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地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都是刘邦的根据地。刘邦得封汉中之地的好处是:第一,领土扩张。领土的扩张就意味着人员的增多,资源的增多。第二,便于出兵关中。关中自商鞅变法以来,非常富庶;又一直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因此,刘邦一有失利,萧何就从关中为他调集兵员、粮饷。特别是刘邦彭城大败,元气大伤,全靠萧何从关中补充兵员、粮饷,使刘邦迅速恢复元气,才有了与项羽继续周旋的资本。
荥阳之战是长达两年多的消耗战,刘邦没有关中之地的后勤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项羽除了败在战略的失误之外,还败在后勤补给线没有保障。刘邦就不同了,他夺取的关中成了他的黄金补给线,丝毫不用担心项羽会切断他的后勤补给线。
第四件事,代刘邦救父救妻。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阵,项羽打算处死刘邦之父太公及其妻吕后,项伯劝项羽不要这样做。项伯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这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天下事未可知。所谓天下事就是刘、项两家之事;所谓未可知就是刘、项两家到底谁可以得到天下还很难讲。想一想项伯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再想一想这句话,就知道这句话含有很深的含义。这说明项伯已经在考虑一件事了:“后项羽时代怎么办”(也就是假如项羽败给刘邦了,我项伯怎么办)。匪夷所思的是,项羽听了项伯的话,竟然就放了太公、吕后。实际上,项伯是帮助刘邦救了其父、其妻两条命。
左尹终成射阳侯
项伯最初只是一个政治糊涂虫,私见张良,泄露重大军情,目的都是为了报张良救命之恩。但是鸿门宴前刘邦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之后,他已经不仅是个政治糊涂虫,而是自觉地为刘邦集团服务了。
所以,鸿门宴前与鸿门宴中,项伯其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一个政治糊涂虫演变成带有浓厚内奸色彩的败类。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项伯自觉拔剑对舞以保护刘邦,说明他已经站在亲家刘邦的立场上,主动帮助刘邦,这种举措已经大大超出了政治糊涂的范围。
项伯最初私见张良,可说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到项庄舞剑之时他挺身而出保护刘邦,已有通敌之嫌;至于私受张良贿赂,为刘邦争取汉中之地,已构成严重的通敌罪;荥阳对峙时以说辞救刘邦的父亲、妻子,更是自觉地为刘邦服务了。但是,项羽对他却一再宽容。
从项羽集团来看,项伯是政治糊涂;但是,从项伯个人而言,是否是在为自己在项羽死后找出路,找靠山呢?也许别人说项伯糊涂,项伯本人还认为自己聪明呢。
项羽死后,项伯果然接受刘邦的分封,做了射阳侯。我不知项伯拿项羽的性命换来了个射阳侯,心中是否知耻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