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村子里来了两个陌生人,都是二十多岁的模样,穿着冲锋衣,背着旅行包,一身驴友的打扮。
两人一进村子,就惹来不少目光,几个小孩子则跑上前来,围着二人看个没完。
一名男子将手伸进包里,拿出几粒糖来,说道:“谁告诉我旅店在哪里,糖就给谁。”
几个小孩立即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二人向前跑去,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幢两层小楼的农家旅舍,但二人看了一下,觉得四周环境不好,于是又让小孩子们带到另一家。
另一家旅舍稍大一点,共有三层小楼,两人跟老板攀谈了几句,觉得洗澡不太方便,还是没住,于是小孩子们又把他们带到下一家。
这一家旅舍更大,共有四层楼房,门上挂了一个牌子——铁匠宾馆。
两人进去一问,觉得这里条件不错,于是决定住下来。小孩子们得了糖,全都欢天喜地跑开了,二人跟老板攀谈起来。
“两位,你们是想住单间还是套间?”
“两个单间,要干净一点,最好是顶楼。”
“没问题,两位准备住几天?”
年轻点的问另一人道:“孟哥,咱们住几天好?”
孟哥想了想道:“剪刀峰的山茶花要再等一周左右时间才开,咱们就住七天吧。”
老板笑着点头道:“好好好,七天两个单间一共是七百块,两位请把身份证拿出来登个记。”
办好入住手续,老板带着二人来到三楼,将房门打开,两个房间是紧挨着的,可是孟哥觉得左边尽头的那间房不错,于是又临时调了一下。
安排好两名客人,老板回到一楼,左右看了一下,拿出电话,走到宾馆对面的路边上,打了出去。
“我的店里新住了两个客人,听口音是外地人,身份证上显示是广南人,一个叫孟俊恩,一个叫顾之同,说是到剪刀峰看山茶花,要住七天时间。”
“知道了,暗中把人看好,特别是天黑之后,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马上给我打电话。要是出了问题,你知道后果的。”
“是是,保证看好。”
老板刚挂断电话,两名新房客就走了下来,年轻点的顾之同冲着老板一招手道:“买包烟!”
另一个叫孟俊恩,他不抽烟,坐在一楼的农家靠椅上晃了起来,姓顾的自己点了一根,给老板也扔了一根,三人慢慢聊了起来。
“老板,你们这个村子为啥叫铁匠村啊?”
“呵呵,听老人说,以前咱们这里并不叫铁匠村,但村子里的铁匠特别多,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铁,并且手艺很好,远近闻名,附近七里八村的人,谁家要做铁器,都会找到村子里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铁匠村,后来政府也就顺应民间的叫法,改成了铁匠村。”
“哦,原来这村子还有些来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遗迹或特产?”
“遗迹倒是没有,但说到特产,咱铁匠村当然以铁器闻名了。”老板道:“到铁匠村来玩的人,几乎都会买几件铁器回去。一会儿你们到村子转一下,到处都卖的。”
现在铁匠这手艺是越来越少了,因为有别的工艺取而代之,不要过打一把好刀,肯定得手工煅造,另外锁具也是非常独特的,别看现在都用防盗门,但真正最难破解的,还是咱们老祖宗的手艺。这些东西在铁匠村都找得到,卖回去当个记念品还是不错的。
孟顾二人跟老板闲聊一会儿,便走了出来,在村子里闲逛,顺便看几样铁器。
离开宾馆不远,路边上就有一个买锁具的,全都是手工打造,十分精美。这里是铁匠村,技术自然十分了得,一个小小的锁具,浓缩了许多悠久的传统技艺。
首先从样式上来说,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倒拉锁、炮筒锁、直开锁、横开锁等。再从工艺水平来看,则有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等,当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锁具老板世代铁匠,传到这一代时,铁匠这个行业已经没落,但老板从小心灵手巧,又好这一门,于是便精心钻研锁具一道,还真弄出一点名堂。就他这一个小小的锁具店,凡是到铁匠村来玩的人,几乎人人都会买上一两样,另外在云海市内,老板跟几家买艺术品的商人也有联系,销量比较不错。
孟顾二人走进小店,四下看了看,买了三件中意的工艺锁具,然后离开。
走了没多久,顾之同道:“师兄,这个村子果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