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何雨柱的帮扶,秦京茹家的日子,至少也能过下去,没了许大茂,秦京茹带着孩子,也迅速在大院里低调下来了。
而另外一个主人公,秦淮茹家的日子,却是依旧磕磕绊绊过着,小当工作半年后,彻底搬出这个家了,小愧花或许也受到家里的影响,高中毕业后,也去了工作。
这个家,也如秦淮茹期待那样,两个女儿都陆陆续续出去了,只剩下棒梗和她那斜眼婆婆。
自从那事过后,秦淮茹的名声的确一落千丈,虽然大家同情,但是还是尽量避而远之,特别在扎钢厂,还经常和她撩骚的那些男工人,全都吓跑了。
她继续如一只冬眠的毒虫似的,彻底把头埋起来了,也不惹事,和邻居之间,也没了往日的热情。
这也或许是一种做女人,做母亲的悲哀吧!
她为棒梗做的一切,并没有得到棒梗接下来的尊重,反而更加疏远她了,疏远这个家了。
棒梗也不再提要秦淮茹给她找工作的事了,这事,也让这个性格偏激的年轻人受到一些影响。
或许是为了争一口气,棒梗还真在外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修理自行车的档口,找了一份修理学徒的工作。
干了三个月后,直接也在东门胡同边上支了一个摊,每天早出晚归,浑身脏兮兮,蓬头垢面。
那斜眼老太婆,再一次被这事一刺激,现在整个人精气神衰退很快,满头白发,走路都要拐杖了,可她依旧坚强地活着,或许只期盼孙子棒梗能娶妻生子,她这个当奶奶的,才能心安放心!
这或许才是普通人的生活吧!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眼光去对待,对于秦淮茹来说,她绝对是一个称职的母亲,称职的儿媳,为了贾家,她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也放弃了自己的未来。
为了儿子,她甘愿付出所有代价,包括女人的名声和名节,不过这一切都值得吗?
时间如白驹过隙,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这个大院里的那点破事永远没怎么断过,悲欢离合,人间喜怒哀乐,每年都在上演。
随着76年的浪潮结束,这个国家,仿佛如同突然很多人和事,突然开始苏醒,时代的变迁,让很多人开始不再谈论从前的那些东西。
老一辈发现,不知不觉间,好像大伙已经能吃饱饭了,菜市场的品类也逐渐多了起来,过年也不用再为了二两花生,而吵吵闹闹了。
黑市依旧红火,可渐渐交易的品类从吃的方面,变成花鸟虫鱼了,当大伙填饱肚子后,逐渐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追求了。
年轻人也渐渐不再谈论戈命和语录,更喜欢开始追求新的事物,比如电视机里面的新鲜玩意,还有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港台音乐。
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开始小规模出现在燕京街头,众人嘻嘻哈哈围观稀奇,当外面的世界带来的春风,让燕京城的年轻人开始发现,原来人生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很多年轻人的内心,开始躁动不安了。
当79年新年钟声敲响,人们内心的躁动仿佛受到鼓舞似的,开始释放压抑许久的情绪。
这一年,南边还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但是对于远在燕京的何雨柱来说,那些只能每天在广播和报纸中看到,仿佛离自己很远很远,这一年,他的内心也开始有点躁动起来,他也开始计划赚钱之路了。
第93章:徒弟
早在76年,何雨柱就有意在未来几年后,自己开一家饭店,所以这几年,他不止研究了一系列菜谱,还开始刻意培养徒弟。
当何雨柱的徒弟,可没那么简单,何雨柱收徒弟,只看人品,不看天赋,老实忠厚之人为最佳。
所谓日久见人心,做何雨柱的徒弟,里里外外跟在自己身边的,起码最少五年以上,才能学到点真本事。
前三年打杂配菜,谁也没有例外,后面三年开始学习大众菜谱,在何雨柱身边待五六年,至少出去,就是一等一的厨子,当然,每个徒弟,真正精通的只是一种菜系,何雨柱对每个徒弟也只教一个菜系。
如果他们能把一个菜系研究透切了,足够他们成为了不起的厨艺大师了。
马华作为大徒弟,也是何雨柱未来的接班人,从63年到现在79年,已经跟在自己身边16年了,人品也经受过考验了,所以何雨柱这两年,也陆陆续续把自己这身本事教给他。
包括已经快失传的素菜谱,去年何雨柱在教马华素菜的时候,把那本“闲来无厨”,也正式交给他了,马华深受感动,开始作为何雨柱的接班人,开始负责教育师弟。
自己来这个世界上,从65年底到79年,已经整整十三个年头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苏醒,也不知道苏醒过后,这具身体还会以什么方式存在,一切的一切,都带着太多的不解,所以以防万一,收一个关门弟子,也是应该的。
他只希望这具身体能一直平平淡淡活到老,人有时越害怕失去的东西,往往突然就失去了,所以何雨柱只能未雨绸缪。
关于开饭店的设想,好几年前,就诞生了,但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已经是80年代以后了,所以何雨柱也只能压制心中燥热的心。
就真实历史中,燕京第一家饭店,悦宾饭馆也是到了80年10月,才真正意义上的开业,何雨柱也不想做出头鸟,还是踏踏实实先干着自己的食堂主任先。
不过随着79年的到来,市面上,的确很多人和事物,开始有了新的活力,大街上走街串巷的个体户也渐渐多了起来,以往抓得严的黑市,现在已经有些光明正大在摆摊了。
大院里到依旧是老样子,除了破事一大堆,其他也没啥新鲜玩意,前院和后院搭建了不少违章平房,这事,自然是二大爷和三大爷那俩老东西带的头。
不过这种违建到不是过例,燕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院里,都是胡乱搭建,这个大院已经还算好的了。
甚至上面对这种违建,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呀,这几年返城的知青那是黑压压的一片。
谁家不是十几口人,没工作,没地方住,一大家子全在一两个破单间,这个时候,违建乱搭,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现在燕京城里嫁闺女,首先就是看男方家里有没有房,是不是和几个哥哥嫂子挤在一起过日子,如果一家老小挤在一个小单间,那这婚事,多半是要黄了,除非你愿意娶农村妹子。
后世还能租房,这个年代,私人租房都没地租,全是按需分配制度。
何雨柱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他房子多着呢,自家就有两间,聋老太太那一间,这就三间房了,一大爷一大妈也是两间房,未来也是留给自己,自己一家就占五间房。
现在何真和何花年龄也大了,何真明年都要上初中了,一个人住在何雨水那屋,何花还陪着一大妈睡一起,一大爷睡在聋老太太那屋,一大家子,从来没为房子发愁。
一大爷也退休好几年了,现在没事就带带孙子孙女,在大院里陪二大爷三大爷下下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就他那退休工资,都顶两个现在刚刚工作的小年轻了。
前两年,一大爷就把自己家那点存款全放冉秋叶那了,生怕自己夫妻俩有一个意外,毕竟两人也七十多了。
说到这个,何雨柱也想起原著中一大娘就是得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好像是八三年,虽然现在还有几年,但是他还是带两个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
一大爷身体没啥毛病,但是一大娘却是检查出一大推问题,本身一大娘年轻的时候,就毛病一大推,不然也不会生不出孩子。
医生也只能建议别做什么大的体力劳动,其他的办法,也没啥办法。
既然这样,也只能顺其自然了,好在现在一大家子吃都在一起,何雨柱如果在家,基本都准备了一些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