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表面涂有全波段隐形涂层外,机体还配备有针对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的光学迷彩,可以做到当前探测技术下的完全隐身。
其上搭载的小型S2机关作为主动力源,还有100个三代方舟反应堆组成阵列作为备用紧急能源。
在如此强大的能源驱动下,通过仿生肌肉纤维,穿戴者的肉体力量将被增幅到500吨以上。
同时因为存在S2机关的原因,机体可以使用AT力场,根据穿戴者的精神状态最高能够防御住1000吨TNT当量微型核弹的近距离核爆打击,转变AT力场形态用于进攻的话,可以发射出带有3000万度高温和巨大冲击力的射线攻击。穿戴者也可以自由设定AT力场的形态,自己开发更多的使用方式。
上面还装载有改进型的λ-Driver系统,不但可以用在进攻和防御上,更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达到念动力一样的超能力效果,目前在精密度上已经达到了分子级,最高出力则因S2机关功率所限,只有一万吨。
另外针对驾驶员因意外失去意识之后的防御,还额外配备了静滞力场发生器和电磁防御护盾,分别针对实弹和定向能武器,由机载AI操控,足以防御一般的常规武器攻击。
索敌方面,头部集成有超光谱感应仪和全频段主被动声呐,可以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雷达波等各种电磁波频谱精准扫描半径10公里内的情况,连隔着墙也能锁定目标,广域扫描的距离达到了150公里,并且支持多目标锁定;水下战斗中使用高精度声呐可以发现100公里内的最先进潜艇,在地下洞穴之类的地方也可以利用主动式声呐瞄测地形。
此外还有借鉴于强殖装甲技术的超感官模拟器官,可以提供穿戴者类似于第六感、精神感应一样的感知力,作为信息收集系统的有力补充。
生理循环系统方面大量参考了纳米生化服技术和强殖装甲技术,可以在断绝一切外来能量物质的情况下维持穿戴者的正常生理机能至少一个月,并且可以在穿戴者受伤时利用储存的有机物和皮米机械主动修复肉体伤势。
同样从强殖装甲技术中解析出来的重力制御技术赋予了战甲无工质飞行能力,不需要任何喷射口也不需要任何燃料,只要还有能源,就能够无限制的持续飞行,而且是海陆空天四栖,即使进入到深海海底或者外太空也能持续作战。
另外机体还配有量子传送设备,可以在机体半径3000米内进行精准瞬移,也可以根据设定的时空信标远距离传送到事先设定好的位置。不过该装置启动时需要占用90%的能源,无法进行攻击或防御,所以Master使用时请务必小心。”
“……看上去真的很不错,实际测试过了吗?”
“……很抱歉,因为您之前下达的隐蔽第一的命令,很多测试没法进行,因此这具个人武装虽然在虚拟测试中已经没问题了,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不会出现问题,现在还无法确定。”
对于科塔娜这个人工智能居然也会十分人性化的感到尴尬,李源感到了几分意外,看样子她在人工智能的进化方面已经走了很远了。
“……那我们就先把它造出来,实际测试一下究竟有没有问题吧!”
=======半个月后
制造这套个人武装一共只花了48小时,但是之后的测试和改进却花了李源和科塔娜近两周的时间。
在测试中,这套被暂命名为Mark I的个人武装真的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比如3D打印武装的速度太慢,对于体积较小的武器,比如手持式枪支、刀剑之类的速度都还可以,但是一旦开始制造大型武装,比如战车炮、舰炮、要塞炮之类的,整个3D打印制造时间根本无法忍受。
好在这种问题很好解决,只要事先在量子存储空间里多准备一些武器设备就可以了。
又比如AT力场和λ-Driver系统同时使用时李源的精神根本无法负荷,强行使用的话甚至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所幸有治疗万能的皮米机械,将差点脑溢血而死的李源给救了回来,之后他就让科塔娜更改了设定,让AT力场和λ-Driver系统只能同时使用一个。
另一个就是机载人工智能实在是太死板了,毕竟量子存储空间内部的容量有限,如果不通过远程通讯让科塔娜接手的话,剩下的那点空间搭载的量子计算机阵列根本不足以支撑高级AI的运算,而能够正常运转的低级AI又根本不足以在瞬息万变的战斗之中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援。
解决方法目前就只有先加大量子通讯仪的通讯带宽,能够让科塔娜全面掌控这具个人武装的所有情况,并实时提供支援。或者等到量子存储设备能够更进一步,足以塞得下科塔娜那足足占据了地下基地一整层的量子计算机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