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若遇这样的敌人,他即便是回了国,也很难说自己会有胜算。
昨夜一箭之仇,暂不能报。
待他回国之后,好好整顿。将来......
殷澈心中做着谋划,另外一只没有受伤的手,紧紧攒成了拳。
——分割线——
姜国晋阳城皇宫内,林太后寝殿。
温太妃将茶盏放下,担忧道:“你这一番苦心,也不知道小辈的知道不知道。我说句太后不喜欢听的话,到底不是亲娘,昨日你这么罚了长公主,不管是不是为了她好,她也难免心生怨恨。”
“无双不是那样的人。”林氏淡淡笑笑,不大想要聊这个话题,“况且,我也不是为了让她记得我的好才这样做的。”
二人说的,便是之前无双打宴嗣礼,后被太后罚禁闭的事情。
虽说明面上太后是罚了长公主,然而实际上,却是在护着她。
按照无双那日对宴嗣礼的态度跟行为,宴嗣礼身为国君,被如此对待,定然是心中不平的。
将来姐弟间有了嫌隙,无双在宫中跟将来出嫁都会艰难。
所以太后必定要罚无双,如此一来,宴嗣礼便有了“公道”,之后也不好再罚无双。
无双打了宴嗣礼,之后也被太后罚了禁闭。姐弟二人之间也不会太难看。
自然,究竟他们姐弟二人之间会不会生嫌隙,这都不好说。皇家亲情,尤其难揣测。
只是至少,林氏当晚的到来,阻止了宴嗣礼彻底爆发的可能。
温太妃同林氏交好,却也只是同林氏交好,对无双他们从来都是面上维系,互相尊重罢了。
因对无双没有了解,所以揣摩着无双会记了林氏的仇。
林氏却从来没有这点儿担忧。
见温太妃忧心,她只是伸出手来,在温太妃的手上拍了拍,“温姐姐你放心,我会处置好的。”
温太妃愁眉不减,正欲张口说些什么,就见外面一个宫女走了进来。
林氏见宫女回来,便问道:“吃的都送过去了?”
宫女回说:“送过去了。”
“见到长公主没有?”
“见到了。殿下正在抄《南华经》,说是为了静心,又让奴婢带话,说知道太后对她的用心。又说可惜没有几本佛经,让奴婢从太后这里求一两本佛经去抄呢。”
林氏闻言,又朝身边的温太妃看了过去。
温太妃的眉头这才舒展了,有些愧疚地看了看林氏,意思仿佛在说,是她小人之心,将无双长公主想得坏了。
“她向来不喜这种佛啊,道啊的书,这会儿倒会来我跟前讨巧。”虽然嘴上这么说,林氏却还是让人拿了两本佛经交给宫女,让她带去给无双。
宫女一路又朝着无双宫里来。听说林氏的话,方知小姨已经气消。
无双让人收了佛经,并没有真的去抄。
将手上的笔墨放下,洗漱过后,她便躺在塌上,看着窗外已经凋落的玉兰树。
树梢错杂,将一轮明月斑驳掩着。
想到殷澈逃离的事,心中又是暗恨不已。
“莫非今生,又要重蹈前世覆辙?”无双望着树梢前的明月,忍不住喃喃。
可若真是如此,上苍让她重新回到亡国之前,又是为何呢?
就这么再输给殷澈吗?
不!她绝不甘心!
殷澈回国又如何呢?难道她就默认自己会输给殷澈吗?
绝不是如此!她占领先机,不是自夸,她确实配得上有勇有谋几个字。
只要接下来的棋走得好,她还是能够同将来强大的齐国争个输赢的。
她不能慌乱,要冷静下来,要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思及此,无双的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身体因为激动,还在微微颤抖。
正如上辈子所发生的那样,金秋时节,宴嗣礼在朝堂上展露了他的天子之怒。
刘相一家被连根拔起,在朝内真正能够左右宴嗣礼的势力被铲除。
也因刘相是世家出身的缘故,宴嗣礼同先帝的行为一样,开始重视从基层选拔上来的人才。
科举制是本朝延用的一个制度,但姜国内部还是更倾向由世家推举人才,跟地方选举人才。
姜国国土辽阔,光是一些世家门阀子弟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朝廷需要的人才官员,所以每年原本就有些许推举的人才被任用。
只是从刘相下台后,宴嗣礼开始重视科举制度,想要组建自己在朝内可用的势力,以确保他的权利能够得到集中,世家威胁不到皇权。
毕竟新帝上位,无法很快稳住朝堂的话,内乱产生,改朝换代是很容易的事情。
宴嗣礼此时也面临着同无双差不多的困境,那便是无法快速地在朝堂上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一点。
只是,二人想要扩充势力的目的却不大相同。
宴嗣礼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是为了平衡朝堂,巩固皇权。
而无双培养自己的势力,是为了能够在朝堂上更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