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走在集市上,带来的货物都卖完了,该添置的东西也都买过了,可这铺面,转来转去还是没找到。
江帆应道:“行了,回去吧,这事也急不得,慢慢找,真不行就等到九月份,再说过不了多久你又是一堆的事,都忙完了再说也行!”
可不,再过不久,小明远的满月宴,她这当姑姑的自然要去撑场面的,再有就的素月五月十六要嫁到王家去了,她怎么能不去送送?再接着就是到五月底,地里的麦子收了种苞米,收了麦子还要晒,碾,这些估计要忙到八九月了。
也好,到了九月开医馆,到了九月底再忙活一段,收了秋,这一年也就算是忙完了。
其实这一段时间也挺忙活的,她还要时不时的跑去娘家看看,枣儿正坐着月子,这时候可是虐待不得的,而且小明远要吃奶,枣儿吃的有营养了孩子才能长的快。
她怕老太婆舍不得给枣儿弄好的,又怕老太婆伺候不好让枣儿受委屈,所以就没事跑去看看,关心的程度简直比孩子他爹都要用心了!
没办法,来这里后学会操心了。
三人赶着牛车回去,来来几回往镇上跑了几次,草药山货的倒也攒下不少银子来。
五月初八,小明远过满月,夏冬儿、木白莲,江帆带了礼物前往祝贺。
进了屋就见枣儿正在炕上坐着,怀里的小明远一个月大了,个子长了不少,小孩子满月里长的是最快的一个月了。
炕上坐着的还有枣儿的爹娘和亲戚,见了夏冬儿来,忙打了招呼,“哎,小明远的姑姑来了呢,他大姑,快来炕上坐着。”
“呵呵,这一声他大姑说的我心里甜甜的,第一次当姑姑呢。”夏冬儿笑着,将礼物放在炕头,然后又在包孩子的小被褥里塞了一张百两的银票。
枣儿立刻就瞪大了眼睛,“冬儿,你这是做什么?你每次来都要给孩子带着带那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今天你更离谱了,你给这么大的礼,可让我咋好意思接啊?”
春生就这兄弟姐妹仨,她是姑姑,姑姑的礼咋能小?这满屋的人可都是看着呢,给的少了岂不是要让人笑话了?
夏冬儿的礼物很是用心,一套银质的项圈,一把银锁,还有一套小衣服、鞋子、袜子什么的,这些都是当地习俗,而那一百两,则是给不给都可以的。
“收着就是了,将来咱家的小明远长大了可是要上私塾、考功名的,这些银子就当是我这个当姑姑的给的学费了。”
枣儿感动的想要落泪,村里能上私塾的孩子没几个,将来明远若是能上私塾,考取功名,那可就是这夏家村最大的喜事了。
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幻想起来,若是将来明远有了出息,夏家刘家可就真的熬出头了。
木白莲和江帆跟着也分别拿出了自己的礼,他们不用准备什么,而且该准备的夏冬儿都准备过了,而且什么礼物也都不如银子来的实际,两人一人出了五十两,于是又一百两的银票就塞进了宝宝的小被子中。
这一下可真是惊呆了众人的眼,这么大的礼,镇上都少见,最欢喜的就是枣儿的爹娘,自己的闺女有福气,摊上了这么个大姑姐,将来啊,保准是享不完的福呢,闺女有福,当爹娘的自然也免不了要占光,至少欠下的那三百多两银子就不用还了吧?
大人们纷纷羡慕的眼神,或酸或甜的说着冬儿对自己侄子的好,就在这时,枣儿怀里的那团小肉墩扭动了一下,然后发出了一串咯咯咯的声音来。
“咯咯……”
枣儿大惊,然后开心的喊道:“冬儿,快看小明远会笑出声了呢。”
这笑声很是稚嫩,逗的满屋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夏冬儿取笑,“啊,你这个小财迷,见到银子了就高兴的笑出声来了!”
“真是稀罕啊!”枣儿说着,将孩子递给夏冬儿抱,唉,夏冬儿也挺喜欢孩子的。
“来,让我这个外姓姑姑抱抱,啊,他长胖了哎。”木白莲挤了过去,对这个小东西,她也是挺稀罕的。
木白莲抱着小明远,开心的眼睛都眯到了一起,一旁的江帆见了,不自觉的就揽起了木白莲的肩,低着头一起逗弄着,小明远咯咯咯的笑,木白莲也跟着笑眯了眼睛。
江帆侧脸看木白莲,她一脸的开心,他一脸的幸福,忽然心里也很盼望能有个孩子,他和木白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