总总加一起,几十个。有人问,不是开溜的很多吗?没错,但是谁说一定要东奔的?

跑到半道,有人开了小差,突然西返——谁呢?骆提婆……干啥去呢?投降北周……啥下场呢?被封为了柱国……

看不懂了吗?解释一下吧。如骆提婆这样的反骨仔,放在平常时节,宇文邕一定是当机立断,将其干掉的,但是,只有在这个时候,需要善待他——原因?四个字——示范效应。事实上,宇文邕也确实很快下了道诏书,敦促北齐将士投降——榜样?骆提婆不就是榜样?效果也不错,陆陆续续投降的,没断过。

当然,骆提婆的利用价值也就仅此而已了,两年后,宇文邕借口此公要举兵造反,就把他跟北齐的王公贵族们一块干掉了。

骆提婆这一反水,他老娘陆令萱是欲哭无泪了,当即便自杀了,而他一家老老小小,要么被杀,要么被罚去当奴。两个字——报应啊!

高纬是溜了,但高延宗是倒霉了,留守的并州将士也倒霉了。但是,倒霉鬼们也不让高纬独美,当即,并州将士们就来找高延宗,表示:“如果大王不称帝,我们实在是不能为您死战!”高延宗还能说什么呢?干吧!

十二月十四日,高延宗在危如累卵的晋阳城内称帝。

事实证明,高延宗的号召力秒杀高纬,跟着高纬一块东奔的,只有几十个人;而听说高延宗称帝后,各地全来效劳的,则前后相继,不计其数。

然后,高延宗就证明了自己到底比高纬强在哪——他当即把晋阳城的财宝和美女都送给了守城将士;接着,高延宗亲自接见各地士卒,一一握手,报上姓名,众人感激流涕,纷纷表示愿意效死;甚至,有妇女儿童也爬上了屋顶,卷起了袖子,拾起了石头瓦块,要帮助高延宗抵抗北周军呢。

晋阳内外斗志昂扬,高纬那边呢?且说高纬还没逃到邺城,就得到了高延宗称帝的情报,当即大怒,对着手下说:“我宁可让并州落入北周之手,也不愿让高延宗得到!”手下们纷纷表示:“理应如此!”

这就是古代版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送死你来,皇帝我当”啊。不知道高纬他老爹高湛地下有知,有没有一口鲜血吐出来呢?真是高家的好子孙啊。

当然了,高纬也就是只能发发脾气了,天高皇帝远,谁管得到谁?高延宗也没空理会那边气得跳脚的高纬,因为,宇文邕已经来了。

十二月十六日,在高纬入驻邺城的当天,北周军队黑压压一片(北周军队都穿黑衣,这倒是应验了当年“亡高者黑衣”的预言,只是高洋同志瞎七瞎八,误把黑当“漆”,又把“漆”当“七”,最后硬生生搞死了七弟;他地下有知,看到此情此景,又会作何反应呢?),把晋阳围了个严实。

高延宗调兵遣将,让部将莫多娄敬显、韩古胡镇守南城,让和阿干子、段畅镇守东城,自己则亲率大军,在北城跟宇文宪对峙。

北城的战斗非常激烈,一贯大腹便便被人讥笑(据说高延宗肚子太大,重心都往前倾,跑路的时候就像前面有人背他)的高延宗,此时却往来如飞,舞动铁槊前后督战,把旁人看得目瞪口呆。

(事实证明,在碰到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人是会激发潜能的。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一个视频,一个盗窃电瓶的飞贼通过102米长的大桥,只用了10.4秒呢,这跟如今高延宗如今飞舞铁槊,往来如飞,岂非异曲同工?)

当然了,光靠自己玩命也是不够的,守城靠的是众志成城嘛。北城这边杀得激烈,那边东城的和阿干子和段畅却率领一千骑兵出了城,径直奔向了北周大军——干仗?No,投降!东城于是城门大开,宇文邕亲自率军攻击东城,傍晚时分,终于攻进了城,然后他们干的第一件事——焚烧佛寺。

(以后我们会知道,周武帝宇文邕是中国历史上三大灭佛的皇帝之一。)

佛教再可恶,当然也不该在这个时候灭,在这当口,得罪了罗汉金刚们,可是有报应的。高延宗、莫多娄敬显听说东城已破,赶紧率军杀向了东城,前后夹击,北周军居然登时大乱,纷纷涌向城门,就要逃命。

夺门而逃这种事,一般越有秩序,散得越快,反之——参见此次北周军情况。北周军当然已经顾不上秩序了,到处都是人挤人,人推人,然后不免有人跌倒在地,再然后后面人一拥而上,就把跌倒的那位睬成了肉泥,再再然后,连踩人的机会都没有了——城门就那么大,一堆人稀里哗啦往前挤,就把道路给堵上了。北齐军从后面掩杀而至,北周军大败,被杀两千人。

宇文邕当然也在夺门而逃的人堆中,但是这时候,即便你是皇帝,也没人理你了。此时,左右的侍从也被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左顾右看,又找不到出路,正要暗念倒霉时,张寿手牵马头(怕马乱跑),新投降的贺拔伏恩用马鞭猛抽马屁股,于是,滋溜一下,马窜了出去。

北齐军穷追不舍,几度差点击中宇文邕,而晋阳东城的街巷又是七弯八绕,狭窄不堪(此时宇文邕一定在想,老子改明一定毙掉北齐搞市政建设的这帮混蛋),幸亏有贺拔连恩和另一个降人皮子信当向导,宇文邕才九死一生,逃出城去。当宇文邕回到大本营时,已是次日凌晨三四点了,但也仍是惊疑未定。

第二天早上,高延宗开始整理战场,他派人去找长胡子的尸体——宇文邕是长胡子,所以梁士彦在平阳见到他时,才激动的拉住他的胡子嘛;高延宗以为昨天晚上那种情况,宇文邕肯定在劫难逃了。结果找了半天,很丧气,没找到。

没找到也无妨了,北齐的官兵们都觉得这次大捷可喜可贺,需要大大庆祝一番了,于是,纷纷涌向了酒家,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唉,高延宗这下算是明白了,乌合之众(这支部队里好多人都是临时投效的)之所以称为乌合之众,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连续打,他这时候心急火燎的准备再度集结,无奈一伙人喝得东倒西歪,已经没人理他了……

不过,纵然如此,惊魂未定的宇文邕也是怕了——没想到北齐现在还能有如此的抵抗意志;于是,他再度表示——撤吧。此时,宇文忻、王谊、段畅等人都表示不可,宇文邕这才拉住缰绳,吹响集结号,收拢士卒,准备再战。

十二月十七日,宇文邕率军故技重施,再度从守备薄弱的东城突入,此时,北齐已经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防御了,高延宗虽竭力抵抗,但终究精疲力竭,而后向城北撤退,再然后,还是被抓了。

宇文邕下马握住了高延宗的手。高延宗推辞道:“死人的手,怎么可以碰至尊?”宇文邕当即允诺:“两国天子交战,无非是为了百姓幸福,并无私人恩怨。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向你保证!”

两年后,高延宗被卷入了骆提婆的造反事件(其实是子虚乌有),被诛……

事实证明,政客做的任何保证,我们都只能当成放屁。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高延宗是高家难得的“栋梁”吧?朋友们,这个“栋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栋梁”呢。高延宗是高澄的五子,老妈是个歌妓,高澄死时,高延宗还很小,所以,他是被高洋养大的。

高洋跟高澄的关系说实话相当不咋地,在高澄时代,为了躲避高澄迫害,高洋经常性装疯卖傻,以至于装到别人以为他真是傻子,但饶是如此,该被整还是被整。据说高澄对他十分轻视,曾当面对他叫嚣:“这种货也能身居高位,不知道相面之术还有什么意义?”每次高洋给老婆李祖娥买点东西,一准被高澄抢了,有时候弄得李祖娥都抓狂,高洋也是哭笑不得。

说实话,高洋后来变得那么神经质,跟他这位老哥分不开关系。

但是,奇妙的是,跟高澄关系不咋地的高洋,对高延宗却出奇的宠爱,高延宗十二岁的时候,还在高洋肚皮上撒尿呢。高洋不但不生气,还抱着他说:“天下最可怜爱的孩子,就只有这一个。”

因为高洋的溺爱,惯出了高澄一身的臭脾气,变态程度跟他亲叔叔没两样:据说他在当定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在楼上拉屎,让楼下人张着嘴接屎;又据说他还把猪食搀着人粪烧给手下人吃,但有面露难色的,都会被他抽一顿。高延宗这情况,后来被他另一个叔叔高演知道了,当时高演当了皇帝,就命赵道德把高延宗打一百棍,后来嫌他不够谦虚,又追加了三十棍。

这一百三十棍下去,高延宗有没有长点记性呢?还是没有,他继续乱搞,据说还用囚犯来试验刀的利钝,接着还干了一番瞎七瞎八的丑事。这事又传到了高湛的耳朵里,此时高湛已经是皇帝了,又派人把高延宗抽了一顿鞭子,还把他身边的九个人给杀了。直到此时,高延宗才真正的决心悔改了。

所以,姓高的皇帝(高延宗虽说当的不久,但勉强算一个),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最栋梁的高延宗,小时候,也是人渣一个啊。

还是那句话——高氏皇帝,必输人渣。

言归正传,并州终于落入了北周之手,高延宗终于倒霉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终极理想实现了,高纬满意了?满意也没用,晋阳完了,邺城还远吗?

<h2>无愁天子的忧愁</h2>

怎么办?先来一个字——赏!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嘛。于是,高纬命令有关部门——拿钱!当然,自己的私房钱是不愿意拿出来的,要留着养老嘛——国家都快没了,钱再没了,怎么整?然后,高孝珩又说了,请陛下把宫中的宝物拿出来,美女也拿出来——犒军吧?高纬又支支吾吾,一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

至此,我们不妨来看看高纬这家伙此前是怎么折腾钱的,参见《资治通鉴》:

承世祖奢泰之馀,以为帝王当然。(富二代官二代典型思维,没吃过苦,从小就蜜罐里长大,当然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后宫皆宝衣玉食,一裙之费,至直万匹。竞为新巧,朝衣夕弊。盛修宫苑,穷极壮丽。所好不常,数毁又复。百工土木,无时休息,夜则然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凿晋阳西山为大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中。(一件裙子,要用一万匹布;早上穿了,晚上就觉得过时;宫室更是修的壮丽无比。而且还没长性,喜欢糟践东西,导致手底下干活的连休息时间都没有,晚上用灯火照着工作,冬天用热汤当成泥土。在西山搞了座雕塑,也是费钱的材料,一夜之间要燃一万盆灯油……总而言之一个字——作!)

每有灾异寇盗,不自贬损,唯多设斋,以为修德。好自弹琵琶,为《无愁》之曲,近侍和之者以百数,民间谓之“无愁天子”。于华林园立贫儿村,帝自衣蓝缕之服,行乞其间为乐。又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攻之,帝自帅内参拒斗。(国家遭灾,民间作乱,从不知自我悔过(古时一般明君在这种情况,都要写《罪己诏》,深刻检讨自己的),只知道斋僧,以此作为修德。有艺术气息,喜欢自己弹琵琶,还创造了流行歌曲《无愁》,让手底下几百人跟着唱,于是民间给高纬起了个绰号——无愁天子。在华林园搞了个贫儿村,高纬自己穿着破衣烂衫,在此以乞讨为乐——真是闲的蛋疼了。还自己跟手下人玩城池攻防,过过大将瘾,但悲催的是,真到了打仗的时候,自己却成了那副怂样)

世上哪有那么好命的“无愁天子”呢?高纬“无愁”一天,北齐就“愁”一分;高纬“无愁”到如今,北齐已经是危如累卵了。

高纬穷折腾了这么多钱,把国家弄到如此境地,真要他放点血了,却吝啬至此,这北齐江山,不亡何待呢?

光赏也不行,斛律孝卿又让高纬去慰劳将士,发表演讲,还帮他写好了讲稿,并交待说:“致辞时,一定要慷慨激昂,痛哭流涕,这样才能有效果。”但是,斛律孝卿同志忘了干一件事——送高纬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好吧,当时还没有这本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没出世,但起码也先训练一下高纬的口条嘛!

结果,高纬背了半天,终于出宫要发表演讲了,宫外已经呜呜泱泱站了一票人,正等着老大下达最高指示呢;谁知,高纬刚一出去,就把刚背下来的稿子还给了斛律孝卿,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又看到底下那么多翘首以盼的脸孔,自己先绷不住了,纵声大笑。高纬的左右侍从也跟着老大大笑起来。

好好一场拯救危亡的演讲,就这样成了一出笑剧。

当然了,高纬有这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打小这哥们就口吃,好容易结结巴巴讲出来了,还口齿不清,为此,高纬有很深的自卑情绪。自卑的高纬,一旦不是对着自己的亲信,几乎就一言不发。而且,高纬还有个毛病,特别不喜欢别人注视他,哪怕是王公大臣要来奏报问题,都不许看他,只许他们做最简短的汇报,然后就让他们惊疑不定的退出去了。

就这么一极端自卑的主儿,大难临头要他发表演讲,还真是俩字儿——没戏。

高纬在此绝境笑得出来,北齐的将士们却是无论如何笑不出来了,如今正是愁云惨淡,四下交头接耳:“连皇帝都这个样子,我们何必着急呢?”如此一来,北齐军的军心斗志,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高纬既不想自己出钱,又不会演讲,那怎么办呢?人心散了,仗还怎么打?他被逼无奈之下,想了一招——授爵:于是自大丞相已下,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并增员而授,或三或四,不可胜数。

这边高纬忙着授爵——反正不花钱,这个虚名爱怎么给怎么给;那边宇文邕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宇文邕攻克晋阳后,便将晋阳宫内的金银财宝、衣物珍玩,尽数取出,全部赏给有功将士;又将宫女两千,也全部赏给将士;此外,所有有功之臣,按照功劳大小,都被加官晋爵。

然后,宇文邕请教高延宗,怎么才能搞定邺城呢?高延宗一开始推说自己是亡国之臣,不敢乱说;但是宇文邕一定要他回答,高延宗表示:“如果任城王高湝增援邺城,我不敢预料;但如果高纬自己守城,则可兵不血刃。”

这位高湝,是高欢的十五子,也是唯一一个还在世的儿子。当日高延宗称帝时,曾派人送信给高湝,表示,皇帝我先干着,战事平定了就给你干。结果高湝毫不领情,当即便把使者逮捕,押送去了邺城。

以此而言,高湝是个狠角色,所以,北周攻打邺城的目标,就是避开此人。

十二月二十九日,北周的东征军再次启动,这次的目标,则是北齐的国都邺城,而作为先锋的,则是齐王宇文宪。

眼看着北周大军压境,高纬也觉得日子不好过,这天,在朱雀门召集各部大佬开宴,询问他们如何拯救大齐于水火之中。大家伙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高纬听着脑袋都大了,但就是找不到个靠谱的方案。其实,到了此时,哪还有什么力挽狂澜的办法呢?北齐官员都早就没了抵抗意志,早就开始为将来打算了,见天就三三两两有人出去投降北周——人心散了,仗也没法打了。

此时有个叫高劢的家伙还打算负隅顽抗,给高纬出了个主意:

“今之叛者,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心。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胁之以战,若不捷,则焚台。此曹顾惜妻子,必当死战。且王师频北,贼徒轻我,今背城一决,理必破之。”(这是个损招,让高纬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当成人质,逼迫这帮人拼死作战)

这是个死中求活的招数,也是个很阴损的招数,但同时,也是当时唯一可能见效的招数,是保住邺城最后的希望——高纬能不能听取呢?当然没啥悬念,不会嘛。高纬听不进这种高招,反倒对巫师所谓天象笃信不疑,然后便找了高元海讨论,最后决定,跟老爹学习——禅位,把皇位让给高恒。

公元557年正月初一,高恒登基,是为北齐帝国的倒数第二任皇帝。

奇怪了是吗?高恒一个八岁娃娃,显见是无法力挽狂澜的;他又没有儿子,无法传位;本来板上钉钉的末代皇帝,怎么还能捞个倒数第二呢?等会就明白了。

高纬的禅位,自然无法挽回颓势,反而使人心更加离散——毕竟,那些对北齐仍抱有一线希望的死硬派们,又岂能指望一个八岁的孩子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于是,莫多娄敬显、尉相愿这二位,当时设计了一个阴谋,要在千秋门设下埋伏,干掉佞臣高阿那肱,拥立广宁王高孝珩登位。

结果,好死不死,那天高阿那肱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没从千秋门入宫,一反常态的走了另一条路,于是暗杀计划也就破了产。暗杀不成,高孝珩打算亲自去找高阿那肱索要兵权:“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邪!”

话说到这份上,老子就算要反,也是到长安反,不会抢你们饭碗;结果高阿那肱什么态度呢?仍是“恐其为变”,最后一想,与其让高孝珩老在这闹腾,不如让他滚蛋算了,于是高阿那肱跟韩长鸾一商议,居然把高孝珩任为沧州刺史。

高孝珩确实是有心杀敌,但无奈他跟老哥高延宗一样,碰到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防火防盗防家人”的一群玩意,所以,也就是只能是无力回天了。

那边尉相贵看到这种情况,悲愤交加,拔刀砍柱:“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想要抵抗的不是走了,就是绝望了,留下的都是什么货色呢?

几天后,高纬命长乐王尉世辩率军一千,出外侦察北周军的动态。结果,此公穿过滏口,登上高丘,向西探望,远处突有一群乌鸦飞起,尉世辩大惊失色,以为是北周的军旗迎风招展,当即吓了个半死,于是匆匆返回,一路狂奔,一直逃到了紫陌桥(邺城西),也不敢回头。

靠着这伙废柴,还打什么仗呢?趁早找个地方,能逃就逃吧。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突厥是去不了了,只能南下去陈朝了,凑合吧。

正月初三,胡太后、穆黄花从邺城出发,先行赶往济州。

正月初九,小皇帝高恒也离开了邺城,准备东下。

正月十五日,北周军紧随而至,杀至紫陌桥。

正月十八日,北周大军紧赶慢赶,终于杀到了邺城城下。

次日,邺城之战打响。比起先前跌宕起伏的平阳之战和晋阳之战,邺城之战简直不值一提,双方稍微打了打,就分出了胜负——当然是北周军胜,北齐军负。一切正如高延宗所料,只要是高纬守城,一定是兵不血刃。

高纬什么情况呢?此时他率领一百骑兵,放弃邺城,向东遁逃。朋友们,能在这个时候才选择逃命,我们已经需要很佩服高纬了,可以打个90分了。

北周军于是进入了邺城,然后,宇文邕派尉迟勤前去追击高纬。

高纬仍在逃亡的路上。正月二十一日,高纬渡过黄河,进入济州。同一天,倒数第二任皇帝高恒,宣布禅位,禅位给真正意义上的末代皇帝——高湝。

事实证明,禅位这东西,未必是需要长者禅位给幼者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幼者禅位给长者嘛——比如这次高恒,就传给了叔祖高湝。

在禅位之后,高恒就命斛律孝卿带着诏书,送去瀛洲了。于是斛律孝卿出了城,紧接着,他头也不回的,径直去了邺城——干啥去?不投降等啥?

紧接着,北周的洛州州长独孤永业——就是宇文邕第一次东征时,在金镛城下让他吃瘪的那位大将,也派儿子独孤须投降了北周。

独孤永业其实是个烈臣,他是不想投降的,他有军队三万人,在听说晋州陷落时,他曾经写了封奏疏给朝廷,要求带兵攻打北周,结果,奏折呈上后,独孤永业等啊等,等啊等,最终啥都没等到——独孤永业一心报国,奈何腐烂的国家,都不给他报效的机会!何其可悲!何其可叹!不久后,独孤永业听说了并州陷落的消息,明白大势已去,这才无奈选择投降。

接着说高纬吧。此公终于和先行逃命的老娘胡太后和老婆穆黄花会合了,但是,会合之后,高纬就无情的把胡太后留在了济州,同时还留下了高阿那肱,让他侦察北周军情;然后,高纬就带着穆黄花、冯小怜、高恒、韩长鸾等十几人,向东再逃去了青州。用宇文邕的话说:“携妾弃母,不孝也……不死何待!”

北周军穷追不舍,在半道碰到了高纬派去放风的太监田鹏鸾,当即将其抓获。北周军问他:“高纬呢?”田鹏鸾回答:“主上早就出发了,算算时间,已出国境。”北周军果然算了算时间,他娘的,哪有那么快?坐飞机呢!于是对田鹏鸾严刑拷打。没想到田鹏鸾虽是太监,竟也如此刚烈,他每被打断一只手脚,脸色和声音都会更加严厉,最后,四肢都被活活打算,惨死于此。

这位田鹏鸾,可以说是高纬的最后一位烈臣了。

高纬当然还没出国境,只是,他去了青州后,是有时间马上南下去陈朝的。但是,留在济州放风的高阿那肱却不断传来消息:“北周军还远着呢,陛下不要着急!我已经烧断了桥梁,挖断了道路。”有了高阿那肱这番话,高纬吃了定心丸,于是便决定停下来喘口气,于是错过了逃亡陈朝的最后时机。

北周大军很快杀向了济州关,而驻守于此的高阿那肱立即开城投降,于是,北周大军立即突袭青州,高纬大吃一惊,但饶是如此,还是把一袋袋黄金拴在了马鞍上,跟穆黄花、冯小怜和高恒等十几人,仓皇南奔。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楚汉之争第一战,刘邦被项羽击溃的情形。当时的刘邦为了逃命,将自己的一双儿女不断的踢下马车,生怕被楚军追上。在危难时刻,真正的“豪杰”连子女都可以放弃,而我们的高纬,却不愿放弃一袋黄金。

什么都不愿放弃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在逃到南邓村时,高纬终于被尉迟勤率军追到。于是,高纬和在济州被擒获的胡太后,都被押去了邺城。

北齐政权的最后一个堡垒——高湝!

此时,高孝珩和高湝已在信都会和,正在招兵买马,做最后一搏。北周方面不断派人前去说降,甚至高纬也写了信过去,但是高湝不为所动。

然而,高湝已经没有抵抗的机会了。高湝的大将尉相愿,就是此前拔刀击柱的那位,声称要去城外视察,但却立即投降了宇文宪。于是军心振恐,高湝震怒之下,诛杀了尉相愿的家属。然而,即便如此,次日两军交战后,宇文宪仍然大破北齐军,斩杀三万人,生擒了高湝和高孝珩。

宇文宪问高湝,你何苦如此?高湝回答:“下官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逢宗社颠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

宇文宪很敬佩他。

宇文宪又给高孝珩亲自擦洗伤处,为其敷药。高孝珩叹道:“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钺,展我心力耳!”

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北齐亡国了。两年后,北齐的宗室被宇文邕屠戮殆尽。短暂的三国鼎立局面,终于成了南北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