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六十甲子作日干支的符号同奇门中上中下三元组合起来,如下:
上元五天中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
下元五天 上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戌亥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
中元五天 下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申酉戌亥子 丑寅卯辰巳
上元戊天 中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午未申酉戌 亥子丑寅卯
下元五天 上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辰巳午未申 卯戌亥子丑
中元五天 下元五天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
我们从以上的组合排列中,我们从中发现两条规律:
一是天干规律:每一元的第一个干,不是甲就是己,把这个能起元的天干称为符头。不难看出,符头只有两个,一是甲,一是己。
二是地支规律:从排列中发现上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子午卯酉的一个;中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寅申巳亥中的一个;下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辰戌丑未中的一个。
我们根据以上的组合排列规律发现,日干支未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为上元符头,日干支为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为中元符头,日干支为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为下元符头。
知道了这个规律后,就可以根据每一天的干支来确定上中下三元其中一元,结合节气就能准确明白这一天该用奇门遁甲的几局了。
举个例子假如,2002年9月18日,农历为壬午年八月十二日即壬午年己酉月己丑日,这一天正好为己丑日,正好是符头,八月白露秋分,根据以上学的白露节中为九、三、六,又知道辰戌丑未为下元,所以己丑这一天为下元。
所以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时甲奇门中使用的节气和日干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时家奇门五天为一元,一个节气十五天分上中下三元,一年二十四节气,十五乘以二十四等于三百六十天,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时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一二,二十四节气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行实际时间度数制定的(所以就是指公历与中国农历的结合),每一个节气平均天数为十五点二一八四日,所以由此以来,每个节气的这一天,就不能全与符头碰到一起,由此就出现了三种情况:
一、如交节的这一天正好碰上上元符头,即日干指为甲子,甲午己卯、己酉古人称之为“正授”,这种情况不多。
二、上元符头比节气先到,这叫“超神”,再时间与节气交替时比较多见。
例如:(一九九五年)农历正月初五下午三点二十四分交立春节,这一天日干支为丙寅,符头为甲子,再立春前正月初三日干支为甲子,从初三开始就立春上元阳八局,这叫“超神”。
三、节气在前,上元符头在后,这叫“接气”。
例如(二零零二年)年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立春,这一天时癸卯,不是立春上元所需要的符头,到了二零零二年二月初十己酉,才十立春上元所需要的符头,所以从己酉这一天用立春阳局上元符头。
所以在符头与节气交替中,上元符头在节气前边较多,在节气后边的情况较少一些。它们之间的差距,有时只有一二天,有时多则九天以上。当上元符头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
置闰,就是在这个节气的最后一天,再从上元开始把这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重复一遍,这样重复十五天,本来是超神,就变为“接气”了,上元符头到下一个节气的后边了。
置闰有一个规则,只有芒种和大雪这两个节气时才能置闰,置闰的目的在于调整二十四节气与奇门遁甲上中下三元的对应关系,以保持甲、己日干支为符头,使时家奇门用局从日干支符头确定下来。
除置闰法之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茅山道人所创的顺延方法,直接从每节气的交节时辰开始,用本节气的上元局,上元用满六十个时辰转入中元,中元用满六十个时辰转入下元。顺延方法完全打破以日干支符头,日干支子午卯酉为上元,寅申巳亥为中元,辰戌丑未为下元的规律。
二是拆补定局法,即把上中下三元放在一个节气中,而且仍使用日干支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为上元符头,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为中元符头,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为下元符头。时家奇门节与元之间,多数情况不是“正授”,而是“超神”,所以交接后所用上元天数不满五天,叫“拆”;交下一个节气之前,用完下元之后,还有二三四天可以补上元所缺的天数,叫做“补”。我们主张用拆补定局法。
好了以上为时家奇门的起局方法。因为要赶着走亲戚今天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