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的时候,因为没有合适的茶园提供鲜茶叶,炒茶1直没有做出来。
岭南这边没有成规模的茶园,但是环境很适合台地茶的种植,本身也有0星的茶树种植,培养1下,有条件建立起1套茶叶产业出来。
岭南开发计划刚开始他便让李2的人配合冯家在端州附近建立茶园了,现在已经有1千多亩的种植面积。
反正这时候的人有茶喝就不错了,只要味道不太糟糕便不愁销路,邹浩然准备1年4季都做茶。
岭南的气候很适合种植甘蔗,冯家拿到岭南的白糖代理权之后便扩大了甘蔗的种植面积,邹浩然不需要等,直接从冯家买白糖,加工成冰糖就能赚钱。
造纸对他来说很简单,去年他便让人开始备料,造纸厂1建好就开始造纸了。
岭南本地气候湿热,不太适合棉花种植,做纯棉纺不太合适,但是这里很适合种各种麻类,从北方运棉花过来,与麻混纺,足够吊打海外的大部分地区的纺织品了。
另外就是酒水产业,岭南这地方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大发酵池,又有大量的甘蔗渣和各种水果,酿酒的原料充足,不好好利用1下实在说不过去。
1番规划下来,还没到年底,各个工坊便都投产了。
商品生产出来,剩下的就是组织出海,去海外先收割1波,让李2和所有参与岭南开发计划的人看到海贸的巨大红利。
现在唯1限制岭南海贸的就是海船数量不足了。
邹浩然给造船厂提供了4种海船的建造图纸。
第1种是用于快速运输的2十吨级和十吨级飞剪船。
第2种是5十吨级的双桅风帆船。
第3种就是兼做渔船的3十吨级帆船。
第4种是打算作为小型军舰使用的1百7十吨级风帆船。
邹浩然都没敢直接上百吨级别的海船,饶是如此,快两年时间过去,岭南的造船厂只是生产出了5艘3十吨级帆船、两艘十吨级飞剪船和1艘5十吨级双桅风帆船,1百7十吨级的迷你战舰连材料都没有准备好。
这些船目前还主要是用来捕鲸的,根本腾不出手去跑海贸。
可就是这样的产能已经集中了李2和冯盎手里几乎所有的造船能力。
大唐能造内河大船的造船厂不少,能造海船的却没几个。
邹浩然拿出来的海船设计与大唐的海船区别很大,1年多时间了,岭南的船厂才摸索出1些经验来,至少要等两3年的时间才能大规模的造船。
他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那么多货物堆在仓库里占用资金,简直是犯罪。
思来想去,他决定用冯家的老式船只先走1趟季风航线,冯家的船队运不出去的转成内销,回1波血再说其他。
冯家的船队出发了,年底前集团的船队到达。
邹浩然亲自去接船。
因为这次南下船队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人。
李丽淑和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