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 第三节 所封不当 后患无穷

第三节 所封不当 后患无穷(1 / 2)

项羽大封诸侯王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错封和失封。

先看错封。

错封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其人不该封而封,二是其人该封但所封之地不当。

项羽错封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对刘邦的错封;二是对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的错封。

封地不当留隐患

一是错封刘邦。

项羽分封诸侯王时最棘手的问题是刘邦。项羽对刘邦的错封主要是指封地不当。

依照原来的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刘邦早于项羽两个月入关,因此,刘邦理应被封为关中王。

但项羽极端的自恋心态和对利害的考虑,都使他不可能封刘邦为关中王。

鸿门宴前、鸿门宴中,是杀刘好,还是放刘好?对于项羽集团来说,当然是杀刘比放刘好。既然未杀,对刘邦的防范应当是项羽分封诸侯时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项羽在分封诸侯时仍然未意识到刘邦是他最大的政治对手,但是,项羽对刘邦阻止自己入关还是心存芥蒂(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同时他又担心此时不封刘邦,诸侯会指责自己“负约”,更担心由此导致诸侯的反叛(恐诸侯叛之)。仔细考虑下来,巴、蜀之地,路险难行,秦朝都是犯人的集居地;于是诡称巴、蜀也是关中,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之地(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

后来,张良用刘邦赏他的珠宝向项伯大力行贿(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刘邦也向项伯大力行贿,请他说通项羽,把汉中之地也划给自己(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伯双重受贿,自然为刘邦大力斡旋,最后就真的使项羽同意了将汉中之地也划给了刘邦(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汉中与关中仅隔一秦岭,比起从巴蜀还定三秦显然要容易得多。更何况,刘邦得了三郡之地,与仅仅得到巴、蜀二郡相比,显然要实惠得多。

项羽同意项伯的意见,将汉中之地又加封给刘邦,这是项羽大分封中的一大败笔。

尽管项羽对刘邦的汉王辖境进行了调整,加封汉中对刘邦已经是非常优厚了,但是,刘邦仍要以“负约”为名挞伐项羽,占领整个关中。刘邦曾经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负约”。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负约”是一个分量极重的词,项羽封刘邦时,就担心天下诸侯以“负约”为名指责和背叛自己。

即使项羽当年同意刘邦为关中王,刘邦也不会只做个关中王,他必然还要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但是,听信项伯之言,加封刘邦汉中郡,为刘邦还定三秦提供方便,仍然是项羽分封中的一大错误。

封人不当丢重城

二是错封三秦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

先说错封司马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