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就连见多识广的老爷子都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这姑娘这么漂亮啊?贺南序,我知道你眼光好,但也没想到好到这地步啊。”
贺老爷子之前就从贺南序口中打听过初黎。
当时贺南序如实说了初黎的背景,那时,贺老爷子第一感觉就是这姑娘按身份背景来说,跟贺南序的的确确不是一个圈子的。
但是现在他看着初黎这张美到出尘的结婚证照片,也的确被惊艳到。
跟贺南序站在一起,用般配两个字形容最合适不过。
见过初黎一面的许嘉音迫切的发着语音要证明:“我见过嫂嫂,真人比照片更漂亮!”
很少在群里说话的贺妈妈也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阿序,你就这样结婚了?你怎么回事啊?这样急急忙忙的能把事情办好吗?你为什么都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我们什么东西都没给人家姑娘准备,这样做实在是有失礼数,太怠慢了。】
贺南序的母亲是一个很温柔,很有教养也很有共情能力的一个人。
她站在女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越想越觉得贺南序这做的太不行了。
贺爸爸是个宠妻狂魔,听了夫人的话,也跟着训了一句贺南序,【你这件事的确没做好,在追老婆这方面,你还得跟你爸我好好学。】
贺妈妈盯着结婚证上的那张照片,满意的不行,可看着看着,她咦了一声,有些疑惑地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姑娘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啊?”
她立马给贺南序私发了一条语音过去,“阿序,你找的女孩,我之前是不是在哪见过?”
贺南序靠着沙发,模样慵懒闲适。
他扯了下唇角,“见过。”
他像是给提示词的,只说了一个地点,“在国家大剧院。”
贺妈妈抓着手机,想了一会,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那优雅温和的眉眼间掠过一抹惊讶,“是她?”
贺南序:“是她。”
回想起很久远的那一次见面,贺妈妈喃喃自语了一句,“怎么会是她呢?”
“怎么就不能是她?”
“阿序,你别误会,我可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没想到你会等一个女孩,等这么久。”
贺南序目光落在阳台那一片纯白的栀子花上,平平静静地说道:“大概是再也难以遇见一眼就心动的人,所以……哪怕是死磕到底,也想要得到吧。”
要么谁都不要。
要么,就只要她。
*
想起不久后与贺南序家人的见面,初黎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那天会有很多人吗?”初黎假装淡定,“就是你能不能帮我捋一捋啊?我现在就得开始准备给大家的新年礼物了,不然我怕来不及,我也不太知道大家的喜好,我想……。”
贺南序不紧不慢地打断她:“你弄错了。”
“什么?”
“是他们给你准备礼物。”他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
贺南序都能想到那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了。
她肯定会被当国宝一样给供起来的。
初黎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贺南序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放轻松一点,那就是你的家,不用太拘谨太见外,我家里人……都挺好说话的。”
“我知道。”
如果他家里人不好的话,又怎么能培养出一个这么优秀的贺南序呢?
初黎原本绷紧的情绪,一下缓和了很多。
她坐在餐桌边,安静地吃着早餐。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初黎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她看了一眼,发现是个陌生的号码。
她最近对陌生号码实在是有点警惕。
第一次,她没有接。
可是那头却不厌其烦,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打着。
贺南序眼神淡淡地瞥过她的手机屏幕,“不接吗?”
没等初黎回话,贺南序放下手中的筷子,“或者是我在这,你不方便接?要不我走?”
“不是。”初黎话音落下的同时,已经接通了电话。
还没等她开口,电话那头就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
“哥哥,哥哥!姐姐接电话啦!”
这是……暖暖的声音?
初黎愣了愣。
她把手机放到眼前,再一次看了一遍电话号码,发现这个号码渐渐变得有点眼熟。
沈励很多天前,用这个号码给她打过一次电话。
沈励以前的号码,实话说,初黎是能倒背如流的。
不过后来,沈励的手机掉了,又重新换了一个新号,初黎这才没认出来。
“暖暖?”初黎试探性出声。
“是我!姐姐,你不要暖暖了吗?”小家伙一开始还是很开心的,可是才说几个字,声音就不受控制地带点哽咽了,“你生哥哥的气可以,你为什么不跟我玩了啊?”
“对不起,暖暖。”初黎听着小家伙的哭声,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我过两天来看你,好不好?”
“真的吗?”
“真的。”
“太好了!”
初黎想了想,又温声细语地问:“暖暖,你能……让你哥哥接电话吗?”
对他们这种复杂关系毫不知情的小家伙蹦跶着小短腿立马跑到沈励旁边,将手机递给他,“可以耶!哥哥,姐姐要你接电话。”
这倒是让沈励有些意外。
他似有若无地勾了下嘴角,拿过手机,放在耳边,“怎么了?”
初黎顿了几秒,才问他,“我们分手的事情,你跟暖暖说了吗?”
“说了,不过……你是指望一个四岁的孩子懂这么多吗?”
小孩子的喜欢,很单纯。
以至于……让初黎都不想在暖暖面前用那些不好听的话去解释她跟沈励现在的关系。
这会让她有种伤及无辜的感觉。
初黎放缓着自已的呼吸。
无意间的一个抬眸,看见坐在对面的男人。
她好像一下又清醒了很多。
“是这样的,我需要你配合我‘戒断’暖暖对我的感情,暖暖是你的妹妹,我不适合出现在暖暖的生活里了,而且……我结婚了,我也要有自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