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和庶长子刘肥的关系有一个时间因素。新婚之际,年轻的吕雉面对刘肥,确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首先,吕雉的无奈。
吕雉与刘邦的婚姻是她的父亲吕公指定的,吕雉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婚姻现实。即使刘邦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吕雉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其次,吕雉的善良。
在刘邦发迹之前,吕雉对刘肥没有任何苛刻之举,这对一位丈夫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少妇来说,实属不易。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不满二十岁的新婚少妇,却要面对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大儿子,相互的接受,非常复杂。特别是男孩子,接受一位非亲生的母亲,一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按照正常情况,吕雉结婚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位母亲,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与非婚生儿子的相处就更为困难。
面对一个亲生、另一非亲生的两个儿子,吕雉能否一碗水端平呢?
偏爱亲生儿子是人的天性,年轻的吕雉在处理亲生儿子和非亲生的刘肥关系这一问题上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史书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载。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现实的。
有人认为:刘肥没有和刘邦生活在一起,而是寄养在曹姓女子家中。此说只是一个推论,因为我们今天没有任何资料说明刘肥寄养在曹姓女子家中。
刘邦称帝之后吕后与刘肥的关系,与初婚时期吕雉与刘肥的关系有了较大变化:
第一,曹姓“外妇”早已不构成对吕后的威胁。
没有任何史料说明刘邦和曹姓“外妇”后来还有多少联系。刘邦是四十一岁左右与吕后成婚,四十六岁刘邦有了嫡长子刘盈,四十八岁起兵反秦。从此,刘邦与吕后分居长达六年多。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刘邦认识了一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因此,此时威胁吕后地位的早已不是这位比吕后年长得多的曹姓“外妇”,而是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了。
第二,吕后的皇后为刘邦所封。
吕后的皇后是刘邦所封。因此,精明的吕后当然不能因为一个早已不成为威胁的曹姓“外妇”之子刘肥而与刘邦结怨。
但是,这并不能说吕后对刘邦看重刘肥毫无反应。刘肥封地太多,吕后是有看法的。后来,刘肥齐地的三个郡相继被吕后用各种方法夺去,正是吕后不满的具体表现。只是刘邦在世、刘肥初封时吕后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吕后在未掌握国家大权之前,确有她善良温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