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厌春花 >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 第70章(1 / 2)

大军护卫陆道莲北上入京消息,如同风沙吹向汉室的权利中心,激起千层骇浪。

京中有辈分有资历的苏家人齐聚一堂,苏赋安在屋外环视一周,命亲随在周围做好警戒,保证万无一失,这才关上门走进内里。

里头的人等候已久,苏家家主苏巍山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的坐在上方,他左右侧都是族中年长长辈,再往下便是苏赋安的生父苏石清。

面对众人目光,苏赋安从袖中掏出早已提前多日收到的来信,上前双手递给苏巍山阅览,之后再由他递给旁边的族中兄弟,一个一个传下去。

阅完信的众人神色各不相同,各有思虑想法,却没一人率先开口,直到苏巍山亲自发话, “赋安,信上一事,你也看过,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是,阿翁。”

不惧目光,苏赋安拿回信件后,叠好重新收回袖子里,道: “此信是凤璘从北地传来,他虽年少,贪玩了些,大事上却从不含糊,读书上也小有天赋,诸位都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应当知晓,他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清河的确出了一位太子,军营将领只认兵符不认人,能号令三军,就足以证明他身份不假。且在收到信后,我已经派人在京中打听过,通过宗室、大臣还有昭玄寺,都得以承认,在圣人昏迷前,的确有一位叫‘不晌的高僧常年在其身旁侍奉,不仅被亲封为国师,还十分得宠。

二十一年前,苏巍山任丞相,掌百官,辅佐天子。

其三位弟弟,一个在丞相府,任司直一职,以辅佐检举丞相为己任,后陆续被贬征事、相史。一个任御使大夫,一个任太常卿,皆是身在高位。

宫中大事,有一点风吹草动,必然瞒不过他们。贵霜国僧人入汉,宣扬佛法,佛教圣女被国君召见,幸得宠爱,诞下二子。

本以为汉室会迎来两位新的皇子,然而不到月余,宫中便传出消息,两位皇子因母体难产,身子病弱,未能存活而被秘密处理掉了。

当年年纪最轻的苏氏子弟,苏呈文太常卿,负责宗庙礼仪之类的要务,还曾命下属太常丞准备过皇子丧礼。

而作为宰相,苏巍山更是一清二楚,这两位皇子根本没死,去了何处。

接着同年,苏家出事,政敌攻讦,引发圣上对苏巍山不满,有朝一

日在殿内对他破口大骂,说他为丞相,不仅有独揽大权的心思,还查出他带领苏氏族人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于是决定免去他丞相一职。

受苏巍山牵连,在朝为官的苏氏子弟皆被罚下狱。

而当时朝中上下,被侮辱和斥责的臣子,常以死明志,向世人展示他的清白。

自尽的风气跟风骨一样烈。

苏巍山作为丞相更被百官视为榜样,不被明主理解和误会时,也想过求死。哪怕他不自尽,也会有为了让他留清白在人间的言论,逼迫他死。

而为了保住他的性命,苏家三子狱中通信,做下约定,在墙上留下血书,然后以代兄明志的方式自尽而亡。

事发后,苏巍山被从大狱放出,倍感沉痛的他未等来圣人的谅解,便上书一封,带上兄弟们的尸

骨,自请回了南地。

二十一年后。

也就是如今,因为苏巍山早已知晓晏子渊的身份是当年假死的皇子,才选择和晏家联姻。

但世事难料,他本意是想将筹码放在能有资格继承汉室大统的晏子渊身上。结果今日告诉他,赢得储君之位的竟然是另一人。

是晏子渊的双生兄弟,被送往昭玄寺亲自由贵霜国僧人普诗弥养大的皇子。这不禁叫苏巍山感到天意弄人。

更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亲孙女,居然还与这位横空出世的太子有了瓜葛,这不得不使得苏家当即调整在京中的策略。

即使不做什么,他们也会被打成太子党羽。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身先士卒,替这位太子扫清在上京的障碍,助他登上高位。他苏家女郎,日后也能母仪天下。

官中

当年对佛教圣女“照顾有加”的王氏已从美人成皇后,膝下育有一女,被封为公主,此后再无所出。

其他夫人则生有四子六女,有两位幼时就被封王,另外两位则还是皇子身份。

本来在前年该统一受封,决定册立谁为太子的,结果因为事发突然,圣人身体不适陷入昏迷,立太子一事便搁置了下来。

而时间拖得越长,不管后宫还是朝堂都渐渐失去耐心,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期望新君代为暂理国事的言论。

转眼深秋一过,各党势力经过长时间斗

争,该出个结果。日前,以梁美人所出的皇子隐隐有胜出之意。

皇后无子,梁美人为拉拢,倾尽母族全力讨好她,眼下册立太子的名单已经呈到她的案前了。

最显眼的就是梁美人的儿子的名字。没想到在局势逐渐明朗之时,竟然又冒出个圣人早已暗封的太子。

知道陆道莲身世的王皇后在收到暗信时,当着母族父兄,和丞相的面直接将桌案掀翻在地,之后不掩怒气地巡视过去,责备道: “事情闹到今日这个地步,诸位皆有着不可开脱的责任。”

“若不是你们大意,何曾会叫这个孽种逃出上京。诸位自称老谋深算之辈,运筹帷幄,朝中重臣,怎么连他在眼皮底下掌到密旨都不知道?

是要一个傀儡帝王,还是要一个心机深沉有主张的人做太子,选择一目了然。自然是梁美人的儿子,对王皇后来说更容易掌控。

这对母子受她照拂良多,梁美人数次提出愿意将儿子交给王皇后养育,认她为母,都被王皇后拒绝了。

她要的是实质性的掌控,换个称呼,念声“母后”就想让她当成亲儿子,简直痴心妄想。

而陆道莲,此人在上京当国师时就让王皇后感到危险。如今他率领大军进京,很难说他不会为了生母一事,找她报仇。

两者相比较,还是梁美人的儿子更好。“眼下那个孽种不日将抵达京中,诸位可有想好,迎还是不迎?该如何阻挠他成为太子。”

感受到王皇后的怒气,齐聚在此处议事的臣子暗地对视一眼,熟料有人道: “皇后息怒,此事在臣看来,不失为一桩好事。

“圣人昏迷不醒,冒然册立太子,本就承担着极大风险,若是圣人醒后追究起来,我等都逃不过以下犯上之罪。

“既然眼下已经有了一位太子,他又有大军在身后,若不想血流成河,干脆以大化小,将他迎进京中——

王皇后听得面露愕然,瞪着说话中的丞相钟离冲, “你疯了?他岂是什么善人,你这不是引狼入室。

也许是转机呢?

当年,捏造事实,污蔑苏氏子弟同流合污的钟离冲,一派鹤发童颜的模样,轻抚下巴处的长须,眼露精光道: “当年事,早已过去,总要化干戈为玉帛。”

br /此次皇后不如主动示好……据闻,他出家还俗,已过加冠之年,身边还无半个姬妾。

“皇后可等他入京后,替太子征选太子妃,充盈妻室,也好方便今后为皇后掌控。”王皇后终于反应过来,细想之后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 “那太子妃人选……”

一旁王氏父子露出秘而不宣的微笑: “那自然是从我们王氏族里挑了。”

距离上京越近,眼前途径的州府越显富饶。此前为了赶路,都是策马行军,而宝嫣则被安置在马车中,起初还受了不少颠簸。

后来为了让她舒服些,马车里便铺了许多柔软的毡毯,还覆上了好几层顺滑的绢丝在上面。到了比较难行的路,陆道莲下令兵分两路,一路先行,一路改为走水道。

船舶在离上京最近的鸿燕府码头停靠。下了船,只需再骑行两三日就能抵达城关,对陆道莲来说那是个相当熟悉的地方。

对宝嫣来说,她是糊里糊涂,被陆道莲强行带往上京的。也怪她犹豫不决,才给了他可乘之机。将宝嫣横抱上岸,陆道莲按照原来计划的那般冲人吩咐: 就在此地休整一日,明日再赶路回京。”

彼时天色尚处于日落之际。码头上皆被官兵围了起来,不让庶民百姓靠近,有的只能隔着远处饱含敬畏地张望他们。

鸿燕府的府官大人早已接到消息,带着许多下官前来迎接太子,为其接风洗尘。只是在看到对方怀里抱着的身影后,鸿燕府的府官大人微微一愣。

消息上,未曾说过太子此行还携带有家眷。

那妇人的身子,极为柔软乖顺地靠在太子胸膛上,一双皓腕白得似春雪,勾着清俊神威的人的脖子,戴着缀了珍珠的帷帽,看不到脸。

吏不知什么样的妇人,迷住了这位出过家的“大圣人”。

而在陆道莲富有威慑的视线扫过来时,府官心弦一紧,仿佛整个人都绷了起来,即刻上前,带人跪拜: 下臣鸿燕府郡守,梁仲学,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随同而来的臣子小吏高声附和。

河面上,惊起一双飞鸥,如蜻蜓点水,展翅朝远处飞去。

周围平民百姓听闻声音,有样学样,跪地角匐以示恭敬,场面一

时看来风光无两,无疑这么做,相当于京中势力给足了陆道莲面子。

宝嫣在他怀中,对权势的感触是最深的,那种被万人敬仰的感觉,令她身形微僵,背后一片麻意,不敢动弹。

仿佛随着陆道莲,她也变得更加尊贵起来。一举一动,都将成为下面的关注所在。

察觉到宝嫣的不适应,陆道莲神色冷淡,面无表情地朝下注视满地的人,最后道: “都起来吧,给孤准备的歇脚的府邸在哪。

梁府官半抬起头,迟疑道: “原本安排了一座风景尚好的府邸,结果里头死了人,不大吉利,于是重新安排,还请太子殿下移驾到下官府上落脚……

宝嫣动了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