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满脸的不相信,这可真是奇了,蟋蟀还能跟踪人?
“五一哥,我明白你现在的想法,不过你稍等等往下看,一会儿你就知道啦!”
杨晓晓似乎也是察觉到了我不相信,也就没多说什么,而是冲我笑着说让我在等等。
看着杨晓晓一脸的坚定,我心里颇有些无奈,但是转念一想,现在因为这斗毒擂的事情,原本自己找寻不到的摆摊男子现在已经出现了。
而且……
我此时抬起头,看向擂台之上,那摆摊男子依旧在和台上的两人说着话,从口型上来看,言语肯定有些激烈,那就说明,这摆摊男子的身上肯定有什么秘密。
换句话说,这可能和那天他流下泪水,以及手中的十二指孔明锁有关。
事实上,我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我也能够想到自己现在是在替王思海办事,而王思海的目的就是要宋芷玉简。
虽然现在王思海没有一直追着让我帮他寻找宋芷玉简,但是我心里清楚,一个人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
就算是现在的王思海没有这么紧的追着自己,但是我也是心里面一阵阵的不踏实。
所以,我心里面也是想打算尽快找到宋芷玉简,只是,到现在这么久了连一点线索都没有,这不得不让我心里有些上火。
而且,我还回想到当初王思海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哦不,是一个词语,就是说想要找到宋芷玉简,是要让我帮他偷,而不是拿。
要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偷?
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拿?
按照定义来说,只有这样东西在某一个地方放着,而且这个地方是戒备森严的地方,那么才表现为偷。
但是拿,解释起来就很简单了,等于是东西放在一个没人把手的地方,只需要过去拿起离开便是了。
可王思海却并没有说拿,而偏偏说了让我去偷宋芷玉简。
可后来细问之下,王思海连宋芷玉简所在的地方都不知道,那何谈偷呢?
而现在却是在意外之下遇到了十二指孔明锁,这倒是让我似乎找到了一丝希望。
按照当初爷爷所和我说的,再加上后期我从爷爷书架上看到过一本书,里面好像都记载着十二指孔明锁的年代非常久远。
我曾经说过,这十二指孔明锁最早的出处是源自于爷爷带我去看的一处戏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大致的意思就是,韩信不被刘邦重用,于是离开军营,后被萧何骑马追到,同时韩信就拿出了一个十二指孔明锁让萧何解,意思很明显,只要萧何解开了这十二指孔明锁,那么韩信就会乖乖的跟他回去。
而刘邦按照我当初看的历史书上记载,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距离春秋时期,也就是我祖先所在的朝代中间差不多相隔了二百多年。
也就是说,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小偷行当必然会经历过一阵动荡的年代,自然会有一定的兴旺衰落,因此十二指孔明锁肯定在这段时间里被演变的更加被人熟知。
当然,也许会有些人觉得奇怪。
按照历史资料上的记载,先有春秋后有汉朝,汉朝之后才是三国,而十二指孔明锁,既然有了孔明二字,自然让人联想到诸葛亮。
因此,一般大多数情况下的人还是比较认同这孔明锁是诸葛亮发明的,因此才被命名为诸葛孔明锁。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只是目前世人大众比较所熟知的事情而已,但是一般人却不知道的是,这孔明锁的原形并非是诸葛亮发明的。
而是鲁班。
是的,最早发明孔明锁,也就是原形的制作者就是鲁班。
至于鲁班,按照历史资料上记载,他所在的朝代正是春秋时期。
那么说来,这十二指孔明锁从最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就是汉朝,到接下来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研究孔明锁,接着又到了春秋时期小偷行当的兴起,然后在中间又横生出来一个鲁班。
那么一切就变的那么的顺理成章。
先有鲁班发明孔明锁的原形,并且制作了初代的十二指孔明锁,最终春秋时期到汉朝二百多年,中间历经动荡,十二指孔明锁出现在了韩信的手中。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萧何月下追韩信,而韩信是要用十二指孔明锁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刘邦身边了。
那么在这基础上到了汉朝从昌盛走向衰败,最终有了三国,有了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在意外得到初代的十二指孔明锁后,便因为好奇在初代锁上面进行了改造,才变成了现在的二代十二指孔明锁。
最终,这把古锁流传到了前几天水街摆摊男子的手中。
一切都变的似乎清晰了起来!
所以,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才明白,想要找到宋芷玉简的线索,那么必然肯定和这十二指孔明锁以及摆摊男子有关。
毕竟这两样东西可是出自同一个朝代啊,就算是宋芷玉简不出自于春秋时期,那么肯定也距离春秋时期不会太远。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突然灵机一动,觉得这倒是可以试一下,说不定呼口的抓蟋蟀跟踪人的方法真的管用。
当然,我自己倒是不抱什么太大希望,让蟋蟀去跟踪人,怎么想怎么都觉得有点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