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权不是一个玄虚的名词,而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相权这两个字背后,是六
部,是三司,是御史言官,是一整个官像体系!”
“丞相,不过是他们的代言人而已。”
“当这些人还存在的时候,实行内阁制,只会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内阁制空有齐名,下面官员们阳奉阴违,依旧故行旧制,最终结果就是
丞相制换了一个名字,本质上丞相制依旧延续。
“第二,皇帝强推内阁制,官员们利益受损,群起反抗,推行期间阻隔重重,熬
到老朱死去,后世君主无法强推,内阁制无疾而终。
听着朱天这一番分析,朱元璋一时眉头紧皱,陷入思索之中。
他想到了历代的新政改革。
新政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君主是否有足够权威
比如宋朝王安石变法,多番反复,导致变法成了一个烂摊子。
归根到底,是因为宋朝皇帝没有足够权威,强推新政。
毕竟,新政是要触动利益的.而朱天以前说过一句话。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
(cjab)自己当然有足够权威跟官僚群体对抗,但后世子孙呢?
等官僚群体将自己给熬死,内阁制还没有稳定下来,那后世儿孙该何去何从?
朱天这番分析有理有据,朱元璋都看不出有何不妥之处。
但越是没有不妥,朱元璋就越是心惊。
因为他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只剩下一个办法.
“杀?”
朱元璋艰难的咽下一口睡沫,口中苦涩的说道:“解决这问题的办法,只有一
个。
“掀起大屠杀。”
杀光朝臣,将朝堂打烂成一片废墟,才能在废墟上重建新政?
这番推论下来。
让朱棣跟朱标都是悚然一惊。
他们自然也想到了这些。
只是推行内阁制的代价竟如此之大?
“那岂不是滥杀?!”朱标急道:“哪怕桀杀人也没有直接杀半个朝堂的!”
“皇帝怎能做出这等事?”
朱也是呆了,都有些惊惊的望向朱:“就因为相权挡路就要杀这么多人?这
可比战场上杀人狠多了啊”
他仿佛能看到,朱天提出的这内阁制之路,是用无数朝臣白骨铺就,鲜血浸
染!
朱天这看似平和的内阁制,竟是一条无比血之策!
朱竟这么狠?
这可比战场上杀人狠辣多了啊!
朱此刻缓缓说道:“自古无不流血的变法。”
“变法触动的利益越大,流血也就越多。”
“毕竟,变法始终是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哪怕杀猪,猪都要叫几声,何况是
人,当变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之时,他们怎会不反抗?”
朱元璋极为敏锐:“你是说,一旦内阁制颁布下去,胡惟庸就会搞小动作抵
制?”
朱天却反问一句道:“你怎会觉得,他能等到颁布之后才搞小动作?
“洪武三年,胡惟庸已经任职中书省参事,而李善长年老,胡惟庸实际上代行
相权多年。”
“九年时间,足够他培育出一大批自己的人马。”
“而皇帝虽勤勉,这些年的重心,一直是在北伐上面。”
“下面官员们的升迁任免,大多是操之于胡惟庸之手。”
“咱们假设他是诸葛亮那样的忠臣,虽掌大权,却无二心。”
“但他在客观事实上,已经变成权臣。”