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的意思,儿臣明白,但是儿臣可以确信,那望远镜所看之星空,乃真正星空无疑。其中理论,儿臣已略知一二。
父皇请看,这是儿臣从杨帆那里拿来的琉璃物件,听杨帆说,这叫放大镜,能够将所照之事物放大。
儿臣试了,确实如此,甚至和看着小巧的东西,还能够引火!”李泰坚信自己的想法,对着李二争辩道。
放大镜?引火?
这又是什么奇技淫巧,那杨帆到底从哪里得来的这些玩意!
“哦,青雀不妨给父皇演示一下。”李二不可置否的说道,想要用事实来打破李泰心中的妄想。
李泰也恰恰是这个想法,想要用事实来说服李二。
“父皇可否取一封不重要之奏牍,儿臣为父皇演示下他的放大之能!”李泰躬身询问道。
李二从桌上抽出了一份奏牍,递给了李泰,让他演示。
李泰打开奏牍一看,脸色一僵,这特么是御史台弹劾他夜不归宿的奏牍,他大爷的!
李泰有些尴尬,瞄了眼李二,这怕是故意拿给自己看的吧。
无奈之下,李泰只要拿起放大镜,在案牍上照着,“父皇请看!”
李二低头瞄了一眼,当即脸色一变。
不知何时,李二感觉自己的眼睛看东西已经有些模糊,太医诊断,是审批奏牍耗神,伤了眼睛。
所以每每审批奏牍之时,李二总需要凑近了才能看清。
但此刻,这一低头,李二就看到了一个“斗大”的字,虽然说“斗大”有些夸张,但李二确确实实的看清了那个字。
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两个字,其他的依旧模糊,但这已经足以让李二震惊。
李二一把接过李泰手中的放大镜和奏牍,自己拿起比划了起来,果不其然,在放大镜的移动之下,所照之字全都变大了不知一倍,果然有放大之能。
李二摆弄着放大镜,反复的观察着,始终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心里嘀咕着莫非是什么仙法不成。
看到李二满脸的疑惑,李泰适时的解释道:“父皇,根据儿臣翻阅典籍所得,可能与这琉璃镜面的弯曲有关。
在《天工造物》上,儿臣翻阅到一片记载,是说有人无意间烧制出一块琉璃,透过琉璃所照之物,会发现那物体变小,但挪开琉璃,却又没有丝毫变化。
儿臣想来,或许和这放大镜原理相似,那个或许应该叫做放小镜!”
李二咀嚼着李泰的话,思考其中的原理,但仅凭只言片语,实在难窥其真貌。
“对了,青雀,你不是说他还能引火吗?给父皇演示一番可否?至于这放大镜的原理,等你弄明白了,告诉父皇即可。”李二这人有个好习惯,就是想不通的事就不想了,交给其他人去折腾。
李泰连连称是,然后领着李二走到甘露殿门前,从李二手中接过放大镜和奏牍,就准备给李二演示引火之能。
但一看到是案牍,李泰连忙拾起,对李二说道:“父皇,可有废纸或者干草,引火需要承载之物。”
李二指了指李泰手中的案牍,淡淡道:“就它吧!”
李泰有些错愕,父皇竟然让自己用这奏牍来点火,这……
“如果,真如你所说,这放大镜能引火,那这奏牍就是一派胡言,烧了又有何妨。
若是不能引火,这奏牍你自己像个批复的结果告诉我!”李二似笑非笑的说道。
李泰懵了,这是在警告自己啊!
不过,李泰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御史台的那是混蛋,居然敢打小报告,等着吧!
按照先前杨帆演示的步骤,李泰将放大镜在太阳下聚焦定位。
李泰毕竟是天才,三两下很快就复制出来杨帆所说的那个聚焦光点,对着案牍,等待他燃烧。
一旁的老太监望着蹲在地上的陛下和魏王,有些不解,但陛下魏王都蹲下了,自己这奴才难道还能站着?
所以,老太监也凑到了一旁,蹲下了。
李二狐疑的看着蹲到一旁的老太监,“你做什么呢?”
“陛下,您和魏王都蹲下了,老奴岂敢站着啊!”老太监讪讪笑道。
李二有些无语,瞎凑凑什么热闹,不过看在这老家伙这么自觉的份上,就不骂他了。
李泰这时也到了关键时刻,能明显的看到奏牍上出现了一块焦黄的斑点,那显然就是被烧过的痕迹。
李二也有些啧啧称奇,暗暗想道,难不成李泰所言不假,真能引火不成?
下一刻,一朵火苗蹭一下凭空出现,案牍上立马烧起了一团火焰。
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李二瞪大了眼睛,这……这实在是骇人听闻!
黎公公也懵逼了,自己看到了什么,魏王殿下竟然凭空引火,这莫非是某种方外之术?
李二咽了咽唾沫,感觉有些口干舌燥,“去给朕倒杯水来,朕渴了!对了,再给青雀倒一杯。”
黎公公点头称是,退后倒水去了。
李泰一脸笑容的看着李二,一幅赶紧夸我的模样。
李二嘴角抽了抽,没有说话,心中太过震惊,简直神乎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