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轩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傲轩小说网 >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二百五十九章:海外领地(一)

第二百五十九章:海外领地(一)(2 / 2)

大唐真的缺少合格的官员吗?

当然不缺,那些世家门阀的子弟几乎都是按照官员的要求培养的,随便拉出几个至少能管理1个州县的水平,可他能用他们吗?

他这些年重视邹浩然,甚至不惜和3大家死命的博弈,为的就是改变世家门阀对朝廷的强大影响。把世家子弟安排到海外领地,那他这些年好不容易取得的对世家门阀的优势岂不是瞬间消失了?

这种资敌行为打死他都不会去做的。

“你继续讲,朕会慎重考虑你的意见。”

李2有些无力的靠在椅子上。

邹浩然看看他的反应,笑道:“陛下不必如此颓然,事实虽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等几年岭南的人才会填充到大唐各地,自然包括海外的领地。”

李2漠然的点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邹浩然道:“其次是土地,或者说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上的问题,这关系到了大唐是否能打破王朝3百年循环魔咒的问题。”

李2闻言,瞬间打起精神。

他之所以信任邹浩然,很大1部分原因就是相信邹浩然的出现可以让大唐跳出王朝更替的循环,让大唐成为真正的万世王朝。

“陛下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自臣到岭南,无论是建立综合农业园还是镇压叛乱、修路、建港口码头、建立工厂学校等,都用各种手段把相关的土地纳入到了岭南开发集团和岭南总管府的名下,可以说在大唐,臣的名下除了务本坊的宅子和您赏赐给臣的那几百亩地,臣没有其他的任何土地产权。”

“不是臣买不起地,是臣不愿意让土地私有成为影响臣、影响大唐命运和未来的绳套。”

“自古以来,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边在于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王朝建立之初,经过了残酷的战乱,失去大量的人口,人少地多,没有人地矛盾的时期,王朝稳定快速的发展,王朝内部即便是有些难以调和的矛盾也会被多出来的土地消解掉,不会威胁到王朝的整体稳定。可是到王朝中后期,因为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人口数量激增,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便显现出来了,加之长期的稳定会滋生王朝内部的内耗,各方势力为了既得利益和最求更多的利益,会主动或是被动的兼并土地,控制人口。等到这个时候,其实还不足以威胁到整个王朝的稳定,因为只要统治者能平衡各方的利益,大局不出错就能让王朝苟延残喘下去。可大自然和人性是最难把控的东西,在王朝中后期,无论是朝廷出现问题、皇帝出现问题,又或者是遇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就会立即引爆人地矛盾这个大炸弹。百姓吃不饱饭便很容易被有心人煽动起来,这其中的恐怖您是亲眼见过的,臣就不多说了。臣直接说臣的想法。”

“臣想试试将大唐的所有土地掌握在朝廷手中,让朝廷拥有对土地的强力控制能力,只有天下所有的土地在朝廷手里,朝廷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分配土地,控制土地兼并,从而减小人地矛盾带来的危险。您也许会觉得臣是异想天开,又或许认为臣的想法治标不治本。这都不重要,您只要明白未来的大唐,土地只是影响稳定的因素之1,只要有足够发达的生产力能够解决所有人的吃饭问题,大唐就稳了。”

“海外领地是我们目前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能掌握的大量土地,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臣的想法。退1步讲,即便是臣无法解决大唐内部的人地矛盾和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等问题,皇家手里握着大量的海外领地,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大唐续命至少百年以上。”

“所以臣才想让海外领地暂时脱离世家人的影响,成为1个单独运行的体系。给臣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去建设。”

“最后1点,海外领地的运行体系不该受到大唐已有的规则影响,陛下应该给太子1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太子看到1个全新的、高效的等管理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同时海外领地将成为解决皇族封地问题的最优解。顺便说1句,大唐没人喜欢自己身边多出1个王爷公主国公侯爷之类的皇族勋贵,那些皇族勋贵大概也不愿意成为被限制圈养的废物。如果陛下实在念旧,不好意思削减皇族成员的待遇,就让他们到海外领地去自力更生。”

李2正听得入神,思考邹浩然提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否存在,是否可行的时候,突然听到他提及皇族封地的问题,立刻回神了。

“慎行,照承乾的说法,你这是在塞私货了。皇族之事还不需要你来超心,朕没老糊涂呢!”

“陛下,换到以前,臣会怼回去,说您太过自信,不过我们今天谈论的是海外领地的事情,其他事情臣不想谈,也觉得没必要掺和进皇家之事,您觉得呢?”

李2有些惊异的看向他:“哦?难得你今日如此识大体。”

邹浩然拱拱手,笑道:“您别揶揄臣了,臣只是个普通人,精力有限,有些事情自然会有相应的人去做,有些问题时机到了自然会有人去解决,臣没必要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李2沉默片刻,再次开口:“你这些年成长了不少,朕很欣慰。”

“也罢,海外领地之事具体如何处理,朕让宾王与辅机和你商讨便是,朕只要海外领地的稳定,其他的不管。”

“臣明白,您放心,马周是个通透的人,正好他在负责市舶司和边境榷场的事情,海外领地在朝廷管辖之外可以,但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对外贸易,还是要与朝廷的步调1致才好。”

“慎行此言大善,宾王深谙经济之道,有他在旁,朕少了许多的烦恼。只是你也要注意些,与他走的太近难免让人说你结党营私。”

“臣无所谓的,马周在臣手下做事的您都敢重用,臣还能说什么呢?”

“你是在拍朕马屁?”

“人上了年纪喜欢听好话,这是公主教臣的。”

“呵呵,你这厮果然还是老样子......说起丽淑,朕好久没有看到她与小不移了,过些日子你让他们来宫里住些日子,皇后也想他们了。安全方面你放心,稷下学宫与你办的那个学院要开学了,十几位大儒修士在长安,没哪个不开眼敢在长安撒野。”

话是这么说,邹浩然才不信长安是安全的。

不过李2既然提出了想见见闺女和外孙,他不好拒绝,回去之后就传信让李丽淑带着孩子来长安,顺便把师父也请过来镇场子。

那些大儒虽然把他选成了稷下学宫的新任宫主,但心里多少憋着气,得让师父出马灭灭他们的傲气才是。

邹浩然在长安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马周和长孙无忌直接到他家谈工作。

3人商谈的很顺利,毕竟有皇帝的授权,他们做事不需要瞻前顾后,很快就拿出来1份海外领地的管理方案,送到李2面前等待批示。

李2有个优点,看不懂的事情就找专业人士问,在咨询了房杜、戴胄、李靖等人之后,便将邹浩然3人合作提交的方案送到了3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