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一天了,怕木白莲在家担心,特意先去跟木白莲说了一声,然后又下了地窖,搬了两筐粮食出来,“行了,走吧,要真是赶到了这几天,我的提前准备好。”
粮食搬上牛车,车上便一点空地儿也没了,于是两人牵着牛车慢慢往村东走去,才刚到门口,就见夏彤哭着跑了出来,夏冬儿心里猛然咯噔一下,“彤彤,咋了?咱娘她……”
“姐,你可算是回来了!”夏彤抱着夏冬儿就是一阵痛哭,“今天你走没多大会儿,咱那些叔伯婶娘的就来了,乌压压的挤了一大屋子,又是吵又是嚷的,他们还非要带走我,姐,能不能别让他们带我走?”
夏冬儿呼的舒出一口气来,吓死她了,看她哭成这样,还以为是老太婆去世了呢!
“好了,别哭了,姐管你,不会让人把你领走的。”
有了夏冬儿这话,夏彤也就放了心了,抬头间就见牛车上放着的棺材,心里一酸,就又哭了起来。
唉,夏冬儿叹息,可怜这孩子才十岁就要没了爹娘。
屋里的春生听到了门口的动静,也连忙跑了出来,“棺材买来了?”
“恩!”八爷让他将牛车牵进了院子,只是家里人少,棺材太重,就又去邻居姜大婶家喊了姜成和姜木,姜家这俩兄弟人也挺好,见夏家有事,二话不说就来帮忙了,几人忙忙活活的才把棺材给抬了下来。
“等下,寿材下放两张凳子去!”八爷吩咐道。
一旁枣儿正抱着孩子,夏彤听了就跑出屋里搬了两条凳子出来,古时村里凳子大多为那种长条凳,一条凳子上能做两三人的那种。
凳子就支在了院子正当中,棺材就放在了长凳上。
棺材买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寿衣和孝衣提前也准备出来。
人还未死,就要先把棺材和寿衣先准备齐全?
其实这个规矩夏冬儿倒是懂的,在古时,特别是农村,人到五十后都是会提前准备出来的,也就是老太婆这边,原本不到四十,病来的又急,所以也就没往这上面想过。
晚饭随便吃了几口,大家就开始忙开了。牛车上的两大筐粮食卸下来放入厨房,还有那两大包的布匹,也都搬进了西屋。
针线活是女人的事,八爷领着春生守在东屋,夏冬儿便领着夏彤和枣儿去了西屋,寿衣一般都是女儿做,孝衣则是儿媳妇做,也亏了老太婆是女儿双全的。
夏彤看着孩子,时不时的就帮忙扯两条孝布来。
孝衣容易做,几匹白布简单裁剪,缝制成长袍的样子便可,孝衣不用多做,三个儿女加上明远,还有枣儿自己的,一共也就五套,剪裁很简单,缝制也不费什么功夫,不用在意针脚大小,随便缝上便可。
枣儿本身手脚也快,熬上大半宿也就能赶制出来了。
孝布也简单,就是将白布扯成三寸宽三尺长的布条,村里有人来悼念时便送上一条,也不用太多,只有同辈分或者小辈分的人才用。
最难的要说是寿衣了,衾、衣、帽、鞋袜、枕、被,这些是要做全套的,而且讲究很多,衾要用绸缎,这个是穿在最外层的,上面要绣上花卉鱼虫,因为这个难做,所以之前是在镇上买了现成的。
寿枕又分头枕和脚枕,头枕为云彩模样,上面也要绣上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这就是传说中的脚踩莲花上西天。
鞋袜就是一般的鞋袜,棉布做的,枣儿之前给老太婆做过一套,还是新的,这就省了夏冬儿的事,不用另外在单做了。
其实寿帽很简单,蚌壳式绒布帽,俗称老夫人帽,缝制也挺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