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大怒,下令诛杀平城内全部僧人,烧掉所有的佛寺。
太子奉命处置此事,却终究不忍牵连无辜,也不愿让严酷的刑罚激起人心愤怨,便只将参与犯事之人处斩,偷偷保护了许多僧人。
此事没有瞒过兴明帝,还被与太子敌对已久的佞臣添油加醋了一番。
当夜,天子传元无黎入宫,随后在显阳殿内,拿起香炉重重掷向元无黎,将其击得头破血流。
自那以后,兴明帝对太子的态度更加苛刻严厉,且再不给他委以重任,更去宠爱二皇子元隽行。
兵权,钱财,地位,所有能给的赏赐,全部都给了元隽行,多得远远超过了太子的规制,还将其封为广平王——所有皇子中,唯一被封了王的。
元无黎隐隐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
但他不会去嫉妒元隽行,也不会去猜忌对方是否有意争储。
他仅比元隽行年长七个月,两人一同长大,关系甚笃,元隽行对他这位兄长友善恭敬,还总在朝中替他说话,根本看不出什么狼子野心。
元无黎只会觉得,是自已做得不够好,是自已还需要做得更好。
兴明十七年,春猎,天子的马突发狂躁,元无黎被栽赃诬陷。
他当时很快便冷静了下来,替自已抗辩,且根据蛛丝马迹找出破绽,最终洗清了身上的嫌疑。
然而此事发生得蹊跷,幕后之人究竟是谁,元无黎探查不出。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才真正品味过来太傅陈轸曾给他的提点:不能坐以待毙,需得时刻掌握着防守反击的杀手锏。
世家贵族,他是不想与之掺和在一起的——门阀士族如何腐朽,如何摧毁着这个王朝,他看得太明了。
且对于这些尔虞我诈的老狐狸,一旦你选择不做那与之同一案几吃饭之人,就只能做他们的盘中餐。
待元无黎日后真正掌权,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削去世家在朝中的势力。
元无黎必须建立起独属于自已的势力。
他是正直的君子。
做储君,与做帝王,却从不是以“君子与否”
能衡量的。
有些手段,他可以不用,绝不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