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没去往内堂看,只在心里说了句“知道了!”之后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这下王熙凤不敢再耍心眼子了。
看到王熙凤终于是顺从了,贾理才将神魂收了回来,不是他做作,而是王熙凤他不得不防,实在是这位行事不着痕迹,心眼子又多,加上口齿伶俐,要单论说话,自己怕不是她的对手,所以他就提前给她打了个预防针。
对于那段话贾理也算是记忆犹新了,“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
现在的施为不过是以防万一,其实方才也没王熙凤想的那样可怕,不过是贾理看透了王熙凤的本性,从一些细节推测出她心里的想法罢了,他现在还不具备窥探他人内心的实力。
接下来事情就是按部就班了,先是王熙凤和贾理在内堂这边用了饭,好家伙,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贾理来的缘故,这一桌子上了整整十二道菜,具是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贾理倒是没夹几筷子,方才在外面的小摊子上吃了一大海碗的馄饨,现在算是有心无力。
待两人吃完,王熙凤让平儿将刘姥姥祖孙俩领了过来,当然贾理也在,进来时刘姥姥给王熙凤磕头请安,虽然心里有几分不舒服,但贾理也没去刻意改变。
这是府里的规距,也是这个时代的规距,他还不足以对抗整个时代,事实也是这般,若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那下场只有一个,被时代的潮流淘汰,别说这个年代,就算是半个世纪之后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现下虽然能免了刘姥姥的大礼,但是之后的事情你让她怎么开口,还不如这样呢,跪也跪了,到时候“打秋风”的时候心里总归能踏实点。
不过这个礼贾理却是避开了,自己的机缘还在她们祖孙俩身上呢,这个时候再受这么一个大礼,他心里也过意不去,他修的又不是无情之道。
贾理在对待外人和对待自家人的时候是有区别,贾理遵守的可不是大康的那一套,而是遵从的自己本心,否则他也不会用那些不光彩的手段拿下了整个南疆边军。
第三十章“一个铜板”的救赎
待刘姥姥祖孙俩起身坐了下来,贾理静静地站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只细细地观察这祖孙两人,越是细看,贾理越是惊奇。
“八字劫财合杀,居然是这种命格!”
王熙凤见贾理一句话都没说,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这位爷刚才还说不准自己搅黄了他的事情,现在她也看出来了,刘姥姥这次来贾府是来打秋风的,一开始要她说,给她二十两银子打发了就完事了,可贾理横插了一脚,倒是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过贾理现在考虑的可不是那些事情,像刘姥姥这样的命格他还是第一次见呢。
杀对于命主是情感上的灾难,刘姥姥早年丧偶,正是合了这一象,但杀也有它自身的去处,命格中带劫财合杀者善于移花接木,不正是说她之后几次来荣国府之事嘛,既化解了自己之难又成全了他人之美。
但这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贾理深思的时候,王熙凤见贾理不出声,正打算按照自己原先的想法,给她二十两银子打发的时候,一道人影闯了进来。
“给婶婶请安!”
来人不是贾蓉是哪个,这时贾理正背对中众人,贾蓉只看背影一开始也没认出来是谁,也没多事儿,看到贾蓉的身影,王熙凤的眉头反倒一松。
其实从一开始她也不十分地确定贾理的身份,毕竟西府这边谁都没见过贾理,听到贾理表明身份之后,她就直接按照是本人来接待的,生怕出了什么差池,如今贾蓉来了,她心里一动,就要再次验证一下,别倒时候闹个“真假美猴王”的笑话出来,那她可就成了神京的笑柄了。
于是王熙凤也不说话了,伸手指了指贾理,贾蓉一开始不解其意,这位婶婶是在干什么。
他便一边想一边说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几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
这个时候屋里只剩下贾蓉的声音了,这谄媚的声音有些刺耳,给人一种极为不舒服的感觉,当然也打断了贾理的思索,听到声音,贾理转过身来。
“是在庆祝我从府里搬出去,你们爷俩终于大权在握,可以肆意高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