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指挥所中不断命令部队加强阵地防御的33联队长村龙上野,刚刚将最后一个中队的兵力送上了战线中,抬起头时恰好看到了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壮观场面!
那是数百条正以恐怖速度从远及近飞来的奇怪飞行物,以他丰富的战场经验,以他广博的军事相关知识见地来看,这些正在天上极速飞行的、从体型上来看更像是一枚枚极大极长的飞行物,最有可能的就是火箭弹!
可是……
从这数百枚火箭弹所飞行的轨迹弹道来看,火箭弹已经升过了最高点,正处于俯冲下降的冲刺阶段。
而当下日军33联队距离火箭弹的距离,足足得有7.8公里远!
换而言之。
这些密集如飞蝗般的火箭弹,如果想要从射出到打中他们,其射程必须得达到超过15公里远才行!
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怎么可能有飞行的如此之远的火箭弹?
就在33联队长村龙上野口中喃喃之际,越来越多的日军同样发现了天空中出现的“火箭雨”,眼神之中充斥着震撼与茫然!
虽然他们是帝国中最有战斗经验的部队,但是他们却是真的从未见过天空中出现如此多的火箭弹,而且全部都是朝向他们所在方位飞来的!
“纳尼……”
“纳尼……”
“雅卖……雅卖路!敌袭!敌袭!”
“隐蔽!隐蔽!!”
“……”
在越来越多日军仰望天空发出由衷惊叹时,终于有日军幡然醒悟,意识到了他们正在成为飞在天上的火箭弹群即将落下的目标时,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咆哮警告,随后方才呆立的鬼子士兵们无不是立刻躲进堑壕,整个身体趴伏在堑壕底部,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抵御住火箭弹集群的打击!
自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根矛后,接下来的课题便是如何制造出一面可以抵挡尖矛的盾牌。
而有了盾牌之后,人类又开始摸索研究更加具有穿透力的尖矛。
从古代战争一直到了现代战争,矛与盾也随着时代的变换不断进行着更新换代。
通过借助大自然的威力如土、火、水、风,再结合峡谷、隘口、河流等天然屏障对敌人发起进攻或防守,到能够通过自行改变地势进行作战时,堑壕战便逐渐应运而生。
在最一开始时候的堑壕只是士兵想要找寻一个藏身的低洼地,因为以当时情况的战斗激烈程度并不强,所以最一开始的堑壕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挖个坑或是挖条沟,能够躲避对方直射过来的枪弹,并可以射击敌人保护自己就可以了。
在“散兵坑”过后,散兵坑被挖通形成了壕沟,随着热兵器的威力越发强大,战斗激烈程度越来越烈,堑壕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功能都发生了极的变化。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先后加入战争的人数超过了6500万,死亡人数更是超过1000万,在惨烈的战斗中诞生了非常多的战术战法,其中堑壕战最有代表性,在大规模的防御战中,堑壕战更是成为主要的战争形式。
在一战时的西线,最长的堑壕足足长达300英里,堑壕里面可以藏匿不可计数的士兵。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堑壕进行作战,甚至有动用数百万士兵用几个月时间挖掘出纵横交错的超级堑壕用来防御。
尤其是将堑壕设计成了扭曲形状之后,不仅可以在敌方攻陷阵地时通过扭曲的工事阻挡敌方射击视野,为转移与反击争取时间,更是可以防止一枚炮弹消灭太多士兵,堪称是战争中最佳的防御工事。
所以无论是敌方扫射而来的机枪,还是轰击来的火炮,亦或是当下正从天上如同密集弹雨般袭来的火箭弹,日军第一时间能够做出的反应就是尽可能地将身体躲在堑壕之中,这些火箭弹如果落在地表上,那么掀起来的气浪或者是迸溅出的泥土,只能将他们掩埋在堑壕里,并不会让他们失去性命。
如果那些火箭弹意外的掉落在了堑壕里,凭借着扭曲的堑壕,他们生还幸存的可能性同样极大!
但他们却不知道。
来自于独立一师二团的火箭弹,却绝非单单爆炸那么简单!
“砰!!”
率先到达的一枚火箭弹突然之间凌空爆炸,随后这枚火箭弹便如同烟花绚丽绽放,数以百枚的子炸弹天女散花一般向四面八方落雨般降落!
“轰轰轰……”
数百枚子炸弹落在地面,霎时间形成了近千平方米的密集爆炸区,气浪、破片、火焰、毒烟……几乎在一瞬间连成一片!
子炸弹中的白磷更是附着在任何可以燃烧的物体上,如同附骨之蛆一般炽烈燃烧!
“砰砰砰……”
“轰轰轰……”
还没等被第一枚火箭弹所造成伤害的鬼子发出声音,空中紧跟着便响起了不停歇的爆响,而后便是如同海啸山崩般的剧烈连续爆炸!
当爆炸的第一刻起,日军联队长村龙上野的大脑就判断出33联队接下来将面临怎样的灾难。
然后。
他却没有了继续思考以及观看这场盛大爆炸场景的机会。
因为仅仅十几秒的时间,数平方公里的区域便完全被硝烟、焦味和火焰所笼罩,空气中完全被灾难的气息所彻底充斥弥漫,爆炸的威力几乎让整个区域沦为一片死地!
破片在空中飞溅,火焰无情地吞噬焚烧着周围的一切,堑壕内的士兵在密集到极点的爆炸下根本无处躲避,白磷燃烧的火焰粘附在堑壕内的任何可以燃烧的东西上,没有被弹片伤害到的鬼子在无法扑灭的白磷与毒烟下,同样难逃死亡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