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我,孙大圣一生之敌?/我与七仙女不得不说的事 > 第90章

第90章(2 / 2)

在那揭开帘子的四方形窗口里,居然还露出了武媚娘那精致的脸蛋。

李恪有些头疼,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下午虽然就出了长安,但到了天黑,其实只是先驻入离长安城数里外的一座行宫。

长安城与行宫之间,大量兵马调动,不少琐事也在逐步地安排和进行。

用膳时,李恪被父皇李世民叫了去。父子两人闲聊着,途中,李世民道:“你怎么就同意让你妹妹也跟去了?“

李恪错愕抬头:“她说父皇同意了,既然父皇同意,儿臣自然也没有意见。“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她缠得朕无法,朕早上时就对她说,若是她三哥同意了,那朕也同意。然后她出了宫,到了中午,她兴冲冲地跑来,说你同意了。朕当时正处理着离京前的大量公务,也没想过要派人找你问一问……不对,那丫头根本就是趁朕公务繁忙的时候,来跟朕说的。“

那丫头竟然弄这一手,父子两人对望一眼,尽皆无法……毕竟她跟都跟来了。

其实,虽然是封禅泰山这等大事,但一路上正如李丽质所说,和游山玩水也没有太多区别。

毕竟沿途原本就有大量行宫建立在风景秀美之处。

这些行宫,大多都是前朝所建,当年晴炀帝喜欢出行,在长安、洛阳、江都之间,劳民伤财,大建行宫。

每一座行宫,都建得秀丽壮观,又安置了大量的宫女入驻,这些宫女一辈子安置在内,内中绝大多数,其实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如今,这些行宫内的宫女大多都被遣散,不过行宫本身还在,因为都只建了二三十年,也不需要多少修缮。

李世民对皇子公主原本就管得较宽,他自身虽然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帝王,但这一路又带了不少文官,行程相对较慢。

李恪与李丽质闲来无事,就带着秦怀玉、程铁牛等年轻人到处乱逛,然后先到下一座行宫入驻,美名其曰为圣上探路,李世民也懒得去管他们。

那日傍晚,提前到达下一座行宫的他们,便在靠近行宫的山头生火野炊。

跟随着他们的百名骑兵在山下驻扎,山上,禹馨、李丽质、武媚娘跑到另一边的瀑布旁嬉戏去了。

宫晴月带着几名奴仆,为他们烤着肉片。李恪与秦怀玉、程铁牛一边等着,一边说说笑笑,这边,眼看着涂上各种香料的肉片,滋滋地散出香味,便要出炉。

山脚的官道上忽有快马飞奔而来。秦怀玉往山下看去,见那骑手肩上插着飞羽,于是道:”这是八百里加急的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李恪起身道:“下去看看。“

他与秦怀玉、程铁牛往山下走去,很快,山下的兵士也将那骑手护送上山。

那骑手奔前数步,在他们面前拱手半跪,李恪问:”可是有军令?“

那骑手道:“正是,陛下急调程铁牛返回长安,随程将军出征。“

李恪还未说话,旁边秦怀玉讶道:”程将军出征?“离开长安时,也不曾听说哪里有紧急军情,为什么突然间,程将军就要出征了?

那骑手道:“是罗通元帅那边战况紧急,兵阻野马川,连罗仁小将军都被北漠屠炉公主祭飞刀杀害。罗通元帅派人往长安求援,正值陛下封禅泰山,秦琼、尉迟敬德两位将军跟随陛下,贴身保护。“

“是以陛下传旨,令原本留守长安的程将军调兵赶往野马川,协助罗元帅,兵进野马川。“

秦怀玉大吃一惊:“罗仁小兄弟战死?“

第174章 大唐兵制、唯一兵仙

罗通乃是罗成之子,年少英雄,十六岁时便已挂帅出征,因为李世民曾将罗通收作义子,所以在名义上,他也算是李恪的”皇兄“,不过李恪并不曾真正见过他。

罗家与秦家世代交好,罗通与秦怀玉都同时精通秦家锏法与罗家枪法,只不过罗通还留有罗家秘传的回马枪,秦怀玉留有秦家秘藏的杀手锏。

罗成为大唐屡立战功,却在大唐一统天下前战死沙场,对于李世民来说,乃是一件憾事。

后来得知罗成之子武艺过人,先是收罗通作义子,令他跟随李靖学习兵法阵仗,后来又让他独自领兵挂帅,出征北漠,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罗仁原本是罗通的族弟,从小天生神力,力大无穷,被认为是隋末英雄裴元庆转世,罗通的母亲窦氏将他收作继子,教授罗家枪法。因为罗通自己自幼丧父,罗仁年纪比他小不少,兄弟两人情同手足。

罗仁年纪虽小,论起实力,尤在罗通和秦怀玉之上,为罗通的开路先锋,他单论力气,连秦琼与尉迟敬德这等猛将,也甘拜下风。

连秦怀玉也没有想到,竟会在这个时候,传来罗仁的噩耗。秦怀玉有心与程铁牛一同跟随程将军去支援罗通,却又知道泰山封禅一事同样事关重大,不得不压下这一想法。

程铁牛听到父亲出征,在这里如何还待得住?领了旨意拜别殿下,骑了一匹快马,连夜赶回长安去了。

程铁牛离开后,李恪与秦怀玉也没有什么说笑聊天的心情。两人回到山头,宫晴月呈上烤肉,两人一边吃着,边聊起唐朝兵制。

秦怀玉取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划道:“目前大唐,皆采用李药师所设兵制,三人为一小队,三个小队为一中队。五个中队与大队部,共五十人,组成一个大队。“

“每个大队部里,包括队长、副队长、军法官、两名宪兵。作战前,所有的军法官都要去开会,力图让每一个作战部署清清楚楚地通知到各个大队。“

“作战前,队长在前,军法官持队旗,所有兵士只需跟随各自队长,队长如何做,他们便如何做。队长则按着军旗。军旗指哪,队长便率众打哪。“

“副队长持陌刀在后,既作监军,又时刻观察战况,开战时如有变阵,便由副队长接手指挥。若是撤退,便由后方的副队长转身带头突围,原本在阵前的队长与军法官断后,分工严明,不容差错。“

“平日练兵,大队分合,交替前进,结阵而行等等,皆要演练。一支军中,有二万人,四百个大队,每一个大队因武器与位置的不同,分工不同,可组成合成营,合成营却是过往朝代所未有,对训练要求极高。“

“正因我大唐兵将,训练有度,兵制严明,采取的是府兵制,入伍者皆为良家子,每有大战,战略目标、步骤层层分派到各大队的军法官,令每一个团都清楚明确,是以才能够在过往的各种恶战中,将陛下、诸位将军的战术计谋等执行到位,亦绝少发生一处战败,全盘崩溃的状况。“

李恪听得连连点头。

有道是“兵精将猛”,单单将猛还不够,兵若不精,往往便是一盘散沙。

没有精良的兵团,所谓的兵法就只是空谈。前方一胜,大家群起而攻时还好,前方一乱,后方立刻崩盘的事不知多少,这样的队伍,想要去谈论战场上的穿插战术和演阵、变阵,不过是个笑话。

在李恪以前的另一世里,随着各种翻案风的盛行,甚至有人将赵括都夸成了名将,说他能够带着几十万人往前冲也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