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马车,一路往娘家去了。
老爷还没回家,接待舒歌的是李氏。
见舒歌那么大热天的来,李氏一点儿都不嫌麻烦,像是亲闺女回娘家一样,笑嘻嘻地将舒歌迎了进去,一边笑着给舒歌扇风,一边吩咐下人赶紧给舒歌去弄些酸梅汤喝。
又问舒歌晚上是不是在这里吃,说她今天怎么难得有空过来。
最近舒歌有联络上几家夫人太太,连康王的母家亲戚的宴会也去了一次,有时候就带上舒蓉一起过去,所以李氏对舒歌现在可以说是十分感激的。
舒歌虽然讨厌李氏,但是她知道真正能做主她婚姻的也不是李氏,当初让她嫁给傻子,是舒老爷下的决定,要是舒老爷不点头,她也嫁不出去。
所以舒歌对李氏其实也没有什么恨意在,加上她平时对舒歌已经很奉承。像是今天这样,明明是有个诰命在身的夫人,却做着舒歌身边扇风的小丫鬟才做的事儿给舒歌扇扇子。
就这样的低声下气,已经让舒歌没有那么生气了。况且她出嫁之后也并非就真的再也不靠娘家了,到底还是需要人家帮衬。
所以,舒蓉的婚事她虽说不怎么上心,平时有什么让舒蓉露脸的机会,她还是会给的。
毕竟她要人家帮她做事,不可能半点儿利益都不给。
现在她跟李氏还有舒蓉的关系,说是敌人,倒不如说是互相取利的合作者更贴切一些。
到屋里坐下,上了酸梅汤,舒歌喝了两口便将自己想要找个教习嬷嬷巩固一下宫中规矩的事情说了。
李氏笑着说道:“这事儿我知道了,之前教咱们家的嬷嬷近日也在教别人家,这会儿只怕没空。一会儿我去找人去请一个夏嬷嬷,她也是京都有名的教养嬷嬷,性格也好。王妃只管等着消息,明儿一早上我就让人抬着轿子去把嬷嬷给你请过来。”
夏嬷嬷其实一般人也请不动,不过若说是去教王妃,自然这个脸她还是会给的。
舒歌对京都内的什么嬷嬷没有那么熟悉,李氏不过是走一趟的事儿,正好还一些舒歌今日带舒蓉到处走动的人情,她自然乐得去促成这件事儿。
舒歌见李氏肯帮忙,顺心顺意地喝完了一碗汤,将冰镇的酸梅汤放在桌上,她故作愁绪,叹了一口气。
“哎!”
都不用等舒歌自己说点什么,李氏见到她叹气,便忙放下手中的酸梅汤,问道:“王妃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儿么?说出来,我替你开解开解。”
舒歌心里佩服李氏的演技,当然自己也继续演道:“许久没喝家里的酸梅汤了,酸酸甜甜的很下胃。”
李氏闻言,一时没有明白舒歌话里的意思,只以为舒歌是在炫耀,便捧场道:“王妃在王府吃多了锦衣玉食,一碗酸梅汤只不过是咱们平头百姓家下暑用的吃食罢了。偶然尝鲜,王妃自然觉得好吃了。”
舒歌却说道:“这倒不是,虽说王府里的厨子都是顶好的,但有时候也想念娘家的口味。我记得咱们家的厨子,是用了好多年的。烧菜的味道也好吃,一下换了口味,倒有些不习惯了。
不知怎么,近日也不晓得是天气原因还是口味原因,竟然不大吃得下府里的饭菜。今日吃了这一碗酸梅汤倒叫我有些开胃。”
李氏见舒歌这么说,倒不像是假的。一时间看了看舒歌,却见舒歌轻轻的有些愁容,心里开始揣度起了舒歌的心意。
于是她试探性地说道:“不过一个厨子,王妃喜欢,过两日我将人给王妃送过去便是。”
舒歌听她这么说,才展眉一笑:“太太此话当真?”
李氏见自己猜中了舒歌的心思,便笑道:“王妃喜欢,就是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放王府里也是应该。不过一个厨子,再请就是了,有什么大不了?”
舒歌客气道:“这就有些麻烦家里了。”
李氏不在意地说道:“都是一家人,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到时候我让人过去,你不收那才是麻烦。”
舒歌这才笑笑,跟李氏聊起了别的话题。
李氏表面上回应着舒歌的话,其实三心二意也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舒歌是王府里的王妃,想要请厨子,川、鲁、粤、苏,什么样的请不到?
偏偏要这家里做熟了菜的小厨子,今日特特的来,请教养嬷嬷倒像是次要的,反而想要家里的厨子更像是主要的了。
莫非是王府的厨子不干净?还是什么特殊的原因?
这一时也不能猜出来,不过李氏心里做着盘算,要不然还是等晚间跟老爷说一声。
晚上因为舒歌说了喜欢家里的饭食,因此被留了饭,她不好推辞,吃过了晚饭才回了王府。
餐桌上,舒歌跟李氏两个倒是聊得来,剩下一个只顾埋头吃饭的弟弟,心中不服气表面装淡定的舒蓉,还有一个对女儿有愧的舒老爷,不尴不尬地坐在那里吃着晚饭。
用过饭,趁着宵禁前回了家。
到家后楚凌舟果然闹了一回,舒歌哄了小傻瓜许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