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太子殿下拿出了他自己“构想”出的草图,与他们一同讨论,然后,丹雷道人开始发现……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火药本就是诞生于隋朝,创出火药的,正好就是道门。只不过,造出火药的过程,纯属意外,乃是在炼丹的过程,尝试配置各种丹石,所出现的副产品。
为了防止有人继续尝试,道门甚至在《真元妙道要略》里,特意提及,不要把硫磺、硝石、雄黄、蜜糖放在一起……没错,里面有蜜糖,因为最开始这样做的人,是要把它们练成一块,看看是不是能够吃的。
为了“长生”两个字,他们没有什么事是不敢的。
火药作为炼丹术的副产品,从出现到现在其实也就是几十年。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它在战场上有可能引领的划时代的变化。
道门将它记载在道书上,也是为了告诉后来人,别再这样做了,不能吃。
结果丹雷道人却将它与从西域得来的黑火油一同用在了江湖厮杀上,这也是他被茅山宗驱逐,成为道门弃徒的主要原因。
李恪将自己的构想,不断地展现给他们。
事实上,在另一个世界的大唐后期,火炮也好。猛火油柜也好,全都出现了。
只不过由于华夏不太重视工匠和科技的传统,这些东西明明应该更早出现,却全都是在各种“误打误撞”之下,才一点一点地逐渐被发掘出它们该有的作用。
火药已经出现,猛火油目前在长安也有一些,都是从西域运来,用于照明用的。大唐如今控制了西域的大片土地,又征服了北漠,想要更多的猛火油,轻而易举。
只是,目前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两样东西也能够大量运用在战场上。
所i以,李恪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晓,这东西在战场上能用、而且很好用。
先行造出后,将火炮和猛火油用在对百济的海战上,想必会吓百济一跳……
第259章 骊山上的姐妹情
对于阎立德和丹雷道人来说,这种通过火药驱动,发射铁弹,甚至还能够在炮弹中埋上火药,引发爆炸的兵器,当真是匪夷所思。
偏偏太子殿下向他们解说完后,他们又觉得非常地合理。
两个当世有名的工匠师很快的就探讨起来。
而在李恪这边,他不过是将早晚会出现的东西,提前说了出来,让他们知晓。
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研发和制作。
并且嘱咐他们,最先要在灭百济的战船上,派上用场。
对于大唐来说,当前最紧要的大敌就是高句丽,而灭高句丽先灭百济,这便是当前的重要方略。
在工匠上,阎立德几乎就是全能,唯独对道门折腾出的火药和西域的猛火油并不了解。丹雷道人敢在江湖上创建霹雳堂,对火药和猛火油的运用,远胜于这个时代的其他人,之所以无法把他的“霹雳火”变小,其实还是在冶铁这一块上有所欠缺。
当下,李洛直接将丹雷首人封了官职,把他交给阎立德。
其时,天气正慢慢转凉,李恪穿了一件大黄狐皮裘衣,回到府中。
自从《阴符经》出世后,神策府众将的实力整体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也有更多的年少英雄加入神策府,补充了神策府的人手。神策府巡视的范围不断扩大,事情变得多了,李恪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轻松下来,只要时不时地查看一下各地送来的报告便可。
进入了龙威阁,便看到晴月迎了出来,轻轻唤道:“主人。”
李恪问曾:“禹姐姐呢?”
自丽质离家出走,去了骊山,拜得黎山老母为师。知道她短期内不会回来后,禹姐姐和晴妹妹便搬到了龙威阁,成为了他的”通房大丫鬟”。
禹馨偷懶,她在神策府领了一份祭酒的职位。其实历代以来,军中”祭酒“主要都是两种人,一种是兼任着军师的用途,给一个祭酒的名义,事实上就是军师,如郭嘉。
还有一种就是给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用来养老用的。
因为这个职位实在是太悠闲了,除了一些重要的节日,根本没什么事做。所I以”祭酒“本身就是一个用来安置人虚职。李恪给禹姐姐安排一个祭酒职位,本是希望她成为自己身边的郭嘉,结果她真的用来养老了。
宫晴月穿了一件青色木棉裙,道:”户部那边按着主人的吩咐,从西域引进了棉花种子,史仁爱妹妹很感兴趣,要了一些,准备在后园划一片地,种来看看,禹姐姐也挺有兴趣的,过去帮她去了。”
李恪心想,史仁爱五大三粗的,却对种植这一块颇有天赋,难道是因为她擅用钉耙的关系?
引进棉花的确是李恪的意思,因为他发现,自己封锁吐蕃的战略,对华夏也不是全无影响,至少延缓了木棉在中原的传播。
虽然在唐朝这个时代,连木棉也是奢侈品,至于棉花,要到宋朝才开始普及。但对于李恪来说,这同样属于可以轻松跳过的步骤。
之所以这个时代的华夏百姓还没有开始大量种植和普及棉花,并不是因为没有哪个技术,纯粹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好处。
等到开始发现它的价值,自然而然的便会流传开来。
而唐朝之前,之所以对辽东掌控力不足,也是因为那一带太冷,百姓难以在那里大范围耕种和生活。只要利用棉花、猛火油等物,替百姓解决了御寒的问题,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自然而然地便为华夏百姓所用。
辽东的大片土地利用起来,也可以大幅延长府兵制持续的时间。这一次,大唐对高句丽用兵,多少良家子自带干粮参战,便是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参军打仗,哪怕是未能获得足够的军功,升官封爵,最低限度也能够获得田地。
百姓参军的意愿,也是大唐军力强盛的重要保障。
禹姐姐在东胜神洲做过巫女,在她当巫女的那几年里,当地风调雨顺,产出颇丰。此刻她既然愿意帮忙,那对李恪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
宫晴月此刻所穿的木棉裙,便是海南送来的木棉制成。海南那边的木棉,实是比不上西域那边的棉花的,所I以李恪直接跳过了木棉在中原传播的步骤,直接引进棉花种子。
虽然如此,也比底层百姓现在充填进麻衣里的芦苇、蒲草什么的,好得太多。晴妹妹实在太过认真,觉得穿上裘衣实在不像是个丫鬟,再加上她是练武之人,也不太怕冷。
但李恪哪里舍得,还是给她弄了件木棉裙来。
“主人!”宫晴月道,“热水已经在澡桶里放好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温柔地帮他脱去外裘。李恪点了点头,往里间走去,想了想,忽地回头道:“晴月,你也跟我一起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